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让我更深刻了解语言的结构,你别让我能更好的帮助自己和身边的人,摆脱困苦烦恼,获得更成功快乐的生活。
如何使读书更有效?
我发现自己读书的时候,经常会发懵,而且读的时候,如果速度稍微快一点,就没有办法读到书中的内容,感觉就像蜻蜓点水般划过,大脑中完全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所谓的阅读理解能力,其实就是图像转化的能力。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把书读懂,就看他能不能在脑中画出相应的模型或图像。读书读得好的人其实就是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对认知世界的感官模型。
所以我制定了每阅读五分钟就做一个简短的小复述的读书策略。我会设置一个小闹钟,每五分钟响一次。然后铃响的时候,思考一下刚才读到了什么东西?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如果想不到自己刚才读了什么东西的话,可以回看一下刚才读过的内容,然后再迅速的在大脑中生成图像。注意,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生成图像。
这个过程,我感受到有些痛苦和难受,感觉就好像大脑前额叶的地方会有一些胀痛。我知道这是自己的大脑在成长。所以这也让我再次深深的感受到了,痛苦和难受,其实是自己成长的标志。
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觉得痛苦难受,于是就放弃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弃的,比如那些和你自己的目标没有关系的事情,但是如果是你自己的人生目标,我觉得“享受”是我们应对这种痛苦和难受最好的方式。
所以尽量让自己读书的时候放松下来吧!感觉就现在健身房里锻炼肌肉一样,感受那种肌肉膨胀带来的快感。让自己的内心渐渐放松下来,读书时要放松,越放松读的越快。
了解对方
1.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看他的身体和语言是否保持一致性。
就比如说一个人如果在跟你说话的时候,他的脚朝向了另外一个方向。那就说明他已经不愿意再跟你说话了。
2.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处在压力状态时的萨提亚类型。
每个人面对压力都会有不同的反应模式,有的人是讨好者,有的人是指责者,有的人是超理性,有的人是干扰者。
讨好类型的人,什么事都会迎合别人,没有自己的主见。他的内心对话是:我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是,我毫无价值。
指责者面对压力总会寻找外部原因,指责别人的过失。他的内心对话是:我很孤独,而且我是个失败者。
超理性的人非常冷静,甚至冷酷。感觉就像没有感情的计算机一样。他的内心独白是:我感觉自己很脆弱。
干扰者就是不断的打断说话的内容,顾左右而言他。他常常会对自己说:没有人关心我,没有容得下我的地方。
3.要了解一个人,可以观察它的表象系统。表象系统,是每个人认知世界的感觉系统(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和语言系统。
其实就是当你在闭上眼睛的时候,通常使用的感官系统。有的人闭上眼睛时喜欢看到图像,有的人则是听到声音,而有的人则会感受到一些身体和外界接触时候的感觉。
我们每个人创建自己的经验和大脑地图的时候,都是使用的感官系统来进行输入。所以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学习类型,可以从在他说话的时候,看看他主要是以视觉的语言为主,还是以听觉语言为主,又或者是描述感受为主。
4.表层结构:心理治疗师通过应对当事人的表层结构形式,可以快速了解当事人的认知世界及其局限,以及当事人构建认知世界所使用的程序。
语言程序化
心理治疗师在给当事人做个案的时候,通常会遵照一定的流程。这里简单的把它归类为三个步骤:第一个是收集信息,第二个是判断认知局限,第三个是明确使用技巧。
我们要收集的信息包括:输入通道(I),表象系统(R),输出通道(O),萨提亚分类(S),语义失当(F),后设模型违背(M)。
当收集完这些信息之后,就会通过f(I,R,O,S,F,M)=(Y)来进行具体的操作,其中f,表示心理治疗师任何的治疗干预和行为,而Y表示结果。
简单的说,也就是针对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方法,让他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Alha!
我感觉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我们的大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好像是一张地图,而描绘这张地图的,是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五个感官系统。
我们的学习、认知、工作和购物等等行为,通通都是由我们的大脑认知地图决定。而这些行为的结果,又会反过来进一步通过感官系统,描绘我们的认知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