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ack西西爸 来源:知乎
简单的来说,就是作为父母责任的缺失和对于科学养育的足够认识。
首先就是大多数人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状态导致的隔代教养,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隔代教养已经大大的超越了其应该存在的比重了,我是旗帜鲜明的反对隔代教养的。
1.老人的体力和作息决定了不合适养育孩子。
很多人可能说,老人喜欢带孩子,老人和孩子其乐融融。这就像过去那个爸爸妈妈从小就给我吃鱼肉,自己吃鱼骨头一样,带孩子多辛苦的活,扔给老人带我都觉得不人道。不说别的,新生儿每几个小时就要起来喝一次奶,有几个当爹的能扛得住的?现在“盛行”让孩子尽早一睡到天亮,有些甚至出了月子就开始这么搞的。这背后还不是因为老人熬不起夜么?我全职后生物钟调整了好多次,以至于后来孩子一岁多了,我半夜2点还会准点醒一回,让四个老人来,这心脑的伤害有多大?
再到孩子能走会跑了,我就会背着孩子骑车去菜场,去周边的公园,绝对不是过家家似的抱着孩子或者推着车在小区里面转悠,这不碰那不碰的。年纪到了,有些事情也不是他们不想做,也真的是做不动了。我和很多老人聊起来,在他们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十个有九个就是在一起抱怨:孩子不听话,她爸妈忙,没空,也不懂得带孩子,甚至于到了周末,还有老人带着出来,爸妈自己跑去看电影的。
2.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不合适养育孩子。
就是我见过的最开明的老爷子,说实话我是挺佩服他到这个年纪,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还能开明到这个地步的。但是,和父母带孩子比较起来,还远远不够。毕竟,我们这一代互联网的资讯量急剧增加,老年人很难跟上,加之我们的老人的文化程度受历史原因,真的普遍不高。我们这代还能找个国外网站看看,尝试一些不同于我们文化的生活和教育方式,对于各种漫天飞的说法还能有个常识性的判断,更不要说,我现在身边还有些家长开始自学一些心理学和早期发展类的书籍了。这些是老一辈可能都很难想到的。
3.老人的角色位置不合适养育孩子。
带自己的孩子和带别人的孩子心理的状态完全是不同的,带着自己心理肯定放松得多,帮人带孩子带好了没啥事情,没带好全是责任。在这种心态下,肯定会伴随大量的焦虑。这种焦虑会不由自主的在无意识的时候表现出来,而孩子自然也会在第一手时间学到。
在旗帜鲜明的反对了隔代育儿之后。我相信,也许会有人吐槽我的全职。的确,全职不普遍,也不可能普遍。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说大家都去全职吧,而是想提醒很多人不要心安理得的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有时间要记得尽可能的和孩子在一起。
其次,科学的教育的缺乏也是比较普遍的,大家的教育普遍比较想当然,典型的就是:我觉得男孩就应该有男子汉气概/我觉得女孩子还是要端庄一点/我觉得我们家1岁的那个小鬼很自私/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如何如何。
依据呢?孩子有发展进程的,孩子不是成人的等比例缩小,或者直接奔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发展的,也许这个男孩这几个月他就是对布娃娃感兴趣了,过一阵对婴儿的玩具感兴趣了。我常看见有家长说:你这么大人了还玩小小孩的玩具啊/男生玩什么缝纫机啊(这个是我小时候我妈说我的,我当时是看了安装说明了,想搞明白这个机械,这个跟我拆电视机是等同的,但是大人就把自己的观点作为判断了。)/女孩子就要坐有坐相,你这个像什么样子。
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就自私,坏,不懂礼貌,懒。这些思想模式背后构成的动机和大脑的运作方式,这不是这么大的孩子能够做到的,我听到有人这么形容自己孩子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不厚道的呵呵。
然后给孩子很多很不专业的指令:
比如:
你作业写快点啊,你这样到明天也做不完。
你做这么快,都错了,做仔细点。
让你仔细点没让你这么慢啊。
你跑快点,就你这样我们明天也到不了家。
别跑这么快,摔倒了怎么办?
让你小心点没让你这么慢,快跟上我!
你看你,自己一点都不小心,摔倒了吧,叫你慢点慢点的。
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我能吐槽的点也多:
1.没有对孩子的能力有准确的了解。
2.不停的在给孩子负面的暗示:你很慢/你不仔细/你粗心。
3.缺乏耐心。
4.对于孩子在第一句指令发出之后的反应缺乏准确的预判。
5.反复修正的过程中给出矛盾的指令。
6.将自己的错误指挥的责任推给孩子。
7.代替孩子做判断和思考。
……
这样的教育日积月累能造就什么呢?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了。
对于上面的例子,我也可以给出一点对应原则:
1.了解你的孩子。
多和你的孩子相处,了解其特有的反应模式和行为模式,这个基本上是我老生常谈了,我似乎有关育儿的内容里面都会强调这一点。
2.多做预案。
其实这样的常见场景是可以做一些预案的,空下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足够了解你孩子的情况下,可以预想一下他的反应和对应方式,省得临场表现混乱。
3.了解发展规则
孩子在什么时候能做什么,做不到什么,去找些育儿书籍看看,不要想当然,知道他什么做不到,就没有过高的预期了,那自然就不那么容易暴走了。
4.夫妻交替
没有一个人可以一整天乃至一个月单独带孩子情绪不波动的,但是夫妻交替上阵就好办得多,可以互相打掩护。
5.和孩子共同完成
让孩子知道对的怎么做最重要。在他能力刚好能够够到的时候,带着他多做做。由演示,到共同协作,然后慢慢的变成孩子独立完成。如果孩子成长的时机到了,这个可能最多也就几周的时间。
======================================================================
看了前面的回答,就会发现很多典型的:因为我是父母,所以我有恩于你。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对你做的就是对的。
我想说,如果还是抱着这样的思想不放,这个家庭里面的关系就不会真正健康,因为在这种思想体系下,总有一个人永远没有发言权,没有对等的关系就无法有对等的沟通,没有对等的沟通,那问题就不会被发现和改善,不被发现和改善那就总是要有人承受。
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她是不可能只进不出的,那我们很多人的出口在哪里呢?很简单,下一代。或者,可以选择与父母分开,打断这个循环。当然,也有像题主提到的那样,走到极端。自杀也是一种发泄的方式,包括变成精神病。
我这么说会触及到很多人的痛点,肯定会有人说父母即使唠叨也是为你好诸如此类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是良好的关系,如果你真心认为这个是为你好,这里就不会用到唠叨两个字。这表示出你潜意识对于父母的言语是抗拒的,好的沟通必定是一个愿意说一个愿意听的,两人应该是不愿意分开的。这就是一种沟通通畅的表现,双方都有互相吸引的渴求。我想问问多少人会对父母有这个的渴求呢?如果没有这种渴求,说明你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被社会伦理的角色限定而捆绑在一起的,你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爱他们,他们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爱你,只是大家都在觉得,作为父母,作为子女应该这么做。
其实,对于这种思想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他们会自然而然的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我只是想说的时候,如果这里面还有人能够尽早幡然醒悟的话,早点回头,因为这个时代已经不再等人了。
欢迎各位参加百万父母俱乐部高效父母系列培训!在家庭教育中提升孩子的素质,也适合于在应试教育体系下的竞争。帮每个家庭在提高孩子效率的基础上,再省下100万元,可以作为出国教育初始基金。
如果你希望改变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模式,欢迎加入微信群到乐创高效父母俱乐部讨论。已经有900多个家长在乐创父母群里了。
免费申请在线试听:http://event.3188.la/53885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