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古人已告知我们,读书的必要性,但面对现在这个碎片化阅读时代,各媒体平台上散落着种种知识要点、心得体会、心灵鸡汤等,许多人已失去完整读一本书的兴致,有拿来即用的知识,何须自己去总结?本书作者艾德勒告诉了我们为什么:阅读除了能获取知识、消除疑惑、陶冶心境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升读者的理解力,即思维能力的提升,其作用已不限于理解一本书,而是世间万事,均能观其脉络、一语中的、泰然处之。

      书中提到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全书也是已这四个阅读层次为主题脉络进行叙述,此书初版发行于1940年,第二版发行于1972年,时隔32年,面对时代的不断发展,作者也意识到阅读应该与时俱进,再次大修本书,可见艾德勒和范多伦两位学者对普及阅读教育的用心至深。

      基础阅读,具备阅读文字的能力即可,随着全民教育的普及,这已是现如今几乎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

      检视阅读,强调对书本的快速浏览,通过读序、目录、参考资料及各别章节,快速把握书的类型、大意、写作目的、哪些与自身相关,为自己后续对该书的精读定下基调,需不需要精读、该如何精度、重点放在哪个章节等,在这个阶段即可有所眉目。

      分析阅读,建立在明确书的类型、全书大意和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可首先列出书本大纲。在阅读过程中可总结段落主旨、提炼关键句和关键字,熟悉和把握作者的表达语言,有利于与作者的深层次沟通,了解描述的真义。仔细阅读后,可以对作者的表述观点,进行客观的评判,赞成或反对,完整或片面,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回顾全书,只有提炼、总结、消化后的书本内容才是自己真正获得的。

      主题阅读,针对某一主题的内容,往往是一本书不能完全表达清楚的,因此读者需要越多大量的涉及该主题的书籍,拿出不同作者的不同观点,做一次辩论主持,在自己的脑海里模拟辩论,总结出最恰当的结论。作为科研工作者,主题阅读可以运用到科技论文的阅读中,在比较中,挖掘出更好的观点,指引自己前行。

      书中还就不同类型的书指出了不同的分析阅读方法,如传记、实用型书、小说、剧本、诗歌、历史、科学、哲学等,各有各的特点,在此不一一列举,未来在阅读中有不熟练的地方可以再翻开此书学习。

本书作为实用型书籍,作者一再强调要多应用书中提到的方法,因为此类书本就是在阐述一种方法,如果不去应用,自然起不到作用,它不是金银首饰,不是山水画卷,而是一台相机,一台录音机,不是摆设,而是工具,只有用了,才能留下有用的影像!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