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金句:
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每个人每天拥有相同的时间,可对待时间的方式却千差万别。而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精进》
目录
一、滚雪球
1、2019最重要的事情
2、OKR完成情况
二、自由港
1、我是微习惯,请不要小看我
2、108英雄榜的小秘密
三、放映室
1、《吃掉那只青蛙》
2、《夏目友人账》
四、断舍离
1、与自己的坏脾气说Goodbye
五、他山石
一、滚雪球
1、2019最重要的事情
上周108课程有一个作业,让思考2019年五个时间维度上,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很容易就往工作上去想,第一稿整个就写成了一个2019年工作计划。
隐隐觉得不太对劲,赶紧先停下来,然后问自己:还有比工作更重要的事情吗?
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目标,方向对了,一切的积累才有意义。
慢慢想通了,什么才是今年自己最想要的结果。
1.2019年全年:通过学习和实践,全面提升个人能力,成为女儿的自律私教。
2.2019年第一季度:完成108行动营,坚持走到最后。
3.2019年1月: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并不断调整,争取找到个人适合、顺手的一个模式。
4.接下来的一周:安排好本周工作,标准编制尝试拿出第一稿。
5.明天:编制大纲讨论并初步确定。
这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以终为始”不谋而合。
从我们想要的结果(目标)出发,反向推演,从后往前,从大到小,从概括到具体。
最后倒推资源配置的情形,倒推时间分配的方式,付出行动,不断地努力,从而完成自己的目标,让梦想成真!
2、OKR完成情况
本周OKR完成情况:
下周OKR计划:
二、自由港
1、我是微习惯,请不要小看我
(1)微习惯,满意,但别满足
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多少天呢?有人说21天,有人说66天,有人说108天。这些都不太准确,因为我们想养成的好习惯难度值是不一样的,所需要的时间肯定也有长有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21天绝对养不成一个习惯(因为我打了不少21天的卡,却一个好习惯也没有完成!)
那什么是微习惯呢?简单来说,微习惯就是设定一个轻而易举能完成的“小目标”。斯蒂芬·盖斯说,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微习惯基本上就是它大幅缩减的版本——比如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的目标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写3000字”的目标缩成每天写50字,这就是“微习惯”。作者说,这是养成好习惯真正的"葵花宝典"。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把这个想培养的习惯大幅的缩减到不可思议的小,小到很容易开始,小到不可能失败,用多余的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获得超额完成的快感。但是心里不能悄悄地把目标调高哦,那样很容易在体力不济心情低落的时候,摧毁自己的意志力。
然后,要明确完成习惯的时间,地点,场景,到了这个时间,这个环境,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要做这件事情。
最后,微习惯养成之后可以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维持自己坚持的动力。当然这个奖励不能和你的目标相冲突,比如做完3个俯卧撑后,奖励自己一杯奶茶,那就是来砸场子的吧。
相信滴水穿石的力量,满意于自己的每一个进步,如果梦想的道路上有捷径,那么这条路叫做坚持。
(2)反思:微习惯一大堆,养成的能有几个?
自己列了一大堆微习惯,今天做这几个,明天做那几个,但是一个月下来,除了“三早一不”坚持在做,其他似乎没啥变化,依旧在“好习惯幼儿园”里等着我领走。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的能培养成,有的却失败了?我还是我,想要改变的心也在线,我想造成这巨大区别的根源在于两个字:坚持。
微习惯的“微”是指小到不可思议,容易做到;并不是指不重要,可以随时放弃。
原来我一直都误解它了啊!有些事情看起来简单,但是每天坚持,从小到大,由少到多,长此以往,就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得到正向反馈,形成行动惯性,进化成为真正的习惯。
很多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贪心,想要一下子变好,列出一大堆微习惯,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结果反而一事无成。
(3)改版行动日志的微习惯单元:
A.把微习惯进行梳理,去掉日常工作生活中必须做的,比如“阅读”这是生活必须品,已经不可缺少;
B.把暂时已经养成的好习惯合并(三早一不);
C.把需要培养的微习惯细化,比如“运动”细化为:俯卧开合跳3个,俯卧撑跪姿3个,平板30秒,拉伸;
D.把最需要培养的三个微习惯放前面,后面可以列很多梦想清单,但前三个要坚持做;
E.最需要坚持的三个微习惯后面加上(3/3),代表每个月有三条命,可以允许三次没做到,超出则自觉接受惩罚。其他微习惯可以继续实施,不考核。
2、108英雄榜的小秘密
周四发布了108第二周榜单,我们组有3位小伙伴上榜,很开心,这3位却又是四班仅存的硕果,又有那么一丢丢忧桑。郁闷之余,顺手拉个表格,分析分析数据。(事实上是因为娃考完期末考了,我不用陪公主读书啦,闲得……)
(1)第二周TOP50情况:
这是本周Top50的数据统计,不涉及前一周,三班占近半数江山,四班相当“佛系”。由于五星班、组分别落在一班和三班,一班全体/三班二组各享受加成10分.
三班只有二组加了10分,但一班全体加10分,比三班上榜人数居然还少8人,说明一班分数分布较平均属于“集体富裕”,三班在保持一定的水准之上,“贫富差距”较大,但头部突出。
(2)和上周数据进行对比:
第一周数据很明显,三班获得了全班以及二组的双重加成,占26席,一班和四班属于矇昧吃瓜群众,二班的表现可圈可点,若去除加成分数不谈,应该勉强和三班打个平手。
第二周的变数在于一班的逆袭,微弱优势赢了三班,获得10分加成后,迅速从二班抢到了8个三班2个共计10席位,这就是之前我为什么说三班头部较强,全班没有了第一周的10分buff后,依然稳坐钓鱼台。
(3)与总榜的对比:
这个两周的总榜和第一周的又非常相似,区别只在于一班由于第二周的加成,从二班手里夺得三个席位。所以本周风云榜的标题应该是:【一班以微弱优势战胜三班,结果二班躺枪,四班继续吃瓜。】
(4)最后,划重点的时候来了:
A 得五星班级、五星小组者得天下,毕竟10分等于多打一次卡;
B 怎么得五星?四字秘籍:不漏多评。
首先,日志、作业、周记都不要漏提交;然后,班级人数相同,精选名额相同,差距也就在于有木有把每个人的被评议分占满;助人者自助,我看到我们组的华华同学已经在努力的去做这件事情了,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她不仅用心评论我们组的每一个人,而且对其他四班的同学日志进行了走心评价。没有约定,不求回报,就是为了四班这只小蜗牛努力地往上爬一爬。给她点赞
三、放映室
1、《吃掉那只青蛙》部分心得
(1)在公司里,时间的质量最关键;在家里,时间的长短最重要。
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家庭关系的维持往往需要时间的浇灌,我曾经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认为孩子还小,主要是吃饱穿暖玩好的年龄,放在老家父母能照顾地更方便,更顺手,自己就一头扎入工作中,三年中,注册资质拿下来了,高工也拿到了,职位上也获得了晋升,可却错过了孩子最需要每天陪伴的幼儿园时光。这值得吗?工作和生活真的不能兼得吗?
现在娃爸常常出差,自己一个人上班、带娃、包办家里一切的时候,也并没有觉得有多难多忙乱,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归根到底,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来源于我们对时间的良好规划以及我们日常的高度自律所形成的生活惯性。好可惜当时的我没有遇到108……
(2)导致拖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某一核心领域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或认为自己在能力上有所欠缺。只要在其中一个方面感觉自己难以胜任,你就会缺乏处理整个工作的勇气。
简直说到我心坎里了,标准编制的事情这两天进入了瓶颈,确切的说是天花板。因为:会写的部分写完了!剩下的要不就是专业逻辑不懂,要不就是缺少资料知识来验证想法,总之,犹如船开进了百慕大,迷失了。于是暂时停滞,有有点要拖延的危险。
个人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提升是节约时间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你对自己的关键任务越精通,就越能激励你持续地高效工作。所以我们编制小组打算主动出击,明天去某厅调研,下午再去找业内某专家请教。看看能不能打破僵局……
(3)首先,每天至少阅读1小时,以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每天早晨尽量早一点起床,阅读30~60分钟的图书或杂志,其中应包含有助于你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的信息。
其次,参加有助于你提高工作技能的每一堂课程和讲座。参加行业内的研讨会和专业会议。更不要错过任何高水平的培训和讲习。
最后,一边开车一边收听你购买的音像资料。
这是非常有指导性的一段,赖床到最后一秒、开会学习刷手机、浪费通勤路上时间,这就是以前的我啊……所幸现在都慢慢在改了,效率还需要提高。
(4)每天开始工作的时候,先解决一个制约你工作的瓶颈问题,这会让你全天充满活力和感染力,从而能干劲十足地圆满完成工作。
每天开始工作先把最难,最恶心的那只青蛙吃了,后面就会感觉特别轻松,心情也会变得很好,看到什么都像加了滤镜般美好。小小的成就感会鼓舞我一整天。反之,则心里压了块大石头般,越逃避,越如影随形。
(5)不要向别人抱怨你有多大的问题,而是要把这一切都埋在心里。幽默大师艾德·福尔曼(Ed Foreman)曾经说过:“永远不要把你的困难告诉别人,因为80%的人对你的困难不感兴趣,而另外的20%的人也许会对你的遭遇感到幸灾乐祸。”
我有这个毛病,喜欢吐槽。得转换思考角度:困难的出现不是为了挡住去路,而是为了指明出路。每个挫折和障碍中都含有有用的教训。其实还是心态的问题,避免成为“祥林嫂”“负能量发射器”,就要不指责不抱怨,腾出时间来思考并行动:当下马上该怎么做,下一步该怎么做?
(6)高科技可以成为你最好的朋友,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敌人。当我们要屈服于一种强迫性的需要,不断地与他人进行联系,科技就变成了敌人。这种强迫性,会让我们在心理上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样一来,我们没有时间思考,也没有时间停下匆忙的脚步,去闻一闻花园里玫瑰的芳香,理一理混乱的思绪。
微信和QQ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我目前的时间杀手,单位群、学校群、培训机构群、同学群……每天自己会习惯性地刷朋友圈,在电脑里开着微信端,一有消息就马上回复,看见微信中新消息提醒时就忍不住去点开,总是担心自己错过了某些重要讯息,有点被微信等通讯软件绑架了的感觉。
想了两条措施,看看能不能控制一下寄几:
(1)微信电脑端除了传文件,不开,用完即关。
(2)除开会外,手机开铃声,放包里,别放桌面上,看不到是不是刷的可能性会小一点儿?
2、《夏目友人账》墙裂推荐
好久好久没有看动画片了,好朋友知道小萌最近在看《日本妖怪奇谈》这本书,痴迷于日本的妖怪故事,于是就给推荐了《夏目友人帐》这部日漫。说到妖怪云集,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部妖怪大乱斗,主人公升级打怪捡宝封王的故事,和娃一起追了几集之后发现完全想错。
《夏目友人帐》里的妖怪并不可怕,从妖怪的身上仿佛能看到自己的某些影子,甚至某一集会让你想起自己身边的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这里没有绝对的善于恶,有的只是人性,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坚持的守护的东西,不是么?
能看到妖怪的少年夏目贵志,从祖母玲子的遗物中得到那些妖怪的契约书所做成的“友人帐”,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玲子夺过来的妖怪们的名字一一归还。于是夏目的身边,开始聚集起各种各样的妖怪们……这部动画的画风很淡雅,夏目和猫咪老师的互动也是超级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这是一个个充满爱与温柔的故事,这是一个个伤感恬淡的故事,这是一个个满是萌点和治愈的故事……有空去看看吧~
四、断舍离
1、与自己的坏脾气说Goodbye
晚上看见妈妈在吃药,看了看药名,都是不认识的,再看看药效都是治疗心脑血管的药品,
她看见我在看,用开玩笑的语气说:最近心脏不太好,你可别气我啊~
我心里好像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一下,突然有点发紧,前两天刚为点小事和妈妈吵吵过……
为人谦和、脾气好,貌似是我对外的一贯标签;但我自己知道,我并不向外人看起来那么好;
别人不知道,只有三个人一直会受到我时不时坏脾气的侵扰,他们分别是:妈妈、老公和女儿,
我会因为妈妈每次烧一大锅菜,然后热来热去三四天而发脾气,
我会因为老公时常的出差、加班顾不上家里而心生抱怨,
我也会因为女儿反复错最简单的计算题变身咆哮老母亲……
现在是夜里12点,我听着他们小小的呼噜声,陷入沉思:
他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他们很爱我,我也很爱他们,可为什么总是在她们的面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是一个可以放下心防,卸下伪装的地方,是一个安全的环境,所以潜意识里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会得到包容,得到理解,甚至得到宽恕。于是就缺少了在外面的一个考虑“该不该这么说”“能不能这么做”的过程,于是理智有时候就会缺席,于是一点就炸,口无遮拦……
在外怂,窝里横,真的要不得。凡事多换位思考,遇事冷静10秒钟,不在气头上做决定,不把单位里的负能量带回家,不迁怒于人,换一种方式,用写日记、周记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2019年,我真的要好好收拾一下自己的脾气了。
五、他山石
《从三线高中生到哥大博士生——快速构建知识体系之路》作者: 邝晓婷
哥伦比亚大学认知科学教育学博士在读
本文是坦诚的成长自述:从10年前三线城市普通高中生到今天哥伦比亚大学认知科学教育学攻读博士,没有学霸的奇迹,只有辛苦的努力;
本文也是极有价值的经验分享:从最早英文跟不上,如何分步进阶,到今天能自主地在学科前沿发现新知识的踪迹;
本文还是以自己为对象的元认知解剖:以今天之我的学识,来为昨日之我的学习作复盘。
https://mp.weixin.qq.com/s/ZBf4kHfqYuGGyeAUeRag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