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无论你是否承认,高考是迄今为止最公正,覆盖面最广的人才选拔的考试,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里,十分艰辛,和自己的毅力赛跑,和自己的内心一起煎熬,直到你完成高考,开启新的生活。

在我们中国,文革后恢复的高考制度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比如著名导演张艺谋,曾经是一个棉纺厂里不起眼的工人,因为酷爱看书,摄影,破格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后,毕业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如果不是高考,他可能只能在棉纺厂当工人,搞宣传,买二手书看。如果不是高考,就没有如今的大导演张艺谋。高考改变了他的命运。

由此我想到我家的一个亲戚,生于60年代农村,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唯有他一个人可以念书,每天走一百多里的山路,翻越几座山去上学,每周带着满满罐头瓶的腌菜,一吃就是一周,家境好的有菜吃,家境差的吃腌菜,那个艰苦的日子,好在只有三年,和城里户口的同学同时参加高考,录取标准却相差一百多分,与大学失之交臂,比他成绩差的城市户口的同学上了大学,毕业分配,没几年就当了官,带领大家建设城市,而他高中毕业落榜后就从了商,从此走上了私营老板的路。人人都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无论当初考上大学还是没上大学高中毕业从商的我家亲戚,都享受到了那一代人有文化有知识间接带来的财富,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我的父母生长的那个年代,多数都文盲。我的奶奶就是被当时无知的父亲喂下一杯水,导致阑尾穿孔而死。

我是在2002年参加的高考,那时候已经普及高考了。记得高考的前两天我那一年到头从没关心过我成绩的父母突然来了,当时我在校外和人合租的房子,父亲提着一个电饭煲,母亲拿着大大小小袋子装好的各种菜,来给我做高考餐,我那时紧张急了。想想几个月前就开始分心走神看课外书的情形,我有点后悔并有种筋疲力竭的感觉。一来当时和同租的室友产生矛盾,两人都冷战很久心理不痛快,二来是日益临近的高考,高强度高密度的练习模拟考试早在高三开始的那年就有点力不从心,但又不敢告诉父母,三来高三换班后,新来的班主任老师各种打击挖苦,让人苦不堪言又无处诉说。而当时的我在父母亲戚心中成绩一直很不错也让我心里压力较大,想想每天下课都抢不到学校的食堂饭菜,只能到校外去炒大杂烩吃,有时候甚至只能吃到一点酱油炒饭的时候,我多羡慕有父母在身边照顾有饭吃有老师关注关心的同学。

高考前一天晚上,我也和曾经中考一样,彻夜失眠,一直合租的室友没回来睡觉,母亲也没多问,歪在我床边一夜,早晨起床给我买早餐,我打起精神,昏昏噩噩地走进考场,记不清有多少家长送孩子来高考,只记得黑压压一大片人群。走出考场的后来我连自己当初做的是哪个答案都不记得,就像选择性失忆一样,结果显然是非常糟糕的,我落榜了,让前来专门照顾我做饭的父母失望了。再后来的每一天,提起高考就是满满的悲伤,假如当初我没有选择放弃,假如我坚持一个人坚持走到底也许不是这个结果,但一切都来不及了。包括哥哥叫我回去复读,并兼职工作承担我的学费,但因我本来就上学迟,又觉得自己年纪比别人大,哥哥上大学,我还上一年高三,家里条件不允许,我就随意读了一所就近的大专院校。高考就这样匆忙结束。

高考,就是一场人生的旅程,如果看淡一些也就是一段心灵的独舞。只是当时的我不懂,为了维护早已破裂的友情耗费了我多少心思。我一直以为我们是发小,没有什么可以阻碍我们成为一辈子的朋友,甚至幼稚地以为这辈子也会同吃同住穿一条裤子,可是结果呢,这日积月累的生活琐碎早已把我们的关系蹂躏成一团烂泥。在这场残酷的高考大战中,我们已经失去了彼此。高考后,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这段维持了小学6年,初中3年的友谊旅程走向了尽头……

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初起于高一,经历文理分科后再到高二,最后集中精力攻击在高三,一步一步走过之后,发现来时的路深深浅浅,泥泞不堪,坚持到最后的同学都占据优势地位,赢得战争的胜利,跨过高考的独木桥。没能坚持到最后关头的,都满身疲惫,悔恨终生。

高考战争的失败,无论你如何不想面对曾经的自己都已经翻篇。生活仍要继续,毕业大学的好坏决定工作的起点,但一定不是终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高考战争中,我也成长地更加坚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