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幼升小有多拼背后:让孩子一直赢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文:鸭梨读书

最近,纪录片《没有起跑线》,告诉了我们香港幼升小有多“疯狂”。

幼升小已经要从子宫开始做准备!

香港幼升小有多拼背后:让孩子一直赢下去,才是最重要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纪录片里,一个二胎妈妈,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是想让孩子自由自在成长。但是,因为没有刻意去栽培孩子的一些技能,导致了孩子不能被幼儿园接收!

后来,这位妈妈开始让大宝上各种兴趣班。希望能被有名的幼儿园录取。

现在怀的二胎,更是从出生的月份都被她计算好。她要让自己还在肚子的女儿“赢在子宫里”。

香港幼升小有多拼背后:让孩子一直赢下去,才是最重要的!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和“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长”是当下父母最纠结的问题。一边是现实中学校资源的紧张,一边是儿童的天性的问题。这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孩子好。孰对孰错,无法判定。

但最可怕的是,父母盲目跟风,一天一个样,推着孩子去适应社会!

孩子不是一个购物车,不能随便看到什么都往里面塞。拼凑出来的孩子,总是不那么好看。

对孩子的未来,有序,有理性的计划和安排,好过跟风走,这种自欺欺人的教育逻辑。

孩子成长中,父母的心态决定了孩子能走多远。 ​​​

01

适合孩子年龄的、能引发孩子兴趣的早期教育,对孩子十分有益

但如果用揠苗助长式的“过度早教”。就是另一种结果。孩子的确更早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但影响更为长远的社交和情感却被损害了。

德国政府曾资助过一项大规模的研究 。研究者选择了50个以早教为特色的幼儿园,和50个以玩闹为主的传统幼儿园。

他们对这些幼儿园的孩子进行跟踪比较。

一开始,早教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学习水平更高,而且优势一直保持到孩子们上小学以后。可谓是赢在了起跑线。

但是,优势并没有一直保持下去。到小学四年级后,早教组的孩子已经没有学习优势,而且他们的成绩还显著低于传统幼儿园出来的孩子。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早教的最大害处,是早教组的孩子在社会性和情绪特质方面和正常孩子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早教组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社交问题。

这组实验让德国研究人员认识到:早教真的能让你赢在起跑线,但是领先不了多久。”

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说:儿童在六岁以前,真正的任务不是学习读书写字和做数学题,而是玩。

玩闹也是一种学习。 孩子在玩儿的过程中,可以探索周围的环境,揣摩周围的人在想什么。更重要的是,跟别的孩子一起玩闹,是一种社交演练。

孩子必须在实际互动中学会公平、尊重和社交界限,学会分享、帮助和友情,学会怎样跟人相处。

会玩的孩子,才会努力工作。如果一个孩子不知道怎么好好玩,那他的努力就无法产生长期的效果。

早期教育,重要的是有教育智慧地去教孩子。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让孩子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情,才是重中之重。

02

朋友小洁是一个钢琴老师。但是,她自己的孩子却喜欢吉他。

有次,她带孩子去拜访亲戚,发现亲戚家孩子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弹钢琴得到的奖杯。当时她就觉得很没有面子,自己是一个老师,自己的孩子却不如别人的。

回到家以后,她严格要求孩子,每天必须练习30分钟钢琴。她的行为,反而激化了孩子对钢琴的厌恶。每次她和孩子对话,都是不欢而散。

后来孩子的话点醒了她:”妈妈,我和其他人不一样,我有我喜欢的东西,我会把我的热情用到我喜欢的地方。请你不要再拿我和别人来对比了。”

孩子总能看穿我们的心思。有时候,父母拔苗助长,迫使孩子努力,是出于满足我们自己的虚荣,并不是出于孩子的兴趣。

香港幼升小有多拼背后:让孩子一直赢下去,才是最重要的!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孩子的成功,并不是父母的成功。

只有明白这点以后,我们才能坦然面对别人家的孩子,得到的奖赏和荣誉。

香港幼升小有多拼背后:让孩子一直赢下去,才是最重要的!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香港幼升小有多拼背后:让孩子一直赢下去,才是最重要的!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纪录片《没有起跑线》里,有一个小男孩,在钢琴比赛里,因为失误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

在台下偷偷的拿纸巾抹眼泪,而旁边的妈妈只是看了他一眼,摇摇头,没有任何表情。

小男孩强忍着泪水瞥了一眼妈妈的眼神,真叫人心疼。想得到妈妈的安慰,又害怕妈妈的责怪。委屈和自责,让孩子心理承担了更大的压力。

我一个陌生人看着,都觉得心疼,而他的母亲则是满脸失望。

有时候,成长的压力,不是同龄人给的,而是孩子最亲近的父母给的。

当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要那么拼的时候。

很多时候,孩子的努力是为了让父母满意,让父母有面子。

而父母只会看最后的结果,丝毫不在乎孩子努力的过程。

每个孩子对他的未来都有一个独特的蓝图。

我们能做的,是放下自己设计的蓝图,帮助孩子找到他内心想要的,并鼓励他们去追寻自己的蓝图。

为了父母的面子赢在起跑线,那不是最后的成功。

03

教育如同一场马拉松。

起跑线重要,跑的过程更重要。

父母往往认为,孩子成功的关键是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拼命把孩子往各种补习班里面送。

但能陪孩子走到最后不是各种辅导班,而是父母在生活中让孩子学会的知识和品格

前段时间,被最硬核陪读的原阿姨刷屏了。

49岁的原阿姨,本职工作是大学生公寓里一名前台阿姨。今年却和孩子一起考上了研究生。

原阿姨曾是一位盯着孩子写作业的母亲,但那种陪读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她儿子三年级时,她改变了陪读的状态,选择拿起书和孩子一起学习。

慢慢的,陪读变成了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她用自己的行动,帮助孩子点燃了学习热情。也帮助自己重拾梦想。

采访中,原阿姨说:“我爱学习,也想让儿子有学习的氛围。”不断学习一直是原阿姨的生活状态。她将学习和汲取作为人生前行的足迹,融入生活的点滴。也在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熏陶着孩子,引导着孩子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想让孩子成为学霸。

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改变自己,用自己追求梦想的激情,热爱工作的激情,来提高孩子对自己学业的热爱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付出,就是做好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

三川玲老师曾说:“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自己做社么,比教孩子做什么更重要。父母做好自己,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愿每个父母,都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平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给孩子留点玩耍的空间。让孩子更像孩子一样的长大。


作者介绍:鸭梨读书,儿童心理学爱好者。愿以字写心,陪伴自己,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香港幼升小有多拼背后:让孩子一直赢下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