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人带娃的思考

读了《生命的重建》,作者说:早晨起床的状态太重要了,影响一天的状态。

我想到我的外甥女每天早晨都是在大人的批评否定指责中起床,小时候上幼儿园起,每天早晨哭一场。

大人是把怒火撒在她身上了。

太可怜,本不该呀!可是就这样发生了。

我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草莓身上。

当然我也不会把看护草莓的重任完全假手他人。

我自己负多半的责任。姥姥只在我上班的时候帮忙照顾。

早上起床,晚上带着睡觉,必须我自己照顾。假手于人我真是不放心。

我每天早晨都看着草莓幸福的笑,眼神里充满爱意,我跟她说“我爱你,一看见你就感到幸福。”

她回答我说,“妈妈,一看到你我也幸福。”

我们两个在起床穿衣的过程中,贯穿着爱的表达,拥抱,亲吻。滋养彼此。

我给了草莓一个美好的早晨,也给了自己一个美好。

妈妈对孩子影响太大了。

孩子可以由老人帮忙照顾,但是妈妈主导了孩子的一切。

妈妈对孩子有耐心,爱心,情绪稳定,孩子的情绪自然也稳定。

老人带起来就省心,自然也欢喜。

同时我会坚决维护孩子的权益(比如探索的权益,画墙的权益,玩具扔满屋不被责骂的权益等),老人会受到我的影响,她通常也不会太过批评草莓。

但是对我外甥就不同,批评否定指责随口就来。

在我家,同一个环境里,面对两个孩子,我妈夸草莓时候特别多,批评姐姐时候特别多。

我分析认为就是上面说的三点因素:

1是妈妈自己就不重视孩子的权益,老人当然更不重视。

2是妈妈自己情绪也不稳定,对孩子就持有可以随意打骂批评的想法,别人当然也会这样对待你的孩子。

3教育孩子的重任,老人承担不来。妈妈硬要塞给老人,老人其实心理压力很大,怕管不好,怕没法跟妈妈交待,于是用力过度,加无处宣泄的压力,全都指向了孩子。

孩子被这样对待久了,就会形成一个人生信条:我不值得好的对待,生活就该是这样充满批评。

我妈在带草莓的时候,最初也是沿袭对待姐姐的那套思路,我很感谢我敏锐的直觉,我的独立意识,从一开始就不断的纠正,反抗,争取带娃话语权。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讲,姥姥不用为草莓的教育问题负责,虽然她有失落,但是心理上轻松。

她带姐姐虽然是大权独掌,却也心累。因为带不好,孩子的爸爸会责怪她。虽然孩子的妈妈不责怪甚至跟她学育儿理念,但是老人会自责。

以前我会在心里责怪姥姥不好,不懂育儿,不会带孩子。

但是现在两个孩子明显的对比不同,我也常常反思,得出答案:其实真的不怪姥姥。她从小的心理创伤很重,造成了她独特的性格。她改变是很难的。

而真正对孩子们产生影响的是妈妈。

妈妈如何对待孩子,姥姥就如何对待孩子。

相应的,孩子在家里得到什么样的对待,去学校,社会上也会吸引同样的对待给自己。

就是因为内心深置一个信念:我不值得好的对待or 我值得好的对待。

一切,从妈妈起,从社会终。

解药也有,我算是终于摆脱了原生家庭的影响。解药就是多读书。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太好了,哪怕我们家长自己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书会给孩子以修正。

当然得是好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老人带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