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烛光晚餐

80年代的烛光晚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下班顶雨回来,楼里停电了。没灯,断网、断电视,房间里异常安静。燃起一支蜡烛,一会儿蜡油味就弥散在呼吸之间,暖暖的,很亲切,让人觉得回到80年代的东北小城。

80年代的烛光晚餐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时,东北很多小镇供电不足,停电是家常便饭。我家里买了个“飞鹰王”电子游戏机,好容易盼到了周五晚上,父亲允许打开,但又电压不足,画面扭曲好像大波浪。哥哥用万用表一测,220伏的电压只剩140伏,双辽电业局也真够意思。那《俄罗斯方块》,片头音乐“滴滴滴嗒嘀嗒噔”有气无力,像没吃饱饭,全都是破音。游戏画面先是彩色变黑白,后来下落变横飞,最后支离破碎,完全卡死。

80年代的烛光晚餐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黄灿灿的“金卡8合一”插在机器上,那样子要多帅有多帅,却眼巴巴地没电玩,弄得意兴阑珊,成为我每周末最不甘心的一件事。

80年代的烛光晚餐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但那个时候,由于平房生火做饭,所以停电对饭菜没有影响。那些年,东北有大油蘑(自然书上叫作“美味牛肝菌”),烩在铁勺里加些油,在火炉子上一炖,趁热吃,大片大片的蘑菇既油腻又有弹性,就像满口在吃肉。当年家里的条件,一个月只有两、三次能吃到肉的,平时油蘑是一种难得的替代品。饭,往往是玉米面饼,俗称“大饼子”。由于出蒸锅时烫手,而我又总是被父母勒令负责拣饼,因此对此物印象颇为不好。不过记得当时的大饼子倒是很香,那时的粗粮真是纯净。

80年代的烛光晚餐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吃完饭,蜡烛未尽,父亲找来毛笔和墨水,在草纸上教我画虾和竹子。毛笔画这两件东西其实很简单,虾节和竹叶就是把毛笔放扁了印上去,以至于画了几张就获得他的赞赏。可惜小有进步后,我便就心满意足,于是开小差画《圣斗士》里的沙加。而父亲也转去画他“60岁后长胡子”的自画像。画成给我们看,长须冉冉,颇有风度,正得意间,却被母亲斥责道: “你敢留胡子!”她认为留胡须的太像老学究,十分不喜,因此就提前20年给父亲下了禁令,免得到时候因留胡子问题而发生争吵。父亲也满不在意,估计他觉得“为时尚早”。

80年代的烛光晚餐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来电的时候,哗的一下,整个房间瞬时变成白昼,全家高呼:“来电喽!”,犹如享受共产主义“电灯电话”的好生活。

此时,半截蜡烛还燃在餐桌上,意犹未尽地摇曳,但却在满屋子的灯光里被遗忘。

你可能感兴趣的:(80年代的烛光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