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囧途

       一个春运周期里,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47亿人次,全国道路客运发送旅客5507万人次,中国民航客运输量达2200万人次,总数相当于美国人口的一半,日本人口的2倍。在如此庞大的数字背后,亿万人胸怀思念,踏上了喧闹的征途。

        美国圣诞运输同样人山人海,否则就不会酝酿出《小鬼当家》这样的系列经典喜剧。而以激烈程度而言,我们身边的春运却更让人记忆深刻。几年前,一部以春运为背景的喜剧《人在囧途》走红,其中的笑点在博人一笑之余,更多是无奈和愤怒。

       说起囧途,首先想到是出行艰辛的尴尬,人口是无法回避的问题。13亿五千万的人口总量,估算起来接近美国的4倍,更何况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视家庭传统的民族了。家庭的凝聚力,可以让父母为了子女付出毕生积蓄,也让外出谋生的子女每逢佳节倍思亲,义无反顾踏上归家的征途。

       人在囧途,也是一种怀旧。从延续了几千年的农耕社会,跑步进入商战全球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用了30年。对于一个社会变革的周期来讲,30年很短,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甚至来不及挽留,“没有年味”就已经成了挂在嘴边的抱怨,一张春运的车票就成了寻找儿时记忆的最后寄托。

       说起囧途,也是一种责任。工业化的野蛮生长、社会生产力的爆炸发展,为渴望富裕的人群带来了机遇,却也带来了城乡二元化解不开的难题,数以千万计的进城务工人员选择把孩子留给自己的父母、配偶,也成就了中国特色“993861部队”。但教育子女终究是自己的骄傲责任,一年都没有见到孩子了,总该回去看看吧!数量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就是春运的主要推手。

       中国正在走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改变的转型升级之路,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变,需要产业创新、需要淘汰落后产能,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可更需要一支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春运囧途隐含了“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隐忧。如果,一支产业队伍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无法扎根,披上“农民工”的印记,始终怀着那颗放不下乡愁之心,那么“制造强国”的路由谁来支撑?

       在欧洲的制造中心德国,拥有一门手艺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他们丝毫不以去工厂当工人为耻,他们照样拿高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很高,也不会存在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问题。在钟表之国瑞士,约70%的中学毕业生进入了徒工学校,培养中国人看不上眼的“工匠”;技术工人的培养,助力了瑞士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核心优势。

      又到春运时。春运就像一面镜子。一面,是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另一面,是中国经济亟待转型、改革升级的迫切需求。在人口红利力残势危、人口政策逐步转向的今天,这面镜子更值得深思。无关二孩生育的意愿有多强,如果到了这一天,春运不再是畏途,成为传递幸福的轻松之旅,我们也许会发现,“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之路正在走向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的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