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手记#2018回家过年的疑惑与思考

苏州到太原,1292公里。

一年之中至少有四次要走过这1292公里,这就是这个学子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事情。回家赶上春运,那就是回家过年了。春节,返乡,故土,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没有这个词重要---回家。

#还乡手记#2018回家过年的疑惑与思考_第1张图片
2018回家过年的疑惑与思考

在当初选择学校的时候,就像好不容易丢下一块抹布一样选择了离开家乡。可是不到一年,我就染上了思念的疾病。虽说谈不上后悔,但家乡的画面总会在脑海闪过,那些不经意间出现的画面,才是记忆里最深刻的。在我看来,如果按条件来说,苏州无论从生活环境还是未来发展,都有比太原更好的地方。但是太原毕竟是我长大的地方,总有我割舍不下的地方。每次和舍友聊起我的太原,他们最先聊起来的就是“煤老板”“历史名城”。历史悠久,冬暖夏凉,热情好客,这些都是他的特点,当然还有环境问题,素质问题,这也是不容忽视的特点。

故乡乡土,无乡?无土?

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城市的我来说,故乡的概念从来没有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有让人秒辨认的特色。而我也从来不随便把太原称作“故乡”或者“乡土”,因为它的存在和我的认知出现了很大的矛盾。我待了20年的太原,既没有乡土的“乡”,也没有乡土的“土”,也就是故乡的“故”能扯上点关系,但是对于只在人世活了20年的我来说,这个“故”字浓度有点淡。环顾四周,哪有乡音?哪有乡景?哪有乡情?身为一个太原人,我不会说家乡话,身边人也都是说普通话的,哪里有让人魂牵梦萦的乡音?太原城市大改造,拆房修路,搬家易容,儿时长大的地方早已经是另一片光景,哪里有让人怀念玩味的乡景?至于乡情,除了亲人之间的温情,这座都市还是有点冷的,邻里之间都不认识,朋友相聚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最初的关系就是防备。人们常说的“浓浓的乡情”让现在的我多多少少觉得有点讽刺。我可能是到了一个尴尬的年纪,很多事情在我眼中都是矛盾的,充满怀疑的。认知和现实充满矛盾,最初想法和最终结果大相径庭。也许这就是我从学堂过渡到社会的一个必经阶段,让我学会思考,学会接受,学会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这个社会。

虽然没有乡音,乡景,乡情,但是我无法与这个城市分开,我觉得除了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亲朋好友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家乡给我烙下的印记。虽说不会说家乡话,但是太原话的硬朗带劲儿的感觉在我的性格中添加了不少。虽说儿时的画面不复存在,但是家乡的巨变增强了我的地区自豪感。虽说如今的乡情难以捕捉,但是我们太原人热情好客,爽朗硬气的风格是不会变的,这就使得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举动显得弥足珍贵。

城市的发展是个客观理性的过程,不能违背向上发展的规律。自然,乡土就逐渐变成了一个感性抽象的概念。对既无乡,也无土的城市寄托乡土之情,这也许就是乡土性与现代性冲撞的结果之一。这种变化已经有很多学者很多人提出来了,也做过很多研究,我在这里并非要展开学术研究,没有利弊,没有分析,没有情怀,只是感慨当今的人们越来越需要用一种无形的东西,像抓住一根海草一样,避免在人海浮沉中迷失了方向,避免周遭的无力感侵蚀身心。如果没有家乡,漂泊感就会一直存在;如果没有目标,生存感就会弱化;如果没有挂念的对象,孤独感就会陡然上升;如果没有个人经历,幸福感就会无从捏起……这些与自身有关,与岁月有关,与时代有关。

亲戚串门问东问西,过年成了炫耀?

前几天就有很多视频教广大网友如何应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催促和 “问候”。真有这么夸张么?我过年留意了一下,我发现也许是我们对七大姑八大姨黑的太过分了。其中有这么几点是与现实不符合的。

首先,我们这几代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大家都有自己的家庭,各自是独立的存在,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往往都不愿意掺乎别人家的事情,所以“七大姑八大姨”汇聚一堂对子女轮番“开炮”的这种现象真的是少见。像我们家是姨姨多,而且每家联系紧密,所以每年初二大家就汇聚一堂搓麻将。但就算如此,也没有招人烦的关心,因为大家都是经常见面的,彼此也都熟悉,根本不需要没话找话的询问。这也就是我说的第二个关键。之所以亲戚的问话和逼婚会让人反感,主要原因是大家过年才能见一次,对彼此很模糊,很多都是没话找话说,只能问一些世俗的问题,刚好撞在枪口上。其实亲戚问这些问题,大部分都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啥时候结婚,在哪里工作,大家无非都是想打破尴尬的局面。当然其中免不了有想要借此话题,炫耀自己和孩子的亲戚,他们既然能说出口炫耀,就说明这几年确实混的好。人生才几十年,能混的好确实不易,小炫耀一下也未尝不可。

“这是我儿子给我买的镯子,xxx万了。”

“今年又去xxx玩了,可有意思了。”

“你儿子成绩怎么样啊?”

“什么时候升值加薪啊?”

……

这些问题之所以让人反感,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对此的回答是“NO”。不够成功的自己面对这些世俗的问题时,就像有人拿针戳自己的痛处。倘若我们也能更上一层楼,或者说自己的努力能让自己内心满意,我们也就不会担忧这些“逼问”,甚至可以小炫耀一下。

如何能让过年更热闹?

现在的过年比不了往日,年味少了很多。以前能放放炮,磕头百年,熬夜守岁。如今变成了看灯,抢红包,集五福。科技过年对于我们来说也接受,但是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就只剩下春节联欢晚会了。他们不会抢红包,更不会集五福,腿脚不好的只能看看窗外的街灯,如果子女也比较冷淡,那过年和平常没啥区别了。时代确实是改变了,我小时候(也就是20年前),过年程序繁琐,啥都要讲究。等着过年穿新衣,白天和邻居小孩跳皮筋,晚上一起看春晚吃饺子。但是现在的孩子哪里知道跳皮筋是什么,新衣天天都能穿,老规矩也不怎么讲究,红包只要说声“过年好”就有了……

但我始终觉得能把一家人聚到一起实属不易,所以更要珍惜这几天的年味。越长大,我们越难说出一些真情的话语,我就算是想热闹热闹,但却难以开口。这时,小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了。只要小孩子张嘴,大家就会愿意迎合小孩子的想法。所以我们家就举办了音乐会。

2018回家过年的疑惑与思考

#还乡手记#2018回家过年的疑惑与思考_第2张图片
2018回家过年的疑惑与思考

家里人有才艺的一起表演,没才艺的就拍照鼓掌,要么一个一个来,要么一起来,最后来个摆拍,一个不怎么正式的热闹活动就办成了。虽然时间短,表演也很简单,但是大家都是很开心的,像放下了包袱和尴尬一样,一家人其乐融融。

过年的意义,除了放松一下身心,见见老友,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只要有心,就可以让如今的年味不丹丹是一盘饺子。和一家老小一起去看看花灯,或者出门旅游,或者一起拍个小视频记录在一起的时光,或者教教小朋友有趣的歌曲唱给亲人拜年等等……这些活动都可以让过年更有意思。

没有过不好的年,就看你是怎么看待过年,是怎么对待过年的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乡手记#2018回家过年的疑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