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三国】董卓:坏蛋是怎样炼成的?

董卓入京宣告了乱世的开始。

他的种种恶行践踏着那个时代的底线。

这个大坏蛋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致三国】董卓:坏蛋是怎样炼成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讲到三国乱世的源头,就绕不过董卓这个人。

乱世之中的各路豪强军阀们,往往有着不同的身世和背景。

比如袁绍是富二代出身,孙坚是军官出身,刘备是屌丝出身。

那么董卓有什么背景呢?

在我看来,董卓是一个有黑社会背景的黑道大哥出身。

由于董卓的种种行为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特别的影响,所以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为董卓写了专门的传记,两本权威史书对于他的描述不存在太大的分歧,而《后汉书》的记载更为详细一些,本文对于董卓的描述主要以《后汉书》的记载为主。

为什么说董卓是黑社会呢?

因为他年轻的时候经常和当时最大的黑恶势力混在一起。

东汉末年,敢和帝国公开叫板的黑恶势力,是众多盘踞在国家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其中以羌族为最甚。

在《张角:黄巾起义仍在继续》中,我曾简单提到过,当时的东汉王朝深陷与羌族的战争泥潭。

这些羌族人就好似现如今的lS恐怖组织,他们占据着广阔的土地,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具有约束力的政府。部落间各自为政,却又一致对外极其团结。

从东汉政权建立之初,帝国与羌族间的战争就没有停止过。

与西汉时抗击匈奴取得胜利不同,东汉非但从未把羌族打服过,最后还让羌族彻底拖垮了。

出生在西凉边境地区的董卓,有很多机会和羌族人来往,时不时就跨越边境去羌族部落游玩。

年轻时的董卓人高马大,体力惊人,武力超群。他可以佩戴两支大箭囊,在马背上左右开弓。是地方的扛霸子,有很多小马仔做他的跟班。他与众多羌族部落首领称兄道弟,在黑恶势力中威望极高。

不过总和羌族人混在一起是没啥好发展的,毕竟董卓又不想叛国投敌,他总要找一些正当的工作。

所以董卓从军做了军官,成为一个黑白两道的人物。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都有董卓早期犯事被免职的记录,不过很快他就平安无事,继续出任高官,最终成为并州省省长。

董卓是怎样短时间内跌倒了又站起来的,史书中写得很含蓄,但其中缘由,恐怕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

董卓就像是一只大老虎,他凭借黑社会背景起家,在官场左右逢源,是当时政治腐败的产物。

然而腐败的统治者非但无心打掉这只大老虎,还很热衷拍这只老虎的屁股,给董卓拍的很是舒服。这助长了他的野心,为他之后的暴行埋下伏笔!

好景不长,在并州一心贪图享乐,想着怎么捞钱的董卓碰到了黄巾起义。

危难时刻,卢植等人豁出老命替国家平乱,却惨遭小人算计。因为没有打点好各方面的人事,奋战在镇压黄巾起义最前线的卢植,被临阵免官。

董卓接替卢植继续攻打张角,他不得不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匆忙上阵,结果大败而回。

因为打了败仗,董卓逃不过军法的制裁。他被免除一切职务,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险。

按理说董卓至此已经没有翻身的余地,大老虎只能乖乖做小花猫。

可就在这个时候,董卓远在羌族的小伙伴们却有了新的动作。

董卓知道,他的兄弟们要来“营救”他了。

大汉帝国爆发黄巾起义,这对羌族来说是绝好的撩骚机会,于是他们大举进攻,韩遂等人倒戈叛降,一时间边关告急。

国家不得不重新启用与羌族打了多年交到的董卓,然而这无疑是放虎归山!

别看董卓在地方被揭竿而起的老百姓打的落花流水,几乎无计可施。可一旦他回到西凉,面对强悍的羌族铁骑,他却应付自如。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我们不难判断,毕竟董卓和羌族人的交情摆在那里,两军阵前,彼此递个眼色,双方肯定都不会下死手。

就这样,不管真打假打,反正董卓在西凉打了胜仗,并立下赫赫战功。他由此平步青云,被提升为前将军,赐爵黧乡侯,晋升并州省省委书记。

实质上,董卓已经成为并州以及整个西凉地区的土皇帝。

汉灵帝对董卓这个黑老大并不是没有顾忌的。

政府曾经想把董卓调到中央任职,其目的是为了把他拴在眼皮子底下,不要让他太嚣张。

董卓这老司机哪会不明白这个的意图,他开始跟政府打哈哈:“哎呀,我不能去中央啊!西凉人民需要我啊,我走了老百姓们可怎么办啊,皇帝爸爸你就让我留在西凉吧!求求你了!”

灵帝一看,拿董卓这老油条没办法,干脆跟他挑明意图:“你不来中央可以,你得把兵权交出来!”

董卓继续打哈哈:“哎呀,兵权可不能交出去啊!我脑瓜子不灵光,也没啥能力,全靠这些小兵替国家守卫边疆啦,可不能交出去啊!而且这些小兵就跟我亲,他们不能离开我啊!皇帝爸爸,求求你别收我的兵权好不好!么么哒!”

灵帝一听董卓的话好有道理,竟无言以对,而灵帝此时正忙着去世,削弱董卓的事情暂时被搁置一旁。

就这样,董卓手握重兵,占据险要之地,休养生息,以观时变。

董卓在闭目养神,等待一个崛起的机会。

在皇宫之中,汉灵帝驾崩,朝局动荡。

身为外戚之首,大将军何进准备与宦官算账,宦官们胆战心惊祈求得到何太后的庇护。

有何太后罩着,何进不敢对宦官动手。

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外戚与宦官的矛盾已经空前尖锐,何进决不想放过那群猥琐的阉割之人,在帝国的权力中心必须要明确谁才是老大!

另一方面,何太后是当今天子的母亲,谁也不敢把她怎么样,事情陷入僵局,何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时候,袁绍作为何进的小弟,理所应当的替何进出谋划策。

既然正规的途径已经解决不了事情,就只能找黑恶势力出来平事。

袁绍一拍大腿,想起了黑帮教父董卓!

何进知道董卓是什么人,他深感忧虑。

袁绍拍胸脯打包票:“社会我董哥,人狠话不多!让他来,绝对靠谱!”

于是何进一个电话摇到董卓那里:“哥!小太监们最近有点狂啊!你过来给我吓唬吓唬他们!”

然而何进虽然脑子不灵光,但并不是完全傻掉,他知道把董卓这个黑社会大佬召进京城会有怎样的后果。所以他给董卓的命令并不是进京,只是让他在长安附近的平乐观驻扎。

长安与洛阳远隔重山,何进是想借董卓的声势吓一吓何太后以及宦官们。

真正被何进调往首都洛阳的人,是并州的另一个扛把子丁原。

对于董卓来说,他期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到了!

他一面继续和政府打哈哈,一面带领自己最亲近的部队,马不停蹄,星夜兼程赶往洛阳。

何进一看事情不太对啊,说董卓你是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怎么着?你马上给我停下!

董卓嘴上答应停止行军,身体却很诚实,他加快了前往洛阳的脚步。

还没等董卓赶到,何进就惨遭宦官杀戮,一时间朝中无主,场面不可控制。

袁绍兄弟两开始大肆屠杀宦官,宫廷之上鸡飞狗跳。家被人烧了的小皇帝,在一群死忠的大臣保护下逃出洛阳城。

董卓也许只想讨个“清君侧”的功劳,可此时的洛阳城中却熊烟滚滚,他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眼下的形式对董卓极其有利,他即将要搞一件大事情!

面对这混乱的局面,董卓的头脑却无比清晰。

他是如何掌控这场乱局的呢?

第一步,董卓先要掌控主动权。

当时董卓的处境很尴尬,他擅自进京,师出无名。

眼下只有皇帝才能让他的一切行为变得名正言顺。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抢先控制皇帝。

在北邙山,董卓终于找到仓皇出逃的汉少帝,也第一次见到了他日后心爱的玩偶——刘协。

据裴松之注引《典略》记载,当董卓见到皇帝时,保护在皇帝身边的一众大臣还官架子十足的命令董卓:“我们奉命保护陛下,现在请你马上退兵!”

此时的董卓再也不用跟谁打哈哈,这只大老虎终于露出骇人的尖牙,他怒吼道:“老子大老远赶来勤王,岂会听你们这群窝囊废的命令?现在我已然兵临城下,想让我撤兵?不!可!能!!!”

董卓成功将皇帝这张王牌收入手中,天下已经没有什么是他能够放在眼里的了。

第二步,董卓要壮大自己。

董卓一路急行军,来到洛阳时,手里只有三千人,区区三千人面对这偌大的城池简直微不足道。

手段高明的董卓先收编了何进的部队,又在短时间之内通过挖墙脚挖到吕布,搞死了他在洛阳最大的障碍丁原,又收编了丁原的部队。

兵力得到扩充,还收了天下最勇武的男人做自己的小弟,董卓的腰杆一下子硬了起来。

第三步,董卓要培养自己的势力。

自己久居西凉边境之地,首都洛阳对董卓来说人生地不熟,他急需培养自己的势力。

首先,皇帝要听自己的话他才踏实。

现在这个皇帝姓“何”,他很不喜欢,他要找一个姓“董”的人来当皇帝。

于是董卓废除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皇帝。详见《汉献帝:一个皇帝的挣扎与无奈》。

不久之后,何太后以及刘辩均遭董卓残忍杀害,他正慢慢露出他嗜血的本性。

其次,他要让自己更加名正言顺。

他让献帝刘协封自己为司空,正式位列三公,权倾朝野。

最后,他要提拔一批听命于他的人才。

王允、蔡邕、孔融等名士能臣都在董卓的提拔之列。

这些能人志士表面上听命于董卓,内心却苦不堪言。

走完以上三步,董卓稳定了混乱的局面,得以在帝国中心确立自己的地位,他终于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

他奸淫宫女,甚至连公主、妃子都不放过;滥用刑罚,睚眦必报,公报私仇;纵容手下滥杀无辜,洛阳怨声载道,百姓敢怒不敢言;迁都长安,火烧洛阳城,盗掘皇家陵寝;僭越为臣之道,造竿摩车,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兴土木,修建郿坞,企图将长安城变为自己龟缩的堡垒。

董卓坏事做绝,不可一一尽数。

迁都长安之后,董卓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普通的享乐已经满足不了他。他心血来潮让刘协封自己为“太师”,这是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

他还曾过想弄黑帮那一套,让刘协称自己为教父。他问蔡邕:“让皇帝管我叫爸爸是不是很霸气?”

蔡邕也很无奈,他只能应付董卓:“呃……是挺霸气,不过这件事可以再议,让我们先摆平关东联军再说吧。”

然而那些被天下人寄予厚望的关东联军,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样子,只有孙坚一个人拼了命的和董卓硬刚。

关东军停滞不前,被董卓裹挟的大臣们越来越失望,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对付这个大坏蛋。

董卓的暴行已经严重损害了官僚阶级的利益,是时候进行反抗了!

在荀攸的策划下,这些文弱的大臣们曾组织过一次刺杀行动,但是惨遭失败。刺客被董卓当街虐杀而死,荀攸等人也被下了大狱。这件事恐怕就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刺董的原型。

刺杀无疑是最低端的反抗行为,想要干掉董卓,还要从长计议。

这个时候,司徒王允登场了。

王司徒是董卓一手提拔起来的,董卓提拔了很多人,却不懂得收买人心,即便他懂得收买人心,可他倒行逆施的作为令人发指,没有人真正愿意跟他合作。

即便是同样没有原则的吕布也不例外。

所以,王允悄悄地和吕布走到了一起,详见《吕布:我本英雄,岂能无谋》。

又一场针对董卓的诛杀行动正在他身后紧锣密鼓的筹划着。

汉献帝初平三年四月,当时刘协大病初愈,准备在长安城未央宫大会群臣。

当天,董卓收拾妥当,准备从府中出发去未央宫。

董太师出行,一定是前呼后拥的。身着重甲的护卫里三层外三层保护着董卓,吕布率领警戒营在董卓的车驾后方跟随。

在董卓看来,这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出行,他并没感觉到有什么异常。

快到未央宫的时候,董卓的马突然受惊,死活都不走了。董卓以为不祥,想要掉头回去。

这个时候李肃从人群中冲出,上去就给了董卓一戟。

董卓都蒙圈了,他掉下车,因为身穿护甲,李肃只刺伤了他的胳膊。

没有人上前护驾,四周充满杀气。

董卓绝望的呼喊吕布,吕布却手拿圣旨提着长矛出现在他面前。

这个被董卓视为宝贝儿子的人,正冷酷无情的宣判着干爹的死刑。

董卓咒骂道:“你这条狗难道想咬主人吗?”

话音未落,吕布手中的长矛已经穿透董卓的铠甲,刺进董卓的心脏。

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董太师,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死掉了,而且死的毫无尊严。

《后汉书》记载,董卓死后,长安百姓彻夜狂欢载歌载舞,就像过年一样。正值四月,天气渐暖,董卓的尸体就那样横在街上,一向肥胖的他,脂肪流了一地。有官吏在董卓的肚脐眼上点火,火光借着油脂烧了好几天。等火终于熄灭,董卓的骨灰被随意洒在街道上。

董氏家族的人被杀光,和董卓有关系的人都没好下场。

官僚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一旦掌权就难免飘飘然,根本稳固不了看似渐趋平静实则越发混乱的局面。

诛杀董卓,王允立了大功,开始入主朝堂。可他不思治国,却广结党羽,拉帮结伙搞分化,不久之后就惨遭李傕等人的杀害。

世上已无道理可讲,关东联军互相攻伐,军阀割据局面已经形成,乱世正式开始。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董卓这个人。

他无疑很有能力,但是物欲腐化了他的内心。

腐败的政府滋养着董卓的欲望,让他成为那个病态社会孕育出的极端产物。

如果最开始董卓因犯事被革职,他能够受到严厉的惩罚,让其真正的思过并改正,他未尝不是一个匡扶社稷的人才。

然而政府的放纵,个人的得过且过,这一切让董卓感觉权与利来得太过容易。

既然有更简单更粗暴的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干嘛还要做一个好人呢?

当统治阶级给他的臣民留下“做坏人很简单”的错觉,就不要怪坏人有一天会掀翻统治者的宝座!

到头来,东汉政府只不过是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罢了。

如果说董卓为历史做出了什么贡献的话,那么他应该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没落的东汉政府苟延残喘,董卓加速了这个腐败政府的消亡,加快了乱世的进程,我们甚至可以说,董卓是新时代的开创者。

只不过,他开创了一个混乱的时代。


【致三国】献给那些年那段我们深深爱着的历史

【下期预告】讲完了与汉献帝先关的人和事,我们继续聊一聊三国历史上的另一位末代皇帝:曹髦。

曹髦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结局是悲壮的。

为了挽救大魏国的统治,曹髦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呢?

【敬请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三国】董卓:坏蛋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