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纸户口簿,我拼了!

秋风渐起,梧桐纷飞。我一个人在街头漫步。华为体验店里传来一阵悦耳的音乐,英文歌,不知名,却温柔缱绻,俘获人心。路边偶尔听到的音乐,和黑夜里不经意看到的烟火一样,都是生命额外的馈赠,总能让人心生欢喜。

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从上海回来,已有十多天了。一到家,我就奔波于小学、派出所、房管局、市内各楼盘售楼处……历时一周,各种考察、调研、求证后,9月1日,我们东挪西凑,旧债又添新债,刷完了所有卡,终于买下了市中心一套70多平米的小房子。

签合同那一刻,我的心还是悬着的,手心沁汗,双手冰凉。我故作镇定地复印完合同、身份证、户口簿,打了个摩的,去派出所。拿到新的户口簿后,我一字一字地检查了好几遍,生怕弄错了。

为了将户口簿上的地址一栏由城乡结合部变更为市中心,我们债上加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现行的小学、初中按户籍划区学区入学的制度。

在这个人情往来错综复杂的小城市,我们偏安一隅,做着自己的小生意糊口,上着自己的小班养家,不想长辈低声下气地去攀人情,找关系,于是选择了最笨、代价最大的办法——买学区房,迁户口。

学区房兴起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已经有多年历史。最初,它是一种变态,被人痛骂,嗤之以鼻,如今却已成常态。因为义务教育阶段资源的不均衡,学区房的本质,其实是老百姓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被迫多支付一笔巨额的费用。

以前我对这些很不以为然。我认为只要孩子刻苦学习,在普通小学和初中读书,一样能考上好大学。但是老公执意要给儿子尽可能好的教育环境。多数次辩论、争吵后,他说了一句“我只想要自己心安”让我妥协了。

儿子幼儿园毕业后,班上同学大多会去重点小学,而他因为户籍问题只能去普通小学,我们怎样该怎么和他解释呢?

掏光了钱包,刷爆了银行卡,负债累累,只为一个心安,一个问心无愧。在孩子的事情上,我只是一个庸俗、世故、随波逐流、斤斤计较、趋利避害、神经质的妈妈,与路人无异,跟读了多少书,受了多高的教育程度无关。

最近在看《小别离》,我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视剧。白领高管童文洁的焦虑我能理解。我想推崇“读书无用论”的人,大多是书读得不太好、没有考上名校、无法享受名校优势和光环的人。

真正经历过大城市相对公平的就业机会、见识过大公司文化氛围的人,想必都会像童文洁那样,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走得更好,更稳一些。

许多经济条件较差,或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比如琴琴的妈妈吴佳妮,喜欢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全部寄托到孩子身上。于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便成为这些孩子拼命读书的目的和信条。

可是,就算名校毕业,衣着光鲜,打扮入时,就职于外企、国企等大公司,一个月工资一两万,两三万,如果没有两边家庭资金的支持,没有通情达理的丈母娘或者婆婆,还是买不起北上广深外环的一套小房子。

租房是可以,可没有户口,孩子读书是个大问题。于是,丈夫在大城市上班赚钱,妻子在老家带孩子上学,成为中国很多家庭的生活方式。有人说,人生苦短,坚决不接受异地恋和夫妻两地分居。

我觉得这个因人而异。只要一家人和谐融洽,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资源,暂时的分开是为了以后更好的重逢。

经过茂隆市场时,我看到一个老奶奶摊上的石榴大而饱满,晶莹剔透,殷红如血。老奶奶脸上布满皱纹,如沟壑丛生,笑容却明媚温暖。我忍不住上前问价。十块钱三个。

囊中羞涩的我,摆摆手离开了。转角处,我看到一个年轻妇人,衣着素朴,守着一筐还带着枝叶的青桔子,怀里抱着一个一两岁的小女孩。

风又起了,像个调皮的孩子,吹乱她的头发。沐浴在阳光中的妇人,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美。我忍不住回头多看了两眼。

是啊,谁的生活都不容易。和她们相比,我眼前的困难算得了什么呢?虽然以前的计划全被打乱了,可生活还是要继续过下去,不是吗?             

作者简介:李三清,80后,湖北红安人,定居张家界,红网永定站记者,张家界市作协会员,睿特写作培训网校讲师,微信公众号:李三清的紫竹林,微信号:lisanqing860204。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了一纸户口簿,我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