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记】什么是模型?如何帮助我们快速学习?

1

之前在易仁永澄大大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领读课上,得知收集和积累模型是打通各个系统的一大关键,当时只是当做一个知识点记下了。

有关本质的学习,就想种子一样是会生根发芽的。

之后某天,刚好在AppSo公共号领客电脑玩物专栏的分享的"云端时代的时间管理方法“主题分享的推送中说到:

“收集了想要做与要做的事情后,这些任务要排上什么日程,我有没有办法将大任务变成一个个项目(无论是工作上的或生活中的)。然后有一个工具或方法可以让我计算出这些项目的进度表,告诉自己应该如花依序完成,并且在来不及完成时也知道如何调用时间。”

我在立马察觉到这句话就是时间管理流程的精髓的同时,潜意识的想把它拆解出一个除去文字描述的框架。

这一瞬间,我立马理解到了我在做什么,构建模型!这才理解了模型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模型就是一个知识体系删繁就简之后余下的筋骨和本质

理解一个知识理论方法体系流程等的过程啊,并不是把这段文字记下来,而是把它整理构建出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才是能被留下和使用的。

我慢慢的发现,模型积累多了、看多了,就会知道什么叫大道至简——一些看似并不相关的事物,也可以完美的套上自己积累的模型,很快的串连起这个方面的内容,那掌握起来的效率真的是翻倍的高!

用已有的来学习未知的,一些东西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什么是本质导向?为什么本质导向的效率那么高?正是因为本质是事物故事等很多东西背后的“道”,它们可以串成线也可以变成网。

2

很多时候人们为了说清楚一个道理会用很多的例子故事和叙述手法,这就是筋骨之外包裹的皮与肉。

书或者文章都会有这样,而人们在看完觉得自己明白之后大多数情况就过眼烟云了。因为文章的阅读本身就给人一种“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啊!”的满足感,同时对文章的大段文字的阅读也让人疲惫,只有高意愿的人可能会还有精力和想法进行反复的回忆来记忆,并抓住里面的本质归纳成自己的东西,看似花的时间短,一看就看了很多,但是实际上转化效率十分低,甚至这些时间和花去娱乐和休息的时间差不多了,因为并无收获,所以就是精神上的自嗨而已,不信的话回忆一下自己上个月看的内容还记得多少就知道了~

3

除此之外我还有了新的联想,之前看《如何高效学习》的时候,只是知道,作者一直作为中心思想在阐述的结构化学习的要点是“模型→结构→高速公路”,可是当初做笔记流笔记的时候画的联想图案是一个机器人模型(但实际上并不是),也就是说,我根本没有弄懂模型在说什么,而这次顿悟还让我明白了原来我看的书中早有提到模型,只是我一直不明白运用。

进而发现,原来看的书,大部分都是低意愿低要求的看完的,只知道自己要看,会有收获,可是过了这么久几乎还是没有什么变化。现在知道了这种现象叫做手段目标化,明明目标应该是书中的方法,最后却奔着应该看完多少书去了,多少人在这里先快后慢的低效成长啊。

4

所以“写下来”对于加强和理顺思维真的功不可没,通过这次记录让我一下子真正明白了输出的重要性,不通过这样自己梳理一遍是形成不了自己的东西的,虽然它还形成不了产品,只是非常粗浅的记录,但是对自己真的很重要。

而刻意训练也是一个必经之路,比如此刻手下的双拼,和标准键位打字,开始笨拙又慢的感觉正是刻意训练的特征,并且不能自动完成,一定要有意识和觉察,然后打字的速度就会做了火箭一般的提升,这是我的切身感受。

这告诉我们,阅读和输出也是这样一回事,可以开始慢,但对自己的要求不能降低,不然和玩乐有什么区别呢?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自然是高意愿的去做好每件事的,这样先快后慢的学习,才是成长正确的道路吧。

2016年8月12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小记】什么是模型?如何帮助我们快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