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改变了甘肃

放眼中国大西北,从祁连山隘的扁都口,到洞窟林立的三危山;从仙风道骨的崆峒山,到神奇壮观的积石山;从松林繁茂的鸡峰山,到白云浩渺的兴隆山,大自然用险峻的鬼斧神工,在中国西北的大地刻画出了甘肃这片逶迤、多彩、别样的土地。

今天的文章就一同来窥探:山是如何改变甘肃的?

谁改变了甘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新生代以来,地球的地壳运动十分强烈。在晚近地质时期,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作用下,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海拔进一步抬升,形成了一系列的山地和高原。黄土高原、阿拉善高原与青藏高原延伸相聚,使得祁连山山地、阿尔金山地、北山山地和陇南山地,横亘在今天甘肃的西、北、南三方,造就了今天地势差别较大的甘肃地貌。

甘肃-边缘与通道

谁改变了甘肃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山脉将这片蜿蜒逶迤的土地分割成了六个地貌板块,即陇东-陇中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甘南高原、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和北山山地。

甘肃六大地貌板块的大致分布

相互之间的边界还是比较清晰的

北山、祁连山、乌鞘岭、陇山、青藏高原边缘

谁改变了甘肃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陇南山地,由秦岭山脉西延部分和岷山东延的支脉摩天岭组成,这里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之一。陇南地区有着高峻的山势和茂密的植被,峡谷中有着众多湍急的河流,也孕育了甘肃的地理低点白龙江谷地(海拔550米)。

甘肃的陇南市即位于白龙江河谷(属长江流域)

谁改变了甘肃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陇南山地以北分布着超过11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层,在地表流水的强烈作用下,被冲刷切割,形成黄土高原上特有的塬、墚、峁。

黄土高原横跨山西-陕西-甘肃

由于东西两边降水与径流量的不同

黄土高原的冲刷切割状况也不同

甘肃这边的冲刷较弱,单个“塬”也更大

谁改变了甘肃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甘肃陇东最大的一座塬——董志塬

庆阳即位于其上

谁改变了甘肃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横贯南北的陇山山系又将这片黄土高原分成了陇东和陇中两个部分。而陇山这座山脉,在历史上则有着非同凡响的传奇,从秦国秦邑养马缘起,到古丝绸之路的通贯,“陇”最终成为了这片多元而绚烂土地的别致简称。

陇东陇西以陇山为界

而陇山以东主要在陕西

果然甘肃陇东要和陕西一家亲....

谁改变了甘肃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陇南山地以西,黄土高原以南的甘南高原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一部分。这里的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有着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相似的波状起伏的地形。经过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的调整和融合,今天的甘南高原地区才全部纳入甘肃省的行政版图中,是甘肃这个大家庭中最晚的成员。

祁连山地,包括祁连山、阿尔金山等几条平行分布的山脉,这一区域东起乌鞘岭并横贯于绵延的甘青交界,是甘肃省河西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河西地区的诸多内流河大都发源于此。而甘肃省的海拔最高点——祁连山主峰团结峰便位于此区域(海拔5808米)。

祁连山的存在改变了南北两个世界

高原冰川与绿洲荒漠

河流或滚滚东流入海,或泯没于沙漠深处

谁改变了甘肃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而整个坐落在祁连山脉北沿,在山地与荒漠间横亘东西的狭长通道,便是河西走廊。从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四郡立威,到金戈铁马的五凉政权更迭,再到风云变幻的丝路传奇,河西走廊不仅是甘肃省的得名之处(甘州和肃州),更已是甘肃省文化与旅游的突出代表地。

河西走廊诸城,整整齐齐的

谁改变了甘肃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河西走廊以北,断续分布的北山、台黎山,龙首山等,便是甘肃省地貌最后一片区域——北山山地。这片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将甘肃与荒漠和北方草原相分隔,成为河西走廊北部的天然屏障。

龙首山的南北两面(金昌市附近)

虽然都很干旱,但北面更加荒芜

谁改变了甘肃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而正是这一座座山,通过它们伟岸的身形,赋予了这片西陲之地万般样貌。

谁改变了甘肃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谁信西行从此始

一重天外一重天

山在塑造甘肃省差异巨大的地形地貌的同时,也孕育出甘肃省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

从秦安大地湾遗址中距今约5000多年的陶窑,到马家窑文化浅半地穴式房屋的演进,从一件件文物中,我们可以追寻到远古先民们始自大山,终于河岸的生存之路。

大地湾遗址的所在可以说是非常的黄土高原了

(天水秦安县附近)

谁改变了甘肃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嬴姓部落荡涤陇山以西的诸戎部落开始,华夏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进这片土地。秦穆公开地千里,秦孝公商鞅变法,历史证明了这个征服陇山、地跨东西的国家,以摧枯拉朽之势统一了中国。

秦人也是从帝国西垂一步步向东发展扩展的

谁改变了甘肃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而祁连山与北山夹持下的河西走廊,在这之后成为了华夏文明向西传播的重要通道。汉武帝西征匈奴,先后在这一地区设立了河西四郡。而作为农耕文明的代表,华夏文明得以扎根于此,就依赖于祁连山丰富的冰雪融水滋养下的河西绿洲。

西汉之凉州

谁改变了甘肃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而河西走廊这条通道,终于在这之后的国际贸易中作为东西方“丝绸之路”交通大通道的一部分,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源自于南亚的佛教洞窟造像艺术,最早便是在这里与汉文化不断磨合,并传向内地。

来自南亚的犍陀罗造像艺术

其实颇受希腊雕塑的影响

而在东进的过程中

又开始一步步趋于汉化

(图为犍陀罗佛教造像)

谁改变了甘肃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建于十六国北凉时期的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是“中国石窟的鼻祖”,北魏在灭北凉之后,曾迁移凉州(今甘肃武威)城内的豪族与工匠至都城平城,这批工匠在日后直接影响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修建。

十六国虽是战乱时期

但一方面佛教东传颇为兴盛

一方面凉州诞生了众多割据政权

故而凉州的城市与石窟得到不少发展

谁改变了甘肃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甘肃也是中国石窟数量最多的省份,现今能够开放供游客参观的石窟便有16座之多,中国四大石窟中甘肃便占其二(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雕琢自然的群山就这样在古代能工巧匠的手中成为令后世供奉与仰望的神邸。

古人告诉我们

敦煌有水,而且很多

而积石山和黄河所奏响的大地弦歌,则传唱着这里的回族、保安族、东乡族等民族的传奇故事。至元十年(1273年),元世祖忽必烈曾下令“驻军随处入社”,即军士落为民籍。而当时落户于河州(今甘肃临夏)的有不少是随军征战而来的色目人,其中相传有部分人是东伊朗布哈拉人的后裔。此后由于穆斯林商人的活跃,加之河州地区土地多广袤,使得不少穆斯林商人在此定居繁衍,这里也由此成为了中国回族的发源地之一。

临近青海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

你知道是怎么来的了么?

谁改变了甘肃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谁改变了甘肃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而群山之上、高原之巅的甘南藏族则一直虔诚地信奉着藏传佛教,在清朝“兴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联满蒙”的政策背景下,藏传佛教的发展一度受到清廷的重视和支持。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的甘南夏河拉卜楞寺,规模宏大,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在1958年前一直是甘肃藏区的政教中心。

拉卜楞寺

谁改变了甘肃_第1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山势带来的多彩文明还不止于此。当庆阳黄土高坡上的“信天游”传唱悠远时,陇南山中的羌族也擂起了羊皮鼓;肃南的裕固族熬制酥油茶时,肃北的蒙古族却正在党河南山痛饮马奶酒。

甘肃肃南裕固族

谁改变了甘肃_第2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天高地迥羊儿壮

马疾蹄轻前途遥

随着上世纪50年代国家工业化序幕的拉开,甘肃群山之中的宝藏开始造福起这片土地。凤凰山上“一爆出新天”的“铜城”白银,镜铁山外的戈壁上拔地而起的“钢城”嘉峪关,龙首山下艰苦创业的“镍都”金昌,它们在拉动甘肃工业化进程的同时,都丰富着甘肃当代的城市分布的格局。

绿洲武威及其隔壁的镍都金昌

谁改变了甘肃_第2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甘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镍、钴、铂、铱、铑、硒等产量位居全国第一,金、钌、锌、钨等金属矿藏的资源储量也位居全国前五。虽然甘肃的绿水青山不多,但是甘肃的山似乎座座都是“金山银山”。

绿洲酒泉及其隔壁的钢城嘉峪关

谁改变了甘肃_第2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但是山对于互通有无、交流融合的人类文明来说,还是一种阻隔。陇南山地峰峦耸立,可耕种土地较为稀少,在过去公路、铁路桥隧技术有限的情况下,走出深山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陇南山谷中一座小小的城镇

(画面左上似乎有一块极其陡峭的梯田)

谁改变了甘肃_第2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陇东、陇中的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亦限制着人们发展的脚步,脆弱生态曾也加剧着这里的贫困。早在清末,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兵途经定西时,见“赤地千里,十室九空”,就曾感叹“陇中苦瘠甲天下”。

定西周边,沟壑纵横

谁改变了甘肃_第2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而且山岭也日益成为甘肃一些主要城市发展的空间障碍。皋兰山等环抱的兰州已几乎填满整个盆地,这座西北都市不得不向远在70公里外秦王川寻求新的空间。而甘肃第二大城市天水的秦州、麦积两个城区也快逐步填满盆地。同样的城市规划限制也正出现甘肃陇南、平凉等市的身上。

以兰州为代表的甘肃城市也是颇为无奈了

谁改变了甘肃_第2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依山而建的甘肃城镇,往往还面临着不小的自然灾害风险。2010年发生的“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造成了舟曲县城巨大的人员伤亡,破坏严重,场面惨烈。而两山夹一沟的兰州九州开发区于2009年发生的滑坡灾害,至今仍让不少兰州的市民对这里的楼盘心有余悸。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谁改变了甘肃_第2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正是几百万年来人类发展所不断探索的主题。山峦在塑造甘肃地貌、孕育甘肃文化和赋予甘肃财富的同时,也在用它严苛的一面展现着自然的残酷。让贫困走出深山,让发展走进每一寸国土,是甘肃乃至各地都在不遗余力的努力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改变了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