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咪蒙的前身,没有几个人知道,
很多人知道她,是因为自媒体,
曾经一篇《致贱人》,红遍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吸粉无数,令贵圈的人羡慕嫉妒恨。
咪蒙摇身一变,成了自媒体超级大V,
别说每一篇的阅读量,光文章及评论区的点赞量都遥遥领先很多公号的阅读量。
王利芬,因为写了一篇有关创业者自杀而死的文章,
阅读量达到10万+,而欣喜不已,
王利芬是央视著名媒体人,因为主持《赢在中国》等节目,
常跟中国最厉害的企业家一起切磋论道,
资深而有不错见识的媒体人,也对出篇10万+犯愁,何况普通人?
所以那次欣喜过头,忘了踩刹车,没控制手,发了个微博,
这一发,令众人大跌眼镜,引来强力吐槽,
最后自己又出来道歉。
而10万+,对咪蒙来说,家常便饭,信手拈来。
坦白说,我不怎么关注咪蒙,
对她有印象的事儿无非是以下几件:
1.致贱人,致low逼等刷屏文章;
2.有个月入五万的助理;
3.开了一门付费课,(不知道叫啥,只因在朋友圈看到过)
昨晚,我自己的这个号上也更新了一篇文章,比较苦情,
在朋友圈,看到大家都在转一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
这个标题,关键词:寒门,状元,死。
三个组合起来,极具吸引力,我就点开看了下,阅读量超爆。
因为自己写的那篇苦情文章,还没走出那个情绪,所以没有详细阅读。
看标题就知道,苦情心酸,我不想给为难自己心理,因为这会需要些甜的东西,来中和一下。
看过文章的朋友,沉侵在一种复杂的,不知道具体怎么来表达的情绪里,对你还是写了几句自己的读后感。
我回复完后台的留言,学习打卡完,就睡了。
第二天醒来,咪蒙又上热搜了,这次不是因为P图,而是被骂上热搜的。
原来朋友圈刷屏的爆款《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
是咪蒙旗下的矩阵号写的,
出自曾经5万月薪的助理,年薪百万的95后,咪蒙大弟子,杨乐多之手。
就算一个编得再好的故事,一旦有人知道是咪蒙写的,
大家都知道是套路,真实性大打折扣,
甚至有朋友说连咪蒙的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
这不都惊动了阿里巴巴出来辟谣。
也有很多正经媒体,出来各种扒,
这个逻辑不当,那个前后剧情不搭,
大家才知道,我的善良又被咪蒙埋汰了。
一起愤怒的喊:善必须以真为前提。
而咪蒙心里窃喜:老娘就喜欢你讨厌我却干不掉我的样子。
一个自媒体老司机曾经跟我说,
人类的下流是相同的,但各有各的高尚。
这句话越品越有道理。
想想咪蒙的那些措辞,历历在目。
反观自媒体文章,
阅读量高的无非就是娱乐八卦,家长里短的那些事儿。
咪蒙深谙此道,所以回回对症下药。
所以咪蒙的内容都能戳中人性,撩拨你的情绪。
正如她的slogan:我从没见过你,但我懂你。
总之看完,你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绪上的痛点,痒点,爽点,都被优待。
喝完咪蒙的毒鸡汤,你以为你的身心健康了,
其实只是买了个雷,随时会爆发的雷,
因为你离理性的你更远了。
如果看完一篇文章,有收获,有启发,那就是这篇文章是有价值的,
如果看完,只是情绪的发泄而不是舒缓,
那就是中了别人的套。
它就像是日月神教中东方不败控制教众的“三尸脑神丹”,
定期发作,到时给你所谓的“解药”,
随时控制你情绪的开关。
就像《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这篇文章,
大家被某一种情绪牵着走了,如果不带情绪,漏洞很明显。
因为大家对文章里捏造的人物充满同情,又在心里引起共鸣,不断问自己:
“人应该怎么活着?”
“人应该怎样用力的活着?”
而底线又在哪?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
但最后发现,人因为善而流的泪,
只不过是某种商业的流量,
多寒心。
这样,势必会影响我们对真善美的切实感受与信心,不敢轻易释放善意了,免得又付出被利用的代价。
Scalers在朋友圈说:
咪蒙团队的文字充斥着对读者智力的不尊重,这种文风我只在其他一个地方看到,那就是群发的诈骗短信。
“你好,我是房东,现在在外地,房租打到这张卡上。”
“你好,我是咪蒙,现在在收割,请你开始感动,配合我们的工作。”
英国著名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说:
“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咪蒙这样的毒鸡汤泛滥,还要掰开嘴喂你喝,你就不想想她的毒性或健康性吗?
我羡慕咪蒙的商业价值,羡慕她的阅读量,羡慕她的修图师,但是我从不羡慕她的三观。
不看还好,看了我怕我碎得更早。
如著名自媒体人池聘所说:
你们担心她的戾气影响她的心,我担心她的戾气影响她的百万读者。
看多了我怕我们会变成,嘴炮很厉害,自己真遇到事儿了,脆弱的像个小孩。
在我们用力活之前,先用力想清楚。
这不,在咪蒙又上热搜之际,还弄火了两个新词:
“咪氏寒门体”和“含咪率”,具体意思如图文所示。
很懂大众心理与传播的咪蒙,粉丝遍布天下。那么请问,你的“含咪率”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