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就好了

小时候有篇课文叫做《差不多先生》,是说他对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很不挂心,认为事事只要都做到差不多就可以。但是,这种状态在现代社会是很不被认可的,假使你有六分的气力,事情你须做到八分,倘使你有八分,事情就要被做到十分了,这才是默认的公理,理由解释起来倒也简单:做到的话一来说明你确实有能力,二来还可以再次提升你的能力,下次你就可以做到十二分的好了。仔细一想,道理好有几分,可是差不多先生在场的话估计要违例反问一句:你要提升我的能力,你问过我吗?

这里有两个需要思考的地方。

差不多先生自己认为有五分力事做到五分就好,再不济四分也可以,好歹我把事情完成了啊,这样我差不多就可以再去做其他差不多的事情了。在我看来,至少差不多先生体现出了一种比较豁达开朗的态度,分的清事情是事情本身,我是我,我做事情,事情没做好不代表我不好;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差不多先生不仅对自己抱有非凡的自信,敢在同时代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敢于蔑视普世共循的准则,同时也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不为外部的各种嘲讽而轻易动摇自己的信念,偶尔也还会向一些意志不坚的人灌输一下自己的观点,做的好的时候,还能影响一大批人,从这个角度来讲,差不多先生算是成功人士吧。当然,你也可以反过来想一下,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优秀的事迹,为何你记住的还是差不多先生的事儿呢?

另一方面,就像差不多先生所问的:你问过我吗?

你当然没问,你所学会的社会的处事规则从来是不问别人的,就像你很小的时候大人从来不问你喜不喜欢一样,直接告诉你这个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你这样做才对,你不能和他一样,这个很危险你不能碰。你可能要反驳,差不多先生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呀,可是你没有想过的是,不让差不多先生碰这个,他确实不去碰,可他会去碰别的呀,只有在有了大量的失败实践之后才有的他这种无为的生活哲学,不像你所拥有的精英意识,他所有的处事经验都是来自于自我实践啊。你和差不多先生不一样的地方是,你传承了别人说的不,你没有自己的不,你也传承了别人说的好,你没有自己的好,差不多先生把事情做到自己眼里的五分,你却只能做到了别人眼里的十二分,所以他还是比你高明,因为他是他,而你不是你,尽管你看起来要比他优秀很多。

那么,有没有第三方面的思考呢?本文的答案是没有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差不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