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团圆》

团圆

文/佛灯

(1)

十月的平城,已进入深秋。一股风刮过,准会带下几片红叶。

早上四点半,天还没明,放在农村,公鸡还没打鸣,乡亲们也还躺在温暖的被窝。但平城,六十八的姚老太最近开始早起,收拾好一切,出了门。

姚老太在六楼,随着咳嗽声,楼梯感应灯从上到下陆续亮起。

小区新建不久,这里的人们之前都住在胡同。最近几年古城改造,大家都从老城搬了出来。告别了以前的大杂院,煤炉,公厕和臭水沟,生活方便了不少。但以前也有现在没有的方便,那时一出门,两步地就跨上了邻居家的热炕头。

外面,星光闪烁,路灯昏暗,走了几十步,就听到熟悉的平城口音,“姚姐,昨天睡咋样?今天挺准时的。”

说话这人,是隔壁楼的王老太。她们约好早上四点五十楼门下汇合。

姚老太以前要好的朋友彼此都断了联系。还好,现在因为开会又认识了几个。这些人和她都比较相似,家里孩子都在外地,或者不怎么回家。她们都是自己一人,或和老伴呆在家里,也就是现在电视讲的空巢老人。

两人拉着家常出了小区,往东拐到御河公园,然后沿公园,一路向北。遇到了大嗓门:“姚姐,按说你不是参加这种活动的人啊,我们经常贪小便宜吃大亏,多少年了,你可是从不参加啊!”

姚老太笑了笑,并不说话。大概走了半小时,一众人来到立交桥下。桥西改成了批发市场,桥东原先是个地下车库。去年年底,车库改成了大会议室。

推开会议室大门,撩开厚厚的门帘,里面已是灯火辉煌,人头攒动。放眼观瞧,已经坐了一多半人。大厅主席台比较粗糙,简易水泥台面铺了层木地板,上面一张仿红木讲桌。讲桌后是大黑板。黑板对面空中有个投影仪,下面几百个红蓝塑料板凳。与会的人和姚老太差不多年纪,五六十左右,个个手拿笔记本,等老师开讲。

今天上课第六天,姚老太和几个熟人找中间坐好。打开笔记本,准备好大女儿买的录像机。她感觉老师讲得东西非常精彩,平常回家没事干,就边做家务,边自己放着录像看,而且看一次笑一次,总觉得老师话里的道理耐人寻味。

当初,她在楼门口和王老太聊天得到的消息,说有老师专门给老人献爱心,完全免费。起初,她和孩子们说起这个情况,电话里孩子们都反对,说这个人指定是骗子等等。后来,王老太给她出主意,让她来时不带钱。她觉得这法子好,索性第二天就和王老太一行人出发了。

到了后,还真是说的那样。那天也是人山人海,每人凭身份证就能领到三颗鸡蛋。她有幸见了王老师,老师对每个人都和蔼可亲,还和大家彼此嘘寒问暖。那时,她的心瞬间融化了。自从胡同拆了,刚开始四处搬家,后来来到一个陌生小区,顿时心里空荡荡的,夜里总是失眠做恶梦。在这里,看到每个人单纯的笑容,姚老太像是找到了过去农村大生产时的青葱岁月。

就在姚老太发呆时,大厅响起热烈的掌声。抬头一下,高台走来位男老师,四十左右,金丝眼镜,西服皮鞋,文质彬彬,一表人才。姚老太立马挺直腰板,打开录像机,头来回绕三圈,二目炯炯有神,盯着讲台。

王老师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过来义务讲课,而且……来不及开小差,课就开始了。

“各位大同学们,你们今天感觉怎么样?”

“好,很好,非常好!”整齐划一回答后,发出了“啪,啪,啪啪啪”的鼓掌声。

姚老太左右一看,大家都挺直了腰板。

“我看大家今天气色都很好。那么,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个动物界的感人故事。好吗?”

“好!很好,非常好!”又是整齐的回答声和有节奏的鼓掌声。

姚老太拍得很起劲,记得第一天后半段,拍的她额头都沁出了汗水。难怪有人说,去公园锻炼,还不如来这里拍手。强身健体学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这时,工作人员把灯调暗,放映机亮起来。老师用教鞭指着黑板上的投影,“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白尾鹫,属于一种在草原生活的鸟类。它们专门以动物尸体为食。每当他们发现美味,就像个孝顺的儿女,让老者先吃。长辈吃饱后,儿女们才敢吃……”

不知不觉,三个故事讲完,一小时过去了。

“那么好,哪位朋友给说一下,我今天讲的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放映机关掉,大厅灯也亮起来。

“都是关于动物的!”

“应该是关于保护动物的!”大家七嘴八舌。

作了个安静的手势,王老师继续:“其实,今天分享的故事都是关于孝顺的。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国家是个讲究孝顺的国家,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而且还流传下三十六孝的佳话。而现在呢,大家仔细想想,扪心自问,有几位同学可以每周见到自己孩子?同学们谁可以每周见到自己孩子,举一下手。”

会场一片安静,大家面面相觑,只有零星六七个人举起手。

“这说明什么?社会进步了,孩子们出息了,我们一把屎一把尿把他们拉大,他们却忘了我们。有很多在外地的孩子几年才回一次家。说句不好听的,虽然我们还活着,可这辈子还能和孩子们见几次,恐怕很多人连十次也见不到了。你们想想,我天天都还能和你们见面,而你们的儿女却连我这个外人都不如,不是吗?”

会场内,有位老人呜咽起来。大家把目光投向西北角。

“来,工作人员把那位哭泣的老母亲请上台。”

紫色小袄,黑棉裤,头上一顶红帽的老人被搀扶着,一瘸一拐走上讲台,扶椅,缓缓坐下。

王老师感慨地摸着老人的白发,跪倒,慢节奏,磕了三个响头。

会场很安静,透过话筒,大家依稀能听到老师响亮的磕头声——咚、咚、咚。

王老师把话筒交回工作人员,冲眼前老人,拖长音,感情饱满地喊了声“妈”。

再看大伙儿,一个个热泪盈眶,掌声和叫好声络绎不绝。

姚老太也想起自己的三个孩子。大女儿毕业后留北京,另外两孩子都在本市。他们单位都还可以,工资也还行。但过年一打电话,不是说单位忙,就是领导不批假。自孩子们有了家室,现在连电话也难得听到。

很多时候,都是她抽空给孩子们拨电话。孩子们的回答惊人的相似,不是说本打算给您打电话,就是说等忙完这阵子就回家。姚老太每次听后,只好默默等孩子们挂断。而她本人,因为老伴走得早,家里只能养猫作伴……

老师用手绢给老人擦干泪水,亲自扶回台下。上台,捋了捋领带,抑制住自己的心情,神情严肃地说:“各位大同学们,让我们今天就把悲伤彻底打住。刚才我磕的头也不光是给那位母亲的,你们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亲生父母。来让我代替您们的儿女们尽孝吧!”

话音未落,王老师又跪倒在地,冲台下黑压压的老人们连磕三个响头。

“王老师就是我们的干儿子!”红帽老人的声音响彻大厅。

“对!对!”大家激动地支持着。

在姚老太心里,通过这几天观察,她也开始把王老师当做自己的干儿子看待了。

“各位亲爱的父母,既然我们前世有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不发鸡蛋了,发纳米被!但是要拿着我们发的学员证领取,外人我们不发,只发给我们最亲的人。”

王老师手里挥动一床红被,台下又是一阵掌声。

原来这里不但每天免费讲课,而且作为大企业家出生的王老师还及时行孝,免费给大家发东西。王老师说之前自己也是在外忙事业,在公司上市前夕,他唯一的老母亲不幸离开。此后,他放下工作,用攒下的资金在全国各地巡回献爱心。当然,姚老太之前也有怀疑。后来听会上网的朋友说,网上还真能找到王老师公司的网页,里面还有老师和很多名人的合影呢。

说话间,老师已让工作人员把手里的那床纳米被送给才上台的红帽老人。

“各位父母好,纳米是最新高科技材料,可以发热杀菌,盖上保证比儿女都贴心。还是老规矩,今天先发昨天藏红花的押金,过来排队,一份退两千,两份退四千。”

老师为了大家每天不旷课,采取先收费,第二天退还的办法。昨天交两千的,今天退两千,而昨天发的藏红花相当于免费领取。自从老师实行这一举措,他从没食言,大家也表示支持。除了零星几人,全场开始排队领押金。

说起藏红花,姚老太要感谢王老师。昨天老师讲了,藏红花是西藏神药,对妇女病有奇效。而且老师发的这个是原生的藏药,没一点作假,也不是人工产的。昨天课上,老师还专门给他们做了实验。现在她也大概明白了如何鉴别真假藏红花。

姚老太今天领了六千块,昨天她买了三份。为什么买这么多?她小儿子大生结婚两年多,媳妇却一直不见动静。中药西药偏方都吃遍了,也没效果。她记起以前有个姐妹五六年没孩子,后来就是藏红花打通的。而且那时候只喝了一点点就见效了。昨天她问老师,老师还特意解释,他家孩子情况买三份足够,买多了也是浪费。听了老师的话,姚老太很激动,现在到哪找这么好的人。去趟药店,都是让你买贵的,巴不得你买的越多越好。

见大家领完钱,回到原位。王老师点了点头,拿过话筒,“各位亲爹亲妈,一定把钱收好了。对了,刚才我发现,有几位同学昨天没买,那么我希望以后不要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我们这里名额有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发学员证的缘由。如果再发生不信任我的情况,我会请其他申请中的朋友进来。希望您们理解。”

大家小声嘀咕着,对角落那几位不配合的老人指指点点。

“好了,大家议论到此为止。我想这几位父母也是有所顾虑,我也不多解释,清者自清。我向各位发誓,如果欺骗大家,天打五雷轰。”又是一阵掌声。

“各位父母,你们说这床高科技纳米棉被多少钱?”王老师把另一床红纳米被举在头顶。

“两万!”台下一个老头起哄。

“两万?爸,您答对一半。这是成本价!但我们的目的大家也知道,我们是为了传播知识,奉献爱心。这个遵旨不能变。东西一定还要免费送。考虑到大家的经济状况,这款高科技纳米棉被,押金只要八千八!限购三十条,今天领,明天继续退款!”

掌声后,一条长龙涌向讲台。

“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明天发笔记本电脑。有了它,我们以后可以天天和孩子们网上见面,想聊多久就聊多久,完全免费。来,不要挤”……


短篇小说《团圆》_第1张图片

(2)

第二天,依旧早上四点半,天还没亮。六十八的姚老太起床,楼道灯渐次亮起。她和王老太出小区。两人心情都不错,彼此谈论着盖上纳米被的神奇反应。

不知不觉,顺公园走了半小时,来到地下车库改造的会议室门口。

大老远就瞧见前面站了一群人。走近打听,原来门锁了。昨天那个大嗓门愤怒地踢了卷闸几脚。果不其然,门一直没人开。

“我们让骗了!”人群弥漫着悲伤的情绪。话音未落,一位刚到的老人,听到消息,就晕了过去。四个老头火速把老人抬到对面菜市场,有人打急救电话,有人搓心口。不一会,大家齐心协力,把老人送上救护车。

鸣笛声走后不久,姚老太听说,这老人就是昨天那位上台领棉被的红帽子。还听她一个小区的人说,她以前是环卫工,后来身体不好,有点半身不遂,就离开单位。平时捡捡垃圾,卖点纸箱什么的。他下面还有一个儿子等着结婚,他们家婚房刚弄好,贷款还没还完,现在又被骗。听说昨天的纳米被她买了五床,那可是攒了一辈子的钱啊。

另一个老太说,自从红帽老人来这里,她东西买得越来越多。她说反正也是白给,免费的给孩子外,还可以卖掉贴补家用。谁曾想,落到了这步田地。

转眼,天已经蒙蒙亮。日头东方升起,公园响起各种小喇叭的声音,广场上出现了一群群跳广场舞的人。除了悲伤,大家没有其他的办法。不一会,警察到了。大家把情况说了一下。警察让几个代表去派出所做笔录,其他人回家听信。当然,王老太也去了,临走的时候,还把姚老太的那个录像机拿去作证据。

回家路上,姚老太一人特意走进公园。秋风吹,落叶从头顶飘过,看到广场上人们载歌载舞,她更感落寞。握在手里的电话,拿起来,又揣进兜里。反反复复,不知不觉就在公园长椅上坐了一个上午。



(3)

三天后,是周日。上午九点左右,姚老太儿女们匆匆赶回了家。有的还带着孩子。原来,被骗那天,姚老太始终不敢打电话。到了晚上,心里实在麻烦,抱着猫咪怎么也睡不着。听着座钟的滴答声敲过九点,还是下决心,逐一给孩子们拨了电话。当然,孩子们刚开始都责备她不够注意,最后也都送上安慰,希望她不要生气,他们会早点回来云云,和以前讲得差不多。没想到,三个孩子私下联系,这周末一定回家,安慰老人。

晚上,大女儿和二女儿在厨房做饭,儿子大生和外孙女陪老太聊天。好久没有这样温馨的场面了。晚饭时,八个菜和水饺让一家人团坐桌前。大生听老母亲说有录像。就让外孙女把录像放在电视上给大家看。

打开录像,当看到王老师下跪时喊爹喊娘的表情。大生还是没压住火,“妈,这明显骗子嘛!打扮得人模狗样。听听那话,你说说 ,现在谁平白无故给人送钱。真是贪小便宜吃大亏啊!”

大女儿看苗头不对,给小弟使了个眼色。拍着姚老太肩膀,“这个也不能全怪妈,这只能说骗子手段高明。希望他不得好报。”

二女儿给姚老太夹了个饺子安慰,“现在骗子真可恨,还好妈录了证据,应该骗子跑不了。妈,过几天,您那三千指定能要回来。”

“什么?妈,您不是说五千吗。”老大刚说完,就感觉说错话了。

老二听后不干了,“妈,您就是偏心。为什么不对我说实话。我觉得……不如您今天说说爸留下的那套学区房吧。现在应该租出去,至少还能贴补家用。”

“老二,我说妈是怕你担心才故意少说一点。你倒好,反而倒打一耙!不是姐说你。能不能不要把钱挂在嘴边。那是爸留下的房子,本来就没多大平米,怎么处理妈自己知道。”

“老姐,我们家可不能和你比。我们一家月工资两千不到。您一月都上万了。我那口子之前是买了单位,现在煤炭效益不好,两年都没发工资了。现在超市生意又难做,每天起早贪黑,昨天老鼠还钻进库房害翻了天。而且,九月才十岁,现在补习班贵着呢。你说我容易吗?”老二摸着旁边孩子的头,不禁流下泪。

“你们嚷嚷什么,就知道吵。好不容易来趟姥姥家,都消停消停吧!”老大女儿听后一肚子气,趴在沙发上玩平板,经不住发起牢骚。    “还是我点点懂事,是多是少,你们不要吵,我能做主。而且那房子,我自然有我的想法。点点,给姥姥过来再吃点。”

二女儿始终闷闷不乐,用眼角瞥了一眼姚老太。

“来来,大姐二姐,打住吧。我们干杯!”大生赶忙张罗大家举杯。

“以后您可不能外面乱跑了,您说说,这让人多操心。”……



次日一早,孩子们各回各家。大女儿带点点去机场,二女儿带九月赶公交,小儿子开车去上班。

六年了,姚老太从抽屉取出张一寸黑白照,用布满皱纹的手抚摸着,对上面的人念叨,老头子,你走了六年了,要不是骗子,估计这辈子都难团圆啊。既然孩子们都忙,我想,我们也该团圆了。

当年春节,姚老太还是一个人过。


姚老太走的时候,提前两天把猫送给我妈。走的那天,她选在了清明节。

你可能感兴趣的:(短篇小说《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