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脉脉养生”关注
疾病查询、健康指导、养生经典、有病不求人
长期不感冒=身体好?
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透彻。许多人因长年不感冒而自豪,认为自己身体好;而另一类经常感冒的人又常在苦恼担忧。
那到底长期不感冒是不是等于身体好呢?如何正确对待感冒?让我们来解读“感冒的真相”。知道了感冒的真相,你才能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防患于未然。
很多人没有能力感冒
首先,大部分完全健康的人自出生以来得的第一种病是感冒,而所有的病最初始的起源也是感冒。感冒是由于外邪侵袭了人体最表面的一层屏障,人体最表面的那层在伤寒六病里就叫太阳。
如果感冒处理不当,引得邪气向里发展,百病就开始丛生。所以伤寒六病从太阳开始就会转变到阳明或少阳,那这样的病呢,都是阳病。相对来说,阳病好治,阳病处理好了是没有死证的。
这就是说,如果每一次的感冒都治好了,人就不会得各种奇奇怪怪的病。如果有人说,我身体好得很啊,我从来就不会感冒。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不感冒不等于身体好哦,很多人是没有能力感冒的。
感冒如同外敌入侵
大家都对战争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说我这个国家很富强彪悍,如果有外敌侵入的时候,我一定会奋起抗敌,那就会出现战火纷飞的场面,对吧?如果我强敌弱,则迅速战胜;如果敌我相当,就会硝烟四起。
那如果这个国家一贫如洗,国防水平也低下,当有外敌入侵的时候,也许也会抵抗,可是没办法那么强烈、持久,很快就举械投降了,而从外面看貌似很平静。
还有一些敌人呢,是非常地狡猾,偷偷入侵,占领了本国大部分的领土才被发现,而在被发现之前,从外面也是看不出端倪的。
这个国家,就是我们的身体,邪气如同外敌,感冒即如外敌入侵。所以说,表面上的平静不等于身体这个国家未受到伤害,“战争”遗留下来的隐患会带来更多的创伤。
长期不感冒未必身体好
身体健康时,体内的津液气血充足,身体各个部分和谐运转,处于动态的阴阳平衡状态。在感受外邪时,身体会将卫气调到体表,抗邪外出。那其中的真相是什么呢?
——如果人的体内正气强盛,远胜过邪气时,人体表现就只是产生轻微的感觉,会觉得稍微有点不舒服,此时可能喝点热水或是睡个好觉就好了,什么也没留下。
——当人体正邪相争激烈的时候,也就是正气盛,邪气也盛,这时候人会表现得特别地不舒服,会出现很多症状,如发热、恶寒、鼻塞、咳嗽、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等。
——现在很多人,因为物质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迁及压力、金木水火土五德的失常等,常常是一开始病就病在三阴,阴病人体卫弱营也弱,津亏血少、亡阳亡阴、失精。
这时邪气无论怎么强盛,也引不起人体强烈的对抗反应,甚至很难见到什么症状,这种情况往往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是自己的身体好,实际城池已被攻破。
感冒是天赐的礼物
君不见很多老人得了个感冒,没见着发烧、咳嗽,甚至鼻塞也没有,直接肺炎了,肺炎了也还有人不发烧,直接是痰鸣乎乎,上呼吸机吸氧吸痰了。
可是没有小孩子肺炎不发烧的吧,小孩子病情变化快,一般是先感冒发烧咳嗽,还不好就要肺炎了,越小的孩子从最初的感冒过渡到肺炎的速度越快。这是由于相对而言小孩的正气比成人更为强盛的缘故。
人体在感冒的时候内外邪气相引,通过正确的治疗可以把里邪在表上清理出去,岂不是治病的一个最好时机?
此时,若打抗生素或是用寒凉的中药就会让表邪进入人体更里的层次,表面上的症状看似没有了,以为病好了,其实呢会埋下极大的隐患。因此,处理好每一次的感冒尤为重要,可以说每一次的感冒都是上天赐予你调理体质的最好机会。
小贴士:服中药过程中如果感冒了,需要停药吗?请直接咨询您的医生。如果正在服用的药中本来就有解表的药,可不用停药;如果由于感冒导致病机的改变,需要换方服用。
家庭小药箱,感冒不慌张
感冒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疾病,虽普通常见,却也让人疲乏,影响生活和工作。感冒了,怎么办?很多人选择去查血,去医院挂水或是去买药。但是应该买什么药?或许对此有研究的朋友知道感冒分为风热、风寒,但是我们如何自己来进行区分呢?
01 区分风热与风寒
在传统医学书中对风寒风热分别是这样定义:
风寒感冒: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风热感冒: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虽然有了书本上的定义,可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中,我们还是无法准确判断风寒还是风热。
比如咽喉疼痛的症状,其实当受寒时,嗓子也会疼,因为寒主收敛,嗓子收敛了也会疼。比如渴喜热饮,大多数感冒的时候,咱们都是有什么水喝什么水,很少顾及水的温度。
所谓风寒和风热只是感冒发生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而已。也许在感冒的初期阶段可能属于风寒,若风寒没有及时透发,郁而化热就转化为了风热阶段。
据此,我们在应对感冒用药时,需要了解自己在感冒过程中属于哪个阶段,判定是风热还是风寒还是寒包火的阶段,从而来区分用药。
02 风寒感冒初起阶段,家中常用药
【葱白加生姜水】
作法:在水里稍煮下,一开锅就好,不要久煎。
用姜三片,带须葱白一段的作用辛香走窜的,生姜是暖胃的,是给身体补充阳气的,在葱白的帮助下让阳气在身体里上下走窜,驱除寒邪,这样来治愈初起感冒。
为啥不要久煎呢?
著写《温病条辨》清代名医吴鞠通说:“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
感冒在西医被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在中医里,感冒是肺气出了问题。肺气属于上焦,取药要取清轻上扬以入上焦,久煎就入了中焦,中焦入的是脾胃。所以凡是治疗感冒的,咳嗽的,肺的药都是不要久煎的。
【感冒清热颗粒】
感冒清热颗粒名字虽然是清热,但其实此方的药效是疏风散寒、解表清热。感冒清热颗粒只适合于感冒初期,如果第一天没有治好,那么第二天再次饮用,意义不大。
初起的风寒阶段维系时间很短,一般只有几个小时或者半天,最多一天就过去了。如风寒阶段咱们没能把感冒控制住,转郁热了,此时的症状就变成:喉咙痛,流清涕变成黄浊涕,发热时,药也要随证而变。
03 当风寒感冒转为风热感冒时,咱们可以选用以下中成药进行治疗:
【双黄连口服液】
一次10-20ml,一日两次。
金银花又叫双花,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这种中成药中含有的连翘有疏风解表的作用;黄芩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所以该药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但是这三味药都偏寒,寒凉的药都会对脾胃有所伤害,所以脾胃虚弱的人慎用。
04 风寒风热一起来?!仍然有妙方
如果感冒的症状不是单纯的风寒风热,而是寒包火时(即外寒内热)时,可用一种代茶饮来解决。
【紫苏叶防风栀子煮水代茶饮】
作法:紫苏叶10g、防风10g、栀子8g,代茶饮。
同样这味药也不可久煮,泡水也可以。
紫苏叶是用来散寒解表;防风的作用是祛风解表,除湿止痛;栀子的功效是倾泻三焦,也就是清内热。
作者:谢宇晴
谢宇晴大夫:中医硕士,师从山东经方大家许家栋,曾应邀赴英国行医,潜修经典多年,对《伤寒杂病论》用功尤深。谙熟扶阳理论,擅用仲景经方和许师独创的阴阳针法,执简驭繁,遣方用药少而精,针药并用,对急性疼痛常能一针止痛,以疗效为准绳。
疾病查询方法教程:
把手机横过来看
注意:错字.繁体字.空格输入无效,点击下表无效!
疾病查询表 | |||
A |
癌 | ||
B | 鼻炎 |
补肾 |
补气 |
补血 |
便秘 |
白发 |
|
补钙 |
扁桃体炎 |
斑 |
|
鼻塞 |
白癜风 |
背诊 |
|
鼻出血 |
扁平疣 | 白内障 | |
闭经 | 便血 | ||
C |
肠炎 |
痴呆 | 抽筋 |
痤疮 |
|||
D |
带状疱疹 |
打呼噜 |
打嗝 |
盗汗 |
低血压 |
胆固醇 |
|
打坐 |
痘痘 |
盗汗 |
|
胆囊炎 | 胆结石 | 冻疮 | |
癫痫 |
|||
E |
耳鸣 | 耳聋 | |
儿科 |
|||
F | 发烧 | 腹泻 | 妇科 |
丰胸 | 风湿 | 富贵包 |
|
反酸 |
飞蚊症 | ||
G | 感冒 | 高血压 | 高血脂 |
高血糖 | 高尿酸 | 更年期 | |
骨质增生 | 骨质疏松 | 高烧 | |
肝病 | 肛裂 | ||
H | 灰指甲 | 狐臭 | 滑膜炎 |
喉咙 | |||
J |
健脾 |
脚气 |
结石 |
静脉曲张 |
健忘 |
颈椎病 |
|
肩膀痛 |
腱鞘炎 |
甲状腺 |
|
鸡眼 |
甲沟炎 |
解酒 |
|
戒烟 |
记忆力 |
脚裂 |
|
积食 | |||
K |
咳嗽 | 口腔溃疡 | 口臭 |
抗衰老 |
口苦口干 |
口角炎 | |
L |
老年痴呆 | 老年斑 | 落枕 |
拉筋 |
老慢支 |
螺旋杆菌 | |
M | 美容 | 面诊 |
|
N |
男科 | 尿频 | 尿急 |
牛皮癣 | 脑梗 | 尿酸 | |
O |
呕吐 |
尿道炎 | |
P | 皮肤 | 泡脚 | 偏方 |
偏瘫 | 膀胱 |
脾虚 |
|
皮疹 |
皮肤瘙痒 |
拍打 |
|
Q | 前列腺 | 清血管 | 肾虚 |
气虚 | |||
R | 乳腺增生 | 乳腺癌 | |
S | 失眠 | 湿气 | 手脚冰凉 |
湿疹 | 瘦腰 | 瘦腿 | |
上火 | 嗓子痛 | 手脱皮 | |
舌诊 | 手诊 | 三七 | |
食物 | 烧心 | 手裂 | |
T | 头晕 | 头痛 | 痛经 |
脱发 | 腿痛 | 腿抽筋 | |
头皮屑 | 痛风 | 糖尿病 | |
W | 外阴瘙痒 | 胃胀 | 胃溃疡 |
网球肘 |
X |
小儿疾病 |
血管 |
血栓 |
心脏病 | 膝盖痛 | 荨麻疹 | |
哮喘 | 血压低 | 血压高 | |
血脂 |
血糖 |
血虚 |
|
消化不良 |
下肢 |
息肉 | |
Y | 咽炎 | 牙痛 | 牙黄 |
牙松动 | 养肝 | 养胃 | |
痔疮 | 阳痿 | 眼干 |
|
眼花 | 养骨 | 眼涩 | |
腰椎间盘 | 腰痛 | 腰肌劳损 | |
牙龈出血 | 厌食 | 晕车 | |
阴虚 | 阴道炎 | ||
Z | 早泄 | 脂肪肝 | 中风 |
中成药 | 足跟痛 | 足跟裂 | |
肿瘤 | 皱纹 | 自汗 | |
指甲 | 抑郁 |
长高 |
以上无链接,点击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