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上)

书中的主旨,也是一种声明。那是作者在表达他对某件事的判断。读者需要先与作者达成共识,才能明白作者的主旨是什么,以及他所声明的是什么样的判断。一位作者可能借着事件、事实或知识,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通常我们也抱着对作者的信任感来阅读的,但是除非我们对作者的个性极端感兴趣,否则只是知道他的观点并不能满足我们。
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只是在抒发个人想法罢了。
所以第七个规则与各种论述有关。
一个论述总是一套或一连串的叙述,提供某个结论的根据或理由。因此,在说明论点时,必须要用到一段文字,或至少一些相关的句子来阐述。一开始可能不会先说论点的前提或原则,但那却是结论的来源。如果这个论述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是从前提中推演出来的,不过这么说也并不表示这个结论就一定真实,因为可能有某个或所有的前提假设都是错的。
句子与主旨
句子与主旨的关系,并不是一本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在谈论主旨,有时候,一些句子在表达的是疑问。他们提出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主旨则是这些问题的答案。主旨所声明的是知识或观点。
并不是每一个叙述句都能当做是在表达一个主旨,有两个理由
1、从事实上说,字都有歧义,可以用在许多不同的句子中。因此,如果字所表达的意思改变了,很可能同样的句子却在阐述不同的主旨。
2、所有的句子并不像“阅读就是学习”这样单纯,当一个简单的句子使用的字都毫无歧义时,通常是在表达的是一个单一的主旨。但就算用字没有歧义,一个复合句也可能表达一个或两个主旨。
例如:《君主论》中一段话:
一个君王就算无法赢得人民的爱戴,也要避免憎恨,以唤起人民的敬畏;因为只要他不剥夺人民的财产与女人,他就不会被憎恨,也就可以长长久久地承受人民的敬畏。
从文法上来说,这是一个单一的句子,不过却十分复杂。分号与“因为”是全句的主要分段。第一个部分的主旨是君王应该要以某种方法引起人民的敬畏。
而从“因为”开始,事实上是另一句话,这个句子至少表达了两个主旨:(1)一个君王应该要引起人民的敬畏的原因是,只要他不被憎恨,他就能长长久久地被人民敬畏着。(2)要避免被人民憎恨,他就不要去剥夺人民的财产与女人。
在一个又长又复杂的句子里,区分出不同的主旨是很重要的,不论你想要同意或不同意马基雅维利的说法,你都要先了解他在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在这个句子中,他谈到的是三件事。你可能不同意其中的一点,却同意其他的两点,你可能认为马基雅维利是错的,因为他在向所有的君王推广恐怖主义。但你也可能注意到他精明的说,最好不要让人民在敬畏中带有恨意。
区分句子和主旨之间,他们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句子可以表达出不同的主旨,不管是有歧义的句子或复合句都可以,而且同一个主旨也能用两个或更多不同的句子来说明。
-121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