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教与学(笔记)

作者: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

另有著作:《教学技巧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作者给批判性思维下了一个十分实用的定义,将学生(或读者)可能遇到的假设分为因果型假设、规范型假设和范式型假设

批判性思维是确保我们的假设能够准确引导我们的行动实现预期效果的习惯,培养过程分四步走:辩识左右我们思维和决定我们行动的假设、查验假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程度、从多个角度审视我们的观念和决定(知识的、组织的、私人的)、采取明智的行动

在我们持有的观念或行动的背后,总有支撑它们的准则,这些准则就是假设

所谓“人生观”就是你对怎样活着才有劲、有味、有趣的断言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时,对完成辩识假设及其类型、挖掘隐性假设、评估假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思维任务,仍然会感到极其困难,这是任何一个从事批判性思维教育的人共同面对的挑战,尤其是在面对离开标准答案就不知所措,乃至抱怨重重的学生时,困难和挑战会更大,然而,以辩识假设、挖掘隐性假设、评估假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主的开放式思维训练,对松动学生板结的思维土壤、激发思维个体的活性、培养师生的假设性思考方式,意义非凡

某种程度上,任何敢于批判质问的人都冒着被看成笨蛋的风险

从这种意义上讲,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是要帮助学生培养C.W.Mills 所谓的结构化的世界观,几个人问题总是被当成社会现象来分析

参考书目《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

在问卷中,出现五个话题

第一,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小组学习。在小组里,同伴就像一面镜子,帮助他们发现一些从未得到检验的假设,提出一些他们从未想到的新角度。学生似乎主要是通过社会学习来学习批判性思维的。第二,学生喜欢老师向他们示范批判性思维的过程。第三,学生认为,通过案例研究,关键事件、模拟和情景分析的方式,把批判性思维和具体的经验联系起来,这一点很有帮助。第四,学生强调,面对超出他们舒适圈的突发事件,即转化式学习的倡导者马济洛等人所谓的困境迷惑时,他们最能批判性思考。第五,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轨迹是渐进式的,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在相对不受威胁的环境中实践批判性思维,然后再慢慢地把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中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

我们不加批判地接收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肯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了一个自我肯定的循环。跳脱自我,回过头审视自己的人生,去发现一些导致我们做出错误决定的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和信念,似乎万分艰难。要辨别我们的假设,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我及自己的行为,根深蒂固的假设对我们的影响太深,很难通过自我意识认识清楚

然而,借助朋友和同事来认清自己的假设,也存在一个问题:你找到的镜子常有跟你想通的假设。这时,同他们交流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环,不断肯定同样的偏见和刻版印象。就像我们倾向于读一些跟我们意见一致或我们觉得亲切的作者所写的书一样,我们也倾向于找一些跟我们态度一致或熟悉我们的态度的同伴,人们极少有意通过一些跟我们意见相左甚至动摇我们的既有信念的书籍、会话或做法,来进行反思。因此,作为教师,在设计小组学习活动时,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能提供一些让学生感到吃惊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

作者认为,好的教师在课程结束时,要指出这门课对学生提出的所有新问题,指出这门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哪些还没有得到解决,那些仍然存在争议。这样,学生自己在讨论时,最后也会指出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总结“在今天的讨论中学到了什么”如果可能的话,每节课最后十分钟,让学生把对课程的疑问写下来,和别的同学分享。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念给全班同学听,也可以让他们在两三人的小组里互相分享。即使上述方法无法实施,教师也可以列出这门课对你提出的新问题,记下讲课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遗漏 伦理困境和矛盾。

“困境迷惑”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批判性思维教与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