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死活不开公开课,为什么我还是开了?

曾经,有个年轻人在午餐的时候,问“股神”巴菲特:如何才可以让我和你一样成功呢?
巴菲特反问这位年轻人:这条街上有10家餐馆,你今天吃了这家,你明天打算吃哪家?
年轻人回答:我应该会选路口的第三家。
巴菲特笑了笑回答:这就是你和我的差异,因为我在现在这家店里已经吃了差不多十年了,在我看来,只要味道好,我绝对不愿意再尝试第二家其他的店。

如果人生是一种投资,那应该选择不断尝试呢?还是坚持到底呢?

之前我为什么一直不开公开课?
这么多年死活不开公开课,为什么我还是开了?_第1张图片
永远的西服+领带

过去这么多年,我只上内训课(企业聘请讲师为该企业内的员工上课),从来不上公开课(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参加的课程),究其原因有好几个:

** 内训课比公开课处理难度小**

由于内训课的学员都是来自同一家企业,所以他们的当前水平、文化认知、学术背景等特征都比较类似,甚至某些特殊行业(例如美容行业),连性别都出现“一面倒”的状况。

反观公开课,由于学员可能来源于各个不同类型的组织,例如:国企、外资、民企、事业单位等,每个人的背景、专业和特长都不一样,导致他们对课程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所以,很难真正满足所有学员的诉求。

需求差异性直接决定了备课的难度。一旦我摸清楚某个企业客户的当前学员水平,基本上就知道如何备课了,但是公开课就完全不是这么回儿事了。

说到底,为了一堂学员注定不会再上第二次的公开课,值不值得花那么多精力去优化课程,这么多年讲师用实际行动做了“最明智”的选择——不管天变地变,老子的课件不变!

内训课比公开课满意度更高

正是由于需求差异很大,所以导致了最终内训课和公开课的满意度差异可能也很大。

我内训课的满意度目前基本稳定在4.95分左右(5分满分),但是一直“固执”地认为如果开了公开课,满意度未必能这么高了。

对于我这样一个完美主义爆表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拿高分拿到手软让我感觉有成就感的事情呢?

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心理有点变态啊?哈

** 内训课比公开课营销更简洁**

内训课由于是和企业合作,我只要面对企业大学或企业HRD就行了,但是公开课,我可能要面对所有学员,营销工作量陡然上升。

从我内心而言,我肯定不希望精力被分散在面对各种学员营销上,所以如果可以选择,我肯定优先选择内训。

为什么又开公开课了呢?

自己做“工作型PPT训练营”公开课,说到底,为了四个字:突破、自由

这么多年死活不开公开课,为什么我还是开了?_第2张图片
突破!自由!

** 公开课可以让我更有动力改进课程**

说实话,每次上课结束,我只要有时间,都会第一时间看看回收的满意度问卷,前面的选项基本不用看,因为选择都一样,还有什么好看的。

我非常喜欢看最后一栏的“想法和建议”,尽管绝大多数人都写成了“表扬信”之类的,但还是有一两个人会写一些个人见解,但能最终有启发性的建议真的寥寥无几。

内训课的学员很多我是第一次见面,上课就短短一两天时间,根本不熟悉。我自然也没有太强的意愿去追问一个不太熟悉的学员他对我课程的建设性意见是什么。

这么多年死活不开公开课,为什么我还是开了?_第3张图片

BUT!

我自己做训练营就不一样了,报名前一般就组微信群了,我们彼此有一定的初步熟悉,而且报我训练营的,基本上都是我认识的人,或者朋友直接推荐过来的,他们在我看来,不是学员,而是信任我的一群朋友。

他们信任我,我也信任他们。我愿意主动问他们意见,他们也愿意真实反馈感受和各类想法。

根据1月份的第一期训练营反馈,我出乎意料地收集到了很多非常赞、非常中肯、非常创意的思路和想法,这是我之前内训课上几乎从未有过的体验。

我几乎是如获至宝般地收集和阅读这些想法,甚至开了内部会议来研讨改进方向,这是《工作型PPT设计之道》这门课从诞生至今的第一次!

** 公开课可以让我玩得更“嗨”**

内训课的很多企业客户都是大客户,受多种因素的限制比较大,我想做出大胆尝试,很可能会被企业叫停,理由无非是“企业文化不符合”、“我们学员习惯了以听为主的上课模式”、“我们老板比较传统”等等。

我深刻记得有一次给一家全球有分公司的大型制造型企业做讲师培养的项目,我为了激励这些学员,给每个学员准备了一个有纪念意义的礼物,我很开心,学员们很惊喜,他们纷纷感谢我和企业大学。

课后,我同事偷偷告诉我,他们的企业大学的项目经理很认可课程,但明确和我同事说,为什么给他们准备这些东西,这批学员都是学工程的,脑子都很死板的,平时也未必会用到这个小礼物,所以没什么大必要。

我听完后,非常震惊!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即使你自己掏钱了,还有人会说三道四。

BUT!

我自己开“工作型PPT训练营”,我爱怎么玩就怎么玩,我想怎么嗨就怎么嗨,彻底Follow My Heart!

培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学员快乐是本职工作,作为讲师,我让自己快乐同样非常重要。

** 公开课可以让我深度学习互联网**

在学习的互联网化方面,我还是个小学生。

对此,我充满兴趣,也带有一丝迷惑和恐慌,但更多的还是好奇,很想看看学习型社群能怎么玩,能怎么玩嗨,能怎么真正帮助大家成长。

人生,匆匆就几十年,能多玩玩就多玩玩。

以前培训人太关注专业了,总希望通过“专业”驱动学习。

BUT!

自己做训练营就可以调整“专业度”和“快感度”的比例。你没看错,我写的不是“快乐度”,而是“快感度”。快乐是表层的,快感包含了快乐,更有深层次的刺激,例如:影响深远的启发、学习之余收获朋友等等。

在互联网时代,专业技术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被彻底分散了,“专业”是部分小圈子里的理想主义,普通学员没有大块时间学习所谓的精英主义技术,他们渴望短平快的平民快感收获。

学员越来越期望能在“玩”的时候顺带着把“学”的事情办了,而不是在“学”的时候夹一点“玩”的东西。

心得体会

开了一次训练营,让我深刻反思了过去,我得到了很多启发,有关于课程本身的,也有关于自己成长的。

我摘录一些,希望对你有启发:

启发1:有难度不代表没可能

我原本一直认为,公开课怎么做也不可能做出内训课的满意度,但是经过我第一期公开课的尝试和实践,我的公开课完全可以复制内训课的满意度“神迹”。

这么多年死活不开公开课,为什么我还是开了?_第4张图片

公开课的课程设计做到极限,估计都很难完全满足所有学员的个性化需求。

但是,如果把课程设计改为项目设计,就可能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助教协助、作业解析、实时答疑等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习的效果。

启发2:做错远比不做要高明100倍

完美主义性格的人适合做“匠人”,适合做类似日本煮饭仙人村嶋孟的“百年小店”,不适合做全球烂大街的“麦当劳”。

这么多年死活不开公开课,为什么我还是开了?_第5张图片
他用煮饭征服了全世界
这么多年死活不开公开课,为什么我还是开了?_第6张图片

互联网时代下,“快”比“好”更重要,只有快速反馈,才能知道哪里做错,哪里做对了,才可能不断打造持续长红的“极品课程”。

启发3:要敢于把性格当做橡皮泥

让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放弃憋大招,这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挑战,但这是人生成长的一过过程。

如果性格是个橡皮泥,如果不去捏,它只是一块硬硬的小方块。

如果死命揉,越揉越柔软,柔软到可以变成任何形状,甚至越来越享受百变金刚的创意。

按照原定的性格路线,人生小飞机可能飞去一座精致的城堡,但很远很远,城堡里就一个人。

如果逐步改变自己,人生小飞机可能飞去一座海岛,那里有椰树、有沙滩、有比基尼,有很多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看不见的好玩东西。

同样一个人生,前半段住了城堡,后半段去海岛游游泳,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风景,你说呢?


如果要报名【工作型PPT训练营】,请加“小包子”微信(189 3975 2973)。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么多年死活不开公开课,为什么我还是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