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一个小测试 – 3个问题看自己的阅读模式
- 开卷必有益吗?
- 读书的时候如果没完全弄明白,就应该回头重读?
- 每分钟1000字的阅读速度很难达到?(或者你根本不清楚自己目前的阅读速度如何?)
答案请向下翻
滚
.
.
.
滚
.
.
.
滚
答案分别是:不是,不是和不是。
我在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前,对这些题的回答都是“是”。直接证明了阅读还处于混沌未开的状态。读完之后,作为一名(读了很多年书然而依然是)阅读小白,觉得面前铺开了一条清晰的路径,目前正保持一周一书的节奏。
这篇文章就来分享一下自己读的过程中得到的最大几点启发。算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伪)书评吧。
Not All Books Are Created Equal: 如何选择一本好书
我们每天都在阅读。
读新闻,读微信上的碎片文章,读工作/学习上的相关材料。
但你有没有想过,每种阅读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读新闻,相当于跟你的好朋友聊天。你们圈子相近,聊的东西对你来说毫无陌生感,TA说的每句话你都能理解,聊完之后,知道了TA的近况,但要说有什么新的启发,似乎说不上来。这就是因为新闻都是以我们所能理解的水准撰写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传达资讯。
而读一本真正的好书,犹如跟一位智者过招。他说的话有时让你觉得高深莫测,但仔细琢磨,听懂之后,醍醐灌顶。好书需要的理解力水准,是超出我们现有水平的,当我们更进一步,我们的理解力就更上一层,读通的东西也就越多;如果有幸的话,最终可以达到跟这本书同步的水平。
《如何读一本书》中,将读书分为三种情况:
为获取资讯而读书。
为娱乐消遣而读书。
为提升自己的理解力而读书。
第一种的阅读效果,能让你了解最新的信息。
第二种的阅读效果,能让你有愉悦轻松感。
第三种的阅读效果,能从根本上改变你的认知。
并不是说前两者没有价值,而且实际上如果读书的时候连获取资讯都做不到,那么也根本不可能达到第三种的阅读状态;但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一定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解力。从知道“有这么回事”,到“是怎样一回事”,到“为什么是这样一回事”,渐渐增进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那么读书时,如果光把精力放在获取资讯和娱乐的阅读上,可想而知得到的价值是有限的。好书,是那些能拓宽我们认知的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开卷并非必然有益。
How to Read a Book: 具体拆分步骤
实操层面上,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步骤也非常简单:
任何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读者,都会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回答这四个问题:
- 作者想讲一个什么事情?(书的主题主旨)
- TA是如何展开自己论述的,整体架构是怎样的?(书的大纲和核心论点论据)
- TA讲得有道理吗,那些部分有理,那些部分则不然?(对书的理解和评价)
- 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对书的应用)
读完一本书,若要从中有所收获,必然要回答这些问题。
对我来说,最后一个问题可能才是最重要的:"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这直接决定了我们读这本书的动力,和最后取得的效果。
其实最后一个问题无非两件事:
-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 学到了之后如何运用?
当我们不明白,或者说,没有明确定义读一本书是为了什么的时候,多少有些散散漫漫,就像小时候读书,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但考试一做啥都不对。因为读的时候并没有用心留心。
但若带着目的去阅读,真是其义自现,何必读书百遍。
而学到之后如何运用,直接解决了“遗忘”这一读书的大敌。
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我们真正内化了一本书。
我们都说“看过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人生”。过好人生的关键,就是学到之后用起来。看过一本书,不能代表任何事情。如果你同意它说的每一句话,却不在生活实践中落实,其实你依然在反对这本书。就这么简单。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对阅读的定义是通过对信息的识别、理解、整合和运用,使自己心智得到成长的过程。我想,理解和运用,正是成长最快的方式了。
Speed Reading: 如何提升读书的速度
因为这本书主要还是在讲读书、吃透一本书的方法,对于提升读书速度其实并没有展开太多。但对于读书万年龟速的我来说,还是从中悟到了一些更快速、更高效阅读的关键点。
其一,就如之前提到的,一定要带着目的来读一本书,这样会读得更快。
其二,不要回头读,也不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停下来,甚至去查相关资料。
这一点初看难以理解,不懂还能继续读下去?貌似有些反直觉。《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指出,我们这些读者是被学校里咬文嚼字的教法搞坏了。
对路的读书方法是,从头到尾把一本难以理解的书读完,不要中途停下来。
当你在读一本书时,去查询相关信息带来的好处,远远抵不上它对你一气呵成阅读行为的破坏力。当你持续地、不断地对一本书阅读并产生思考时,你能对整体做到较好的把握,这种时候,即使对一些词汇或段落不是很了解,也不会影响你对整本书的理解。反而是如果你看到什么都去查的话,等于是被这些疑难点所打败了,与它们缠斗不休,失去了有节奏地读完一本书的机会,甚至可能会让你半途而废。
其三,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读,有的书快读泛读会更好。
这跟前面提到的,not all books are created equal一脉相承。可能我读这本书时,最大也是最朴素的一点takeaway就是,读书也像旅行一样,有的地方可以走马观花,有的地方了解了解之后觉得不去也没什么关系,而有的地方则值得租一陋室,住上十天半个月,细细品味。
你对一本书要有价值判断,这样它才能带给你价值。
这就是这本书里对阅读分的四种层次:
基础阅读
检视阅读
分析阅读
主题阅读
如果一本书你就想了解个大概,那么用检视阅读的方法,从导言和序、摘要、目录等等部分来阅读这本书就足够了。
而那种如同人生导师一般的书,绝对要用分析阅读。而且有一些这样的书,你读一遍尚且不能完全理解,要读上几十遍甚至几百遍,理解水平才渐渐能跟上这本书的高度,但每一次读却依然能从中得到新的领悟。
总的来说,市面上目前99%的书都不值得读;剩下的1%当中,有些书精读一次即可;但这1%的书中,还有极少数,是上面提到的,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它蕴藏的是宇宙洪荒的智慧。当我们流落荒岛,孑然一人,却只能带上10本书时,我们带去的,就正是这种经典中的经典。
信息爆炸的当下,你读对书了吗?
(如果你已经读到了这儿,恭喜你,再向下翻滚有彩蛋哦)
借书互动
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如果有兴趣读一读这本书,可以找我借哦:)
具体步骤是这样的~请转发这篇文章到朋友圈,说说你想读的理由,并
1. 发送“借书”这个暗号给我的公众号“为维的实验室”
2. 附上你的转发截屏
我会在所有转发的朋友中抽选一名筒子借出这本书。(不过因为我住在新加坡,所以如果你在海外,我就只能把自己做的手写读书笔记分享给你啦。是详细列出的整本书的骨架哟)
此书的作者Mortimer所做过最伟大的项目之一,就是发起并主编了《西方世界的经典》这一套丛书。这便是他精挑细选出的“好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附录里,也有他的建议阅读书目,想读好书的大家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