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子过得太忙碌,以至于会常常忘记生活的乐趣。好在收到了一位朋友几个片段节选的分享,随后我就光速拜读了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着实为忙碌的日子增添了不少色彩。
众所周知,季羡林高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后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方向是德文,四年中发表散文十余篇,译文多篇,1934年毕业。
众所不知的是,1930s在清华念书的季羡林,心中住着一个小少年。此日记中英德三文并用,在如今英语教育如此普遍的情况下,恐怕大多数人的外语水平都不及季羡林当年随手写出的日记。
我一直觉得,最难得的就是记日记了,只需聊聊几笔,便将将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乐趣勾画得跃然纸上,并且使阅读的人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到年少轻狂、青春恣意和时代波澜,季羡林做到了。而且通读日记,还有复习英文和学习德文的效果。
在此仅仅节选混杂语言并用的一些片段,可以感受下季老真诚的思想、高超的语言以及清奇的画风。
1932.8.24
我总觉得长之prejudice极大,从对杨丙辰先生的态度看来就很明显了。杨先生是十足的好人,但说他有思想则我不敢相信。
1932.8.25
我对学问也起了怀疑。也或者我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回来后,又忽然想到发奋读德文,并翻译点东西给杨先生去改。第一个想到的是J.Wassermann,但是他的短篇小说太长。于是又读Holderlin的Ein Wort uber die Iliade,里面有句话: Jeder hat scine eigene Vortrefflichkeit und dabei seinen eigenen Mangel。午饭前,刚同长之谈杨丙辰、徐志摩,长之说:杨先生攻击徐志摩是真性的表现,他捧孙毓棠是假的,因为人在高傲的时候,才是真性的表现,并且人都有他的好处和坏处……他刚走了,我就读到这一句。我简直有点儿ecstatic了!
1932.8.25
以前我老觉得学生生活的高贵,尤其是入了清华,简直有腚上长尾巴的神气,绝想不到毕业后找职业的困难。
1932.9.4
九点,约岷源访吴先生,在。从系里的功课谈《文学副刊》,我允许看London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并把稿子交给他。吴先生说话非常Frank,实在令人钦佩。据说,他也非常Whimsical & nervous。
1932.9.24
今天听梁兴义说,颐和园淹死了一个燕大的学生,他俩本在昆明湖游泳,但是给水草绊住了脚,于是着了慌,满嘴里大喊“help”,中国普通人哪懂英文,以为他们说着鬼子话玩,岂知就真的淹死了。燕大劣根性,教你说英文。
晚上读Emma三十页,抄Rare Books,预备买两本,我也知道,Rare Books太贵,但是总想买,真奇怪。
1932.10.12
旁听英文,Winter讲得真好,吴老宓再读十年书也讲不到这样。
1932.10.15
Holland又叫我们作文,她用法文说了两遍,我没听懂,下班再问,她就不说了。真老混蛋。
1932.10.20
晚上看Swan’s way,真够Complex的。
1932.10.28
早晨连上两班吴可读的课,真是要命至极,吴可读怎么能从Oxford毕业呢,真笑天下之大话。
1932.12.21
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其实不是去看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1933.7.27
我每在精神衰颓到极点的时候,非有外来的inspiration不能振作起来,而inspiration的来源往往是长之。
1933.9.5
在考前,我就预言,一定考high comedy,因为我的笔记就只缺这一次,按去年的事实,只要我缺,他准考。这次果然又考了。
1934.3.2
我对张露薇不能妥协,我对他的批评是:俗,clumsy,不delicate,没有taste,胡吹海谤,没有公德心。
1934. 2.9
吴宓把中西诗文比较Paper发还,居然给我I,真浑天下之大蛋!我的Paper实在值I,但有比我还坏的,也竟然拿E拿S。一晚上心里不痛快,我觉得是个侮辱。
1934.3.25
像巴金等看不起我们,当在意料中,但我们又何曾看起他们呢?
1934.3.27
论文终于抄完了。东凑西凑,七抄八抄,这就算是毕业论文。论文虽然当之有愧,毕业却真的毕业了。
1934.4.23
开始上课,一上课,照例又来了,paper、reading report、test。。。妈的,一大堆,一大串,我这是来念书吗?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个广为流传的段落,比如这个:
今天作Faust的Summary
无论多好的书,even Fausteven Faust。
只要拿来当课本读,立刻令我感觉到讨厌,这因为什么呢?我不明了。
过午看女子篮球赛,不是去看[打]篮球,我想,只是去看大腿。
因为说到篮球,实在打得不好。
季羡林在这本日记的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记什么,一片天真,毫无谎言。
……
七十年前活的清华是什么样子,恐怕是非身历其境者难以说明白的。我自己是身历其境的人,说的又都是实话。这对了解当年的清华是会有极大的帮助的。谨以此书献给我的母校清华大学。
2001年11月23日
读这本日记的时候,不禁感慨,天下校园何其相似,古往今来的校园可能都是如此地相似。我仿佛又回到了上铺在被窝里和室友们卧谈,抑或是半夜三更在宿舍烧烤啤酒侃八卦的岁月,十分怀念。
另,季羡林在自序中还写道:
以上的这些日记,我始终认为是我生命史中顶有意义的一页。到了无聊到极顶的时候,我便取出来看看,使回忆的丝缕牵住了过去的时光,对我,最少对我,是再痛快没有的事了。
倘若也觉得生活无聊,不妨尝试像大师们一样记几笔日记,说不定一不小心也流传千古了。
戳【阅读原文】可以带走季羡林年轻时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