历史的清流——《万历十五年》(一)

原本对历史并不是太感兴趣,偶然在起点网上看了一部《寒门崛起》的穿越小说,觉得明代历史还是挺有意思的,就在豆瓣上找到了 黄仁宇先生著的《万历十五年》,通篇读完感受颇深,写下一些自己的见解,有不对之处可以指正。

一 万历皇帝

“明虽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这是史学家对于万历皇帝的评价。

万历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在位48年。9岁便继位登基在元辅张居正和大伴冯保的辅佐下处理朝政。过早的继位和对于冯 张两位内阁的高度信任,是导致后来二十八年不理朝政的主要因素。

万历幼时继位大臣张居正负责帮他处理朝政和教他读书写字,宦官冯保则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二人配合默契,权倾朝野。不但万历帝信任他们甚至万历帝生母慈圣皇太后也对二人言听计从。好在张居正和冯保比起严嵩 刘谦等人好的太多,所以万历头十年发展形式一片大好。但二人行事过于迂腐和专横,导致朝中太多人不满,所以张居正死后朝中开始反张 冯 二人。两年后张居正被抄家,冯保也被赶出了皇宫,使得明神宗真的变神经了,不知道该信任谁厌倦朝廷。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推波助澜,比如外祖父大量贪污军饷,被张 冯二人赶出皇宫的高拱写的《病榻遗言》等等。

总之万历皇帝其实一开始还是很想做一名仁君,把大明变得繁荣昌盛。可是幼时老师和玩伴的死去和离开,让他没有了可依赖的东西。渐渐的变得有些自闭,不理朝政。明朝才从万历开始走向衰败。

二 首辅申时行

申时行在张居正和张四维之后的内阁首辅,不过他这个首辅来的很巧,张四维接替张居正后,不出一年父亲就去世了,他只能离职丁忧。德高望重的大学士也都死了。并且明朝的内阁选取,跟现代国家干部选取是异曲同工的,一个国家干部晋升都是从管理基层开始之后是,镇,县,市,省最后再到管理一个国家,管理的人数,钱数等各个方面都是由少到多。明朝的内阁大臣选取都是从翰林院提拔,申时行成为首辅前十五年都是在翰林院度过的,从事的工作主要还是修撰,负责抄写和给圣旨润色,并且在隆庆年间就开始在经筵上担当讲官。经过那么多年的锻炼申时行已经很能了解皇帝治国策略和脾气秉性,对于当时的中央集权制,他可是内阁首辅的不二的人选。

明成祖之后战争变少,武官对于治理国家相对于熟读四书五经的是大夫们相比要差上许多。所以到了万历年间,经过无数次“经筵”的洗礼士大夫们的权利到达了顶峰。但是文人相轻,士大夫们之间很容易间隙。再加上他们之间又有老乡,有同学之类的,就会从个人间隙形成一个个小集团。申时行很清楚这些,所以他的政治态度就是让百官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团结,从而更好的为皇帝推广开明

申时行首先做的就是呈请万历帝停止张居正所指定的“考成法”。因为张居正在位时的独断专横引起了百官的不满,他自己又是张居正提拔上来的,所以他必须要和张划清界限。其次他为了表示胸襟开阔,对曾经弹劾过他的官员既往不咎,还给有一些人升了职。最后在1587年的京察期间主张人事稳定,只要不是太过分的官员大都没有深究。

总之申时行不但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并且受到百官的拥护。是真正的中庸之道,算是个成功的首辅,但是最后也没能劝说万历帝亲临朝政,以至于十一次请辞才被准许告老还乡。


的政治。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的清流——《万历十五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