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见斯人 54 征民意

仅见斯人 54 征民意_第1张图片

文/妖怪来也

隔日,总统府政事堂的左丞杨士琦代表袁世凯,到参政院答复有关请愿团体更改国体的意见时转达道:“本大总统所见,改革国体,经纬万端,极应审慎,如急遽轻举,恐多窒碍。本大总统有保持大局之责,认为不合事宜。”

蔡锷闻听之下,便马上反应出那日觐见袁世凯时的谈话,字字句句,言犹在耳,尤其那句“不合时宜”的话,何其相似乃尔!仅从当天的谈话内容来分析,袁大总统所顾虑的,一是梁启超所代表的舆论反对派,二是不大听招呼的几个偏远省份和几个不稳定份子。

接着听下去,却又有这样的表示:“至国民请愿,要不外乎巩固国基,振兴国势,如征求多数国民之公意,自必有妥善之办法。”

原来,这“不合时宜”并不是最终意见,把话留了“活口”,竟然玩弄起了文字游戏,还要“征求多数国民之公意”,而后才“自必有妥善之办法”。

“呵呵,”蔡锷会意一笑,心道:“这不啻提出了明确的解决办法,如果多数民意支持,那就必然有办法、必然合事宜了不是嘛?老袁这当皇帝的企图,实在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蔡锷心里真如明镜一般。这个意见指示很是明确,办法有了,即题目有了,而具体操作实施,解决问题,就要靠一帮帝制派去运作了。既然要运作,就需要时间,袁世凯希望既广泛征求了民意,取得“非我所热衷,乃民意所向”的效果,又为消除其它方面顾虑争取了一段必要时间。

但还有不少人,尤其是拥护袁世凯当皇帝的各地方军政大员,感到这个意见语意含混,自相矛盾,还误以为他不赞成帝制,从而一度造成了天下混乱。那句“不合时宜”的意见一经宣布,一时之间,也让参与帝制密谋的袁党们惊出一身冷汗,其中最为担忧的,就是袁大公子克定了。不知道后面原来还有缓和,袁克定细细品味父亲的措辞,慢慢的也读懂了“高难问”之“天意”,表示了理解。他心中所想,与父亲心中所虑,究竟是否别无二致?总是应该审慎地对照一下的,极有必要立即面对面地商谈一番。

“父亲!”袁克定来到袁世凯的签押房,亲亲热热地叫了袁世凯一声,“克定听说杨士琦到参政院宣读了您的意见书——”

“嗯,是吗?诺,那意见书这不是就在桌上。”袁世凯用手向办公桌随意一指,“你怎么看?”

袁克定没有立即回答,他走过去将意见书取来,准备仔仔细细再看上一遍原文,他先给袁世凯点起一支雪茄烟,自己也点燃一支,从手包里取出一封信和一张报纸,递到袁世凯手里说:“父亲,我也给您带来两份东西,请您先过目。我们一起看过,之后再谈如何。”

袁克定递给袁世凯的东西,一份是德国驻英国使馆代办、袁克定的德国好友施尔纳给他的一封私人信件,另一份是日本前两天的《东京日报》。袁世凯不懂德文,却略识日文,他先将信件放在一边,拿过《东京日报》看,只见报纸的头版头条即登载着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最近对新闻界的讲话。大隈重信说:中国国民的政治思想极为贫乏,对于究竟应该实行君主制或共和制,均在所不问,只要国内和平生活安定即可满足,因而大多数人民对于恢复帝制事必不反对。又说袁世凯不失为中国现代一大伟人,其皇帝自为,任何人亦不致引以为怪。袁世凯心中下意识地掂量着二十一条与这段话的分量孰轻孰重。

袁克定看过意见书,等着袁世凯看完报纸,再将来信的大意讲给他听:这信,是英国国会议员向外交部提出了责问,说外交部对华政策不妥,不应插手中国目前关于共和与帝制之争。外交部发言人说,袁世凯的中华民国政府是得到人民拥护的合法政府,它正面临着国体重新选择的问题,大英帝国政府严守一贯的立场,即尊重他们的选择,政府没有今后也不会插手其间。施尔纳通报这个情况后指出,这是英国政府支持中国改行帝制最明朗的外交语言。

德国代办的信和日本首相的讲话给袁世凯吃了一颗定心丸。袁克定见袁世凯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便趁热打铁地鼓动说:“父亲,国外局势对我有利,英国、日本都支持我国改行帝制,德国如果不是忙于打仗,也一定会支持。至于国内,这意见书里说,如果改行帝制是民心所向,无论是有人制造舆论,诋毁讹传,或是不识时务,大胆反抗的,无非都是些跳梁小丑的角色,我们弹一弹小指就解决掉了,谁也挡不住历史前进的隆隆巨轮!这意见书里的意思说的虽然不甚清晰,但不碍事。到时父亲再发表一个宣言,说俯从民意,顺应舆论,不得已勉为其难做皇帝就是了。”

在袁克定如此乐观的言说下,袁世凯的顾虑基本上被打消了,但他仍以一个老牌政治家的口吻对儿子说:“你办事的决心很大,但切记,不要轻视你的对手,事情还是要一件一件去办的,路还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走的。”

“是!”袁克定郑重应承道。

仅见斯人 54 征民意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仅见斯人 54 征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