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第一篇(65)

蔡崇达,闽南人,昵称“黑狗达”,16岁获得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18岁考入泉州师院,大三时破格被某媒体聘为深度新闻周刊的主编。 2004年毕业,先后在《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生活》月刊《周末画报》工作并任主编之职,也曾担纲央视汶川地震专题纪录片策划及撰稿工作,并与白岩松合作《岩松看美国》系列节目。 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为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作为媒体人的蔡崇达,是中国新闻业的最佳特稿作者,其新闻作品曾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最佳报道奖、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以及德国《德意志报》颁发的中国年度特稿奖 。

写作是为了回家,是为了留住记忆里的种种美好。这是他写作的初衷,我觉得现在写文的初衷很重要,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留住记忆中美好的时刻能够永恒,只为了能让自己灵机一动的思想火花能够点醒更多同频的人。

《皮囊》是蔡崇达2009年的作品,韩寒,刘德华等人都为该书作序,可见这本册子的影响力,不一般。

《皮囊》前言讲述的是崇达太外婆的故事,那是一个比男人还刚的女子,她活得高寿,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身板还是那么硬朗,在崇达外婆去世的时候,她眼泪也未眨过。她挂在嘴边的话是:‘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老太太九十九岁高寿说出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凝聚了老太太一辈子行为处事的准则,这也深深地影响了崇达的价值观。就目前看书来说,尚未道出其中的缘由,也未能有更具体的事例升华,而是先把观点抛出。

紧接着开始正叙,第一章“母亲的房子”。崇达的母亲和父亲的结合,一贫如洗的家庭背景,父亲的离家赚钱才有了崇达家的地,有了崇达家的房子。崇达的父亲发誓要建好的房子,不料自己身体染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弱小的母亲扛起了家中的担子,她一边照顾崇达爹,一边想方设法经营着这个家,崇达弟妹三的长大成人多是被母亲从菜市场里捡回的烂菜叶子给喂大的,一边还坚持要把崇达爹没盖完的房子给盖完,哪怕家里经济再困难,哪怕房子马上就要拆迁。崇达娘就是要活出一口气,在她心里,不管是孔武健康还是羸弱佝偻的父亲,他始终还是一家之主。为了兑现崇达爹当年建好房子的诺言,为了过往的贫穷不被轻视,崇达支持母亲的做法。

房子在我们的眼中不仅仅是建筑,那是一份情,那是家,那是一份念想。这个观点和我看的上一部书《羊的门》中呼家堡人的房子情怀是一样一样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皮囊》第一篇(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