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奘》又闹笑话了。
冲奥之后,黄晓明又凭这部戏摘下了长春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然而......
豆瓣还是雷打不动的5.2分。
只好于4%的历史片
电影讲的,就是大唐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的故事,一个没有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各色妖怪的“单人版西游记”。
导演霍建起说——
玄奘法师的壮举对人类文明有巨大的贡献。他这一辈子干了这一件事就够了。
爱拍一个人,一辈子,干一件事,导演霍建起的口味,十多年来都没变过。
可惜,口味没变,作品却在退步。
17年前,霍建起就这么拍过。
但它和今天的《大唐玄奘》比起来,大概够申奥两次。
Sir说的,就是你们没看过也一定听过的——
《那山那人那狗》
豆瓣评分8.4,堪称佳作。
但内地票房惨淡——别说票房了,据说连拷贝都只卖出一个。
国内不受待见,却在日本走红,上映1年票房超4亿,成为当年日本票房最高的中国电影。
霍建起曾经说过,这部电影能在其他国家也受欢迎,是因为父子关系有共鸣。
全世界不管它是什么民族,亚洲的欧洲的
它的家庭的关系都是相通的,一致的
十七年过去了,电影中刻画的父子情,依然有直戳人心的魅力。
父亲(滕汝骏 饰)在大山里当乡邮员,三天一趟的“小差”,出了20多年。
来回一趟,223里,要占三天
年纪大了腿脚跑不动,父亲“被退休”,儿子(刘烨 饰)来接班。
儿子自愿接班,动机很傻很天真。
乡邮员是国家干部,我接班和进城打工可不一样
咱们家一定得有个国家干部
火华社长当年也是枚水灵小鲜肉
抱着“一人当干部,全家都光荣”的美好想法,少年仔天刚亮就背起邮包出门。
父亲一来放心不下,二来对这份工作还有点留恋,便换了身衣服和儿子一起赶路。
三天两夜的爸爸去哪儿开始了。
没走几里路,父子俩就遇到第一个状况——尴尬。
两个人走路总该聊点什么
可我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自小父亲在外跑邮路,父子俩相处不多,独处的时候更少。
更何况,本就不擅长表达感情的中国人,父子感情更是疏离。
导演霍建起塑造的,就是最典型的“中国父亲”。
父亲永远是那样的,很严厉
可能对你终身内心造成一种惧怕
对你的好对你的喜爱,都躲在后边
这种“躲在后边的爱”放到电影里,就是儿子在前头走,父亲在后面跟。
大量父亲“跟随”在后的镜头,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沉默而永恒的关怀。
儿子走在很窄的石板路上和挑山工迎面相遇,不知所措的样子,在父亲看来,是一种笨拙的可爱。
父亲教儿子之后遇见人应该向右侧身
两父子一前一后,言语不多。仅有的几次交流,也无非是父亲的几通说教。
——这样的中国式父子关系,是不是很熟悉?
而这部电影的亮点,除了对中国式父爱的生动刻画,还有父子之间的传承。
乡邮员这份工作,就是他们之间传承的衣钵。
儿子接了父亲的班,在父亲慈爱的注视下,一步步经过父亲走过的路,重现他并未讲述的人生过往。
很快,儿子发现比和父亲相处更尴尬的,是乡邮员这份工作。
原以为任重道远,实际到了村里才发现无足轻重。
我以为我们的到来会在村子里引起不小的轰动
...
好像我们来也行,不来也行
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
不过这下,差距好像有点太大了。
打脸简直停不下来——除了不被重视,这份工作还吃力不讨好。
父亲因为赶路,十几年一直抄小道趟冷水,脚上都落下病根。
但这些辛苦,老父不说,就永远没人知道。
你趟冷水谁知道
送了大半辈子邮,别说利了,半点名都没捞着。
就连村里人也调侃,别人做乡邮员最后还能混个官当当,老头却到了退休还只是一名普通送件工。
就你啊 光是走啊走啊就这么多年了
被现实无情插满刀,所谓国家干部,不过是份没名也没利的苦差。
父亲的工作就是一首单曲循环的歌,歌声平淡,不下几遍就会听出腻味。
不止腻,还很闷。
独自在大山里行走,几里路都不见一个人影。陪伴的,就只有满眼深浅不一的绿……
还有一条通人性但不通人话的狗。
儿子想不到,走了几十年山路的父亲,就是守着这么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
他不能理解,甚至忍不住向父亲发起“挑战”。
其实这样的路段可以搭便车的嘛
邮路就是邮路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可像这种没有人家的地方我们根本没必要这么走
这么走踏实,有准头
父亲口中的踏实,在儿子看来是不懂变通,甚至有点蠢。
怕误事不搭便车,却可以为了省8里路快点把邮件送到乡亲手里,而趟了几十年冷水。
旅程的前半部分,父子俩似乎攒下了不少结。
而他们心中打下的结,在后半段用一种真实的方式,开始慢慢解开。
背父亲过河的一段,是父子感情转折的重点。
村子里的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
伏在儿子背上的父亲,想起小时候的儿子,骑在自己肩上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
自己大半生都在当乡邮员,一个人耗在山里,缺席了太多和儿子相处的时光。
一眨眼,就换成儿子背自己了。
有泪,却要拼命抬头不让眼泪掉下来。
儿子背起父亲趟过了河,也趟过了父子间的隔阂。
霍建起抓住这个细微的动作,将父子间难以启齿的感情,大男孩的好强、父亲如山的爱,都呈现在观众面前。
而且这情没有煽过头,末了还不忘克制。
然后过去以后又要掩饰
这是东方人,就是要掩饰自己
说些顾左而言他的话
父子间难得的温情,以儿子一句别扭的“你还没有邮包重呢”匆匆结束。
俩人别扭地背靠背……
从相伴无言,到主动了解。
出门在外的身不由己,儿子也开始能理解了。
因为过节的时候爸常不在家
可只要是能赶回来爸总是买了很多爆竹给我放
现在想起来当爸的也真不容易
随着旅程的继续,儿子发现了父亲乡邮路上的更多故事。
对父亲的情感,也从埋怨,转化为了心疼、敬佩。
大雨把路冲垮了,只能靠绳索攀上陡峭的山壁。
从车娃口中得知,父亲曾经因为送信不小心滚下山。
休息时候书信被风刮跑,父亲不顾一切冲上前把信“抢”回来……
心疼、钦佩之后,儿子突然理解了父亲的选择。
就算父亲以后不再跑邮路,这座大山和这条路还是会装在他心里。
让他愿意守在大山里,一辈子做一个普通乡邮员的,是内心的使命感。
就像咱们跑的这条邮路,说苦够苦的
可干得久了,记挂的人多了,遇上的事多了
就觉得有干头
这段旅程,融化了父子之间情感的坚冰,也让儿子懂得了父亲为之奋斗终身的使命。
看到他接过邮包,走上父亲走了一生的乡邮路时,Sir忍不住眼眶发红。
每一个男人,都曾是父亲的儿子,也终将成为孩子的父亲。
这个角色并不好担当,因为他肩负着最重要的使命:
传承。
传承一份责任、一种信仰、一股不变的坚持。
乡邮这份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在父子之间的传承中,渐渐成了一种庄严的使命。
本文图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派罗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