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转型与组织变革的思考

前两天,有个朋友知道我的一个敏捷转型项目快收尾了,便在网上问我:“你那个项目感觉怎么样?”我认真思考后,回答他:还好。我知道他是想问我这个项目的结果是好是坏,但我却不知道怎样回答更合适。

对于组织变革类的咨询项目来说,分两种,一种是西医式,另一种是中医式。

西医式项目往往利用其终级武器--外科手术解决问题,咨询顾问好比医生,而组织就是病人。这种项目需要老板有勇气把身家性命交给这个医生,有毅力能够挺住刀斧加身的痛楚,以及对医生绝对的信任。而医生也要有充份的准备,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病情有准确的判断,手术时能够准备充份,包括麻药、器械、生命体征监控、补充血液等。

外科手术式的项目对医生与病人的要求都很高,且失败的创伤较大。

比如:病人高估了自己的勇气,上了手术台,割开了身体才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最后带着血淋淋的伤口拒绝医生进一步的施术。

又比如:病人高估了自己对医生的信任,同时医生也没有做好准备,结果病人指挥着医生,我哪里可以割,我哪里不可以割,最后病没治好,搞了一身伤口。

中医式项目往往从复杂系统的视角看待病情,并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利用经验性认知,通过引药入体配合外部环境刺激来调理整个系统。

比如:医生往往通过望闻问切了解病情,找到病灶,通过相生相克的中药改善系统内循环、通过针灸、身体锻练等手段刺激部分系统机能,为系统进化提供动力。这种项目,虽然过程较慢,副作用却较小。

组织其实也是个复杂系统,而中医式的疗法更符合我对复杂系统的理解。

当我们面对复杂系统时,我们不能用线性思维预测系统行为,不能用过度的简化论去寻找解决方案,更不能用控制论去强行控制系统行为。我们可以按照中医的作法,为复杂系统提供合适的环境、改善系统内循环,提升与刺激系统的部分机能,为系统进化提供动力。

那么,做为IT咨询顾问,如何做呢?我在做这种敏捷转型项目时,常做三件事: 1. 引入先进的工程方法;2. 进行团队训练;3. 进行组织渗透。

首先,先进的工程方法其实就是“中药”,是“调理系统内循环”的基础。

对于IT团队来讲,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抓药。这里就需要了解团队当下使用的工程方法。比如针对需求User是否有足够的参与,开发是否进行Code Review,是否有Unit Test,测试是否有Automation Test,构建是否进行持续集成(CI)等等。

然后,团队训练是“刺激与提升系统的部分机能”,好比刺激身体中的某个器官,从而影响整个身体系统的“内循环”。团队能否真正发挥1+1大于2,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在系统中是否被激活。团队训练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和工程方法的”左脑“行为不同,其更需要”右脑“的感知力与引导力,通过WorkShop或平时的引导技巧,让团队产生自我觉察与内动力,真正让团队建立自我。关于如何激活团队自我,团队教练可以参考心理咨询师的一些技巧。包括”冰山理论“、”共情“、”家庭系统排例“、”萨提亚模式“等知识,我是从中深受启发。具体的启发也许可以在另外的文章上分享。

最后,组织渗透就是“为系统进化提供动力”。一般会从组织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层面进行推动。这种推动有点类似于市场营销,把组织当成一个市场,找到创新采用者,不断增加早期采用者,最后影响早期大众。

在整个过程中,三件事相辅相成。

比如,如果团队起点太低,我一般只做好第一件事,为病人先打好基础再做进一步的治疗。因为如果身体底子太薄,是经不起后面的折腾的。也就是说,基础的工程实践要做好,否则无论流程框架怎么敏捷,也无法把产品做好,反而容易照猫画虎。

又比如,如果团队工程实践很好,但团队没有形成合力,则可以着重帮助他们做团队训练。比如引入团队教练,定期做些Workshop、团队评估等工作。好的团队教练可以很快地激活团队。

还比如,如果团队已经被激活,可以通过内部宣传活动不断地影响组织内的其它”器官“。当然这也需要顺势而为,抓住一些”时机“进行推动。这件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组织永远需要不断地进化。

当然,有进化就有退化,无论是团队还是整个组织,都有可能退化。所以教练最好能够长期引入,进化也需要长期推进。

每个系统都不一样,就好像每个人都不一样。咨询顾问好比心理咨询师,只能每个个案都认真倾听、共情、才能知道如何开解。

对于敏捷转型类的组织变革,中医式的治疗方式是我比较喜欢的方式。当然,另一方面,如果组织决心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变革,进行组织创新时,西医式的治疗方式也是必要的手段。比如,组织想要完全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管理、创新型组织进化时,必要的手术还是需要的。

但是这种”手术“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顾问还必须配合推动”价值观“的改变,使身心合一,使系统在新的身体结构内进化出新的体内循环。

总之,我们只能为系统的进化提供动力,能够进化成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最开始我回答朋友”还好“的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敏捷转型与组织变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