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借出公差,有了次四天三晚的親密台北之行,小文以作對台北印象的一點粗淺認識 (全文擬繁體中文,以應景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尊重)。
台灣,相信大多數人跟我一樣,總覺得她是既熟悉又陌生、既親近又遙遠的一個地方。說熟悉,是因為她跟我們同宗同源同胞;說陌生,她又是跟我們大陸不同體制,而這還跟香港的不同體制又很不一樣;說親近,我們都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上海直飛台北不過一個半小時多;說遙遠,很多人可能去過近的東南亞遠的欧美非洲,但很可能却没去过台灣。不可逾越的,我想,可能不只是余光中《鄉愁》里說的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吧……
先回過來,等下再抒情。要去台灣,先要去辦“入台證”,這個是要去出入境管理中心辦的,然後辦簽證(攜程可代辦),用我一同事的話說一個是共產黨放你走,一個是國民黨(現在是民進黨吧)讓你來。呵,挺佩服你的。
把台北松山機場比做虹橋機場的話,那桃園就好比浦東了。一下車,全是黃色的出租車(台灣叫計程車),包括馬路上跑的,幾乎是日繫車的天下了,後面幾天的接觸里,進一步佐證日本在此殖民統治50年,留下太多文化和生活的痕跡。我想哪天,若是中國殖民下哪個外國或地區,會是哪樣的一番景象?扯遠了,每個城市,落地之後,最先接觸的就是taxi司機了,這裏的司機普遍比上海年紀大(我最後一天還碰到個70歲的)。實話講,上海的差頭司機我認為是大陸裏最職業的了,早幾年還統一著裝白手套,但台北更是,我碰到每次司機都會下車幫你開後門,主動、熱情跟耐心。
或許是我工作準備充分,或許是客戶比較nice,當天下午就公事忙完了,晚上就開啟我的台北悠遊了。
第1站:士林夜市
台北的地鐵(台灣叫捷運)常用紅線、綠線等顏色來稱呼区分,雖然上海也是但還是說數字幾號線。红线好比1號線,是主幹線,南北走向。最好買張交通卡,200台幣一張,充值另算,當我很豪氣的說充100(台幣,想當22人幣)的時候,感覺那小姐有點驚訝!哪裏來的偽壕?
这个感觉跟上海前些年的襄阳路差不多的夜市,以年轻人的服饰鞋帽、数码配件、当地小吃为主。人虽多,坦白说,没有大陆常见夜市的叫卖喧闹、杂乱无序。总要消费点什么意思下吧,买了根一拖三数据线約25人民幣。还有蓮霧、芒果等混称的水果,都削好用塑料袋子装好,比想象中贵很多,120多人民币,有点被宰的赶脚。
第2站:漁人碼頭
聽我當地同事的建議,第二天,捷運紅線坐到“淡水”站,下來就是漁人碼頭。
淡水地處台灣的西北角,靠海。不知熊天平唱的“愚人碼頭”跟這有沒有關係,反正我是借景塞著耳機裏聽著。
這裏有顆不知年代的、有故事的老樹,根深葉茂的,靠近根部是中空的弧度。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是這棵樹最好的註釋吧。
回來特意坐了下公交汽車,當然悠遊卡適用,跟地鐵一樣設有“博愛座”就是我們常見的“老弱病殘孕專座”,不同的是車廂左側有緊急出口。
捷運淡水站小廣場上碰到一個街頭行為藝術,挺專業和敬業的。
第3站: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
感覺每個城市都有廣場,作為其公共活動場所,一定程度代表著這個城市的精神、氣氛和宣揚的政治主張,我覺得台北的自由廣場尤其是,而且很大。先來看下這張導覽圖。最下面是自由廣場牌樓,往上左邊是“國家音樂聽”,右邊是“國家戲劇院”,再往上兩邊是“中正紀念公園”,中間是“民主大道”,最上方正中是“中正紀念堂”。
“自由廣場”原名是“中正廣場”,取自“大中至正”(我個人覺得“大正至中”更符合我等小老百姓的夙願),也是蔣介石的名字。聽說阿扁執政后去蔣化改為“自由廣場”,聽說他還要改名“中正紀念堂呢”,還好他下去了,還進去了。
在這裏有樂隊練習的、成群跳舞的、即興Rap的、當然還有靜坐練你我都懂得的功的,三五羣相得益彰、各自互不干涉,盡情飛灑的除了汗水,還有內心放蕩不羈的荷爾蒙和情緒。你最能感受的是除了你是看客,人家都是主角。
若去“中正紀念堂”,其實側門進去最近,為了體現對蔣先生的尊重,我硬是繞回穿過自由廣場的牌樓,一步一步朝紀念堂走去。若有密集症的同學,一定會被地上的小方塊地磚恐懼到。還記得上面導覽圖上面的青色的跟雨傘狀的圖行嗎?那個就是紀念堂上面頭頂俯視圖。
紀念堂比我們想象中簡單的多得多,就一蔣先生坐像和兩邊两列文字。做志願的大叔告我,這是仿照美國的林肯紀念堂而設計的,貌似大叔有好多話要跟我說。下次有機會也去看看林肯的。
“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和“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書列與兩邊牆壁。好像我記得大概我讀初中時也是這麽認為的!唉,人越大,格局越小了。相比較,坐像下面的“總統蔣先生遺囑”我覺得更值得細細深思。
這裏是側門,從“大孝門”進去最近,我建議來著都要從正面過去,前面說過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