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得路》--关于自律(1)

曾多次听人说起《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原来只被“书名”所吸引。定是缘分,2019,我本命年之际,开启了与它的约会之旅。

这本由斯科特.派克所著的经典之作,在北美畅销书排行榜上停驻了20年之久,是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一本心灵读物,正如出版前言中的一句话:深入心灵,是一段艰难的旅程,它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在认知自我的路上,与它为伴,读之我幸。

整本书由“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四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又分为多个章节。

在读完第一部分关于“自律”后,我学习了很多以前不知道、不明白的观点与道理,我在心里不断的跟自己说,‘真是幸运,可以读到了这样一本好书,有了这本书,我在成长的路上,就如同看到了法宝’,当然,我也明白:看到“法宝”并非就拥有了“法宝”,只有在人与事上,按照这些“法宝”的指引去做,这些“法宝”才有可能属于我。

斯科特.派克是这样描写“自律”的:“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最重要的方法”。初读这句话,您是不是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人生问题与人生痛苦”又如何与“自律”联系在一起的呢?

派克用了14个章节来阐述这句重要的话: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问题和痛苦”是人生的常态,并且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我们就做到了自律;他还告诉人们,对于成人和孩子来说,“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直面痛苦,为解决问题而努力,人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

自律有四个原则:(1)推迟满足感:父母的爱对于孩子培养自律,推迟满足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成人,面对问题,首先是正面面对,然后是解决它,而在解决问题时,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不仅仅靠大脑的即兴反应,逃避问题,原因在于缺乏自律,问题不会自行消失;(2)承担责任: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这是正常的情况,正是我们自主选择的必然结果,弄清自己和他人责任的界限;(3)忠于事实:了解事物的本质与事实,完善人生的地图,不断的自我反省接受新的事物;(4)保持平衡: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实现自我平衡。

那么,我之前是如何理解“自律”的呢?

一说到“自律”,我就会把这个词和“规则、意志品质、个人追求、自我要求……”等词联系在一起,我把“自律”理解为一个人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要求自己做一些需要自我约束的事情。这里面还包含我认为的某些“不得不做,必须要这样”的成份;而且,我并没有对如何做到“自律”有过深入的思考,只是一味的认为,要做到“自律”,就要坚持,就要自己强迫自己“不放弃”。

还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越自律,就越自由”原来也一直不太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派克关于“自律”的阐述、包括书中大量的举例,使我的认知有了很大的升级。

我分析了现在的我:趋利避害、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求快不求尽、责任面前看心情、自诩。我问自己:这样的我,做到了“自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喜欢这样的自己吗?同样还是否定的。

在当下,我应该如何做呢?

1.忠于事实:遇到需要处理的事情,不要依靠思维惯性,不要急着马上处理,不经过思考的应激反应,很有可能远离事实。

2.肯定自我(好的地方)以保持稳定:我自己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多年的坚持与努力中,也是自我的不断探索,我还保有一颗好奇心,对于未知的自己充满希望。

3.又要放弃自我(不好的地方)以腾出空间:近1-2年,越发的想了解自己,也开始觉察到自己的许多不足,派克的“自律”说,让我打开了认知的大门,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不断修订人生的地图。

这样,我就会“越自律越自由”,就会离幸福越来越近。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有人走得路》--关于自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