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大年三十除夕日,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烟花阵阵冲九霄, 桥上众人皆道好。 又是一年吉时到, 今朝定将心愿了。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一天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人们在一年中东奔西走,但这一天必须回家。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只有回到了家乡,回到父母的身边,我们的灵魂才得以安歇。
大年三十习俗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由桃符演变而来,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
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和丰盛的汤锅。
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
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美食。
给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求吉祥好运。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踩岁活动
除夕夜,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
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的习俗。
燃爆竹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近年来,由于爆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城市开始逐渐禁止燃放了。
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更多新年习俗和禁忌,尽在万年历APP,赶紧扫描二维码下载万年历查看吧!或者打开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并下载万年历,更多精彩等着你!
新春到,还有更多新年财运、情感测试等着大家哦,期待新的一岁,好运常相伴,好彩自然来!
万年历 | 除夕寄语
除夕到了,柳眼舒开,桃腮晕红。春节到了,拱手作揖,拜年纳福。
大年三十既是旧年的结束,又是新年的开始。
锣鼓声声,龙飞狮舞,大街小巷、村村寨寨,到处都布满了节日律动的影子。那一声声遥远或邻近的祝福,足可以让人步步春风,满面桃花。
这一天,卸下一年的负担,心情自在又放松,在厨房里帮妈妈做饭,给爷爷奶奶捶捶肩,一起张罗一桌好饭,喝点小酒,聊点闲天。
在夜幕四合、万家灯火中的除夕之夜,一家老小围坐一起看央视春晚,共同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齐声祝愿“新年好”。
过去的一年辛苦了,新的一年如约而至,成功或是遗憾,从这一夜起,全部归零。让我们不愁昨日,不畏明天,继续为爱付出,为梦想努力。
万年历给大家拜年了!祝全国人民:新春吉祥!万事如意!阖家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