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学期,数学怎样冲刺,才能获得高分?(下)

最后一学期,数学怎样冲刺,才能获得高分?(下)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数学能够考120以后,阻碍学生进一步提升的因素,会有哪些?

一是基础,对个别较偏较难的公式定理,在理解和应用上仍有些生疏;

二是难题,对难题的解题技巧不熟悉,缺乏总结和归纳;

三是习惯,考试做题时,常不细心,会莫名其妙丢分。

关于粗心的习惯,暂不作讨论。只谈另外两个。

一、基础巩固和检测

对于书上的定理和公式,即使再熟悉,隔上一段时间,我也会全面复习一遍。

说是全面复习,其实就是把总结出来的笔记,或者摘录下来的重要知识点,拿来快速阅读,十分钟左右搞定。

快速阅读时,大脑中会去思考知识的意义,相互间的关系,以及一些证明和推导的过程。

有时就会发现,某些定理或公式,在思维中,会稍微感觉陌生一些,难一些(问题)。

这种感觉上的难和陌生,并不是不会,而是想起这些知识时,会有一种不能完全肯定的感觉。大脑会自动拉出相关知识来验证,它们的证明和推导,也不能很流利、很快速地在思维中完成。

这种陌生感,还可能在潜意识里,形成思维偏好。解题的时候,大脑会避免去使用这些定理,尝试其他定理,都走不通,才会勉为其难地去考虑这些定理。所以,一旦遇到需要用这几个偏僻定理的题目,就有可能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出来,甚至做不出来。

这当然不行。解决的办法,就是在全面的复习中,发现这些偏门知识,重点进行理解、推导和证明,达到熟练至极的程度。

阅读这种总结出来的、浓缩的知识点时,有可能存在这种问题:学生几分钟就读完了,也说自己理解了,但其实并不一定完全理解,或者并不一定能在思维中对定理公式进行推导和证明。

孩子觉得理解了之后,父母可以抽点时间,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知识给父母讲解一遍(办法)。对于某些定理公式,还可以进一步询问,怎样推导和证明,看看孩子能不能快速熟练地讲出来。

当然,这种讲解,会花较长的时间。比如说,阅读一遍,可能十分钟,讲解一遍,则可能需要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可以把知识分块,每次只讲某部分,或者根据老师复习的进度,讲解接下来要复习的那部分知识。

即使孩子掌握得很熟练,这样讲一遍,也不无裨益。讲出来,和独自在大脑中思考,思维活动有很大的差异。能够把别人讲明白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了的知识。

二、难题的总结与归类

作业中,常常有一些很难的题。

为什么要做难题?

废话!因为考试会考难题。

因为我们认为,做会了平时的难题,考试时遇到难题,才能做出来。

但是,做会了平时的难题,考试中遇到难题,就一定能做出来吗?不一定!

考试中,难题被做出来,一个原因,难题是平时做过的原题,或高度类似;另一个原因,平时的难题练习,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这种能力能够迁移到考试难题的解答中去。

多数学生,平时遇到稍难的题,就会思考很久,半个小时甚至一两个小时。对于他们来说,考试遇到难题,要做出来,只能寄希望于第一种情况,就是考试中的难题,是平时做过的原题。

题海战术为什么这么流行?因为大家都在想这样的好事。

当然,这并不保险。保险做法是,通过平时做难题,形成能迁移的、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遇到没做过的难题,也有很大的概率做出来。

要达到这一点,学生需要做的是:一,凡是做过的题,能够做到十几秒内,就能想到思路,然后用思维完成快速解题;二,要对做过的题进行总结,对题型和解法进行归类。

一句话,对于做过的旧题的解法,要记得烂熟!对旧题的熟练程度和理解程度,更能转化成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果旧题都并不熟,拿来重做,仍会反复思考,试想:做新题,会很快吗?做新的难题,会不思考好半天吗?考试中遇到难题,能做出来吗?

所以,做新题,总感觉难,遇到难题,总思考好半天,此时,不妨暂且放一放,不要追求做题的数量,回过头去,复习旧题,提高对旧题的理解质量。

复习,仍然使用快速阅读。把所有做过的题阅读一遍,其实花不了多少时间。

阅读时,先不看解法,在心里思考怎样解,想不出来的,再看解法,同时,在题目边用颜色笔做个记号

过一两周,重新快速阅读,重点阅读带记号的难题,看看这次能不能心算解出来。仍然不能,再看解法,再做记号。

每一遍阅读,都是在发现难题和筛选难题

很多知识,需要反复呈现给大脑,才会最终记得很牢。反复阅读做过的题,大脑才会慢慢地、真正地记住解法,真正地理解解法。

第一次阅读,可能费时稍长,但把太容易的题目剔除之后,第二次,第三次阅读,花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半个小时,十几分钟,就可以把所有难题看一遍。

最困难的题,可能需要五六次阅读,甚至更多,才能把解法烂熟于胸。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样阅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接触到很多题目,学生因此有可能顿悟题目之间的联系,发现解题的规律,然后在心里,很自然地对题型和解法归类,再去听老师的总结,就能茅塞顿开,触类旁通。

而一道一道地做题,思维总沉浸在某一道题中,总纠缠于某些细节,无法跃上更高的平台,从整体上去观察知识,去总结知识。即使会了一道题,也只是会这道题,很难举一反三地应用到其他题。

对旧题,在回看时,能做到秒懂秒算,才会在将来的做题中,越做越轻松,才更有可能在考试中,把最难的题解出来。

三、方法的对比,以及可能的问题

我们介绍了怎样使用快速阅读做记号来对难题进行筛选、复习和总结,而有些学生,喜欢在每一次作业后,就把错题抄写在另外一个本子上,以备后面反复复习。

方法的本质是一样的,但整理错题本有可能遇到以下一些问题。

1,有些题虽然这次做对了,但费了较长时间,如果过段时间再看,也有可能思维卡壳,做不出来。这些题没有在错题本上,从而造成复习的漏失。

2,有时候,错题特别多,但其中有些题,并不是真正的难题,简单地阅读两三遍后,就能把解法记得很牢。都编入错题本,工作量会很大。

3,每做一次作业,就要记录错题,比较烦琐,需要一定的毅力,才能坚持。如果积累几次作业,才收集错题,抄写太多,又很累。

所以,个人更偏好找统一的固定的时间,通过阅读进行整体的总结。

当然,我并不是说错题本不好,而是设想了整理错题本中,可能会遇到的某些困难。正是这些困难,造成了尽管很多学霸都说要整理错题本,但仍有大量的学生,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而学霸之所以能做到,原因之一:基础比较好,做错的题不是特别多,整理起来容易;原因之二:学习习惯比较好,自律能力也比较强。

使用速读做记号来筛选和复习难题,同样会有很多学生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以下这些:

1、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阅读中用思维解题所需的心算能力和空间能力不够。

2、不习惯通过阅读学习,更偏好听讲和写作业的学习方式。

3、自己做过的题,字迹潦草难认,重新阅读时,会心情烦燥,难以坚持。

一定要记住:再简单、再有效的方法,也会因为一些稀奇古怪的原因,学生无法执行

所以,不要简单地认为,只要给学生传授了方法,就万事大吉了。一定要去跟踪,了解学生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是否顺利,是否有各种问题。

做为父母,最好能够也了解方法,和孩子讨论方法。在开始阶段,带着孩子使用方法,体会学习中的具体困难,一起想办法去克服困难。孩子适应了新的方法,感受到了方法的效果,父母再放手,孩子才会独自翱翔。

另外,这里介绍的方法,前提假设是:学生有一定基础能力,成绩中上。如果基础较差,成绩较差,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可能更需要一些更简单更容易的方法。


本人分享的轻松学习方法,轻松育儿经验。
确实很轻松,并且亲测很有效

你们的关注和点赞,是我写作的动力!

轻松育儿经验:
父母如何启蒙孩子的英语?其实很简单!
“别人家孩子”数学很牛,自己孩子该怎么办?
掌握几个简单小技巧,辅导孩子背诵不再难!

轻松学习方法:
比“过目不忘”还好用的背诵技巧
少年,你成绩都那么差了,真没必要去刻苦学习!

轻松跑步秘诀:
为什么跑步那么累?因为你还不知道这个秘诀。

Howhowfire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后一学期,数学怎样冲刺,才能获得高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