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故事三:别让消费主义洗脑的高配思维绑架你的幸福感!

问你一个问题。

你喜欢通过买东西来表达你的幸福吗?很多人说会!

可是,为什么你买了那么多东西还是觉得不幸福?

01

毁灭幸福感的,不是没钱,而是消费主义盛行的“高配思维”!

朋友,平安保险公司高级销售主管。她吐槽,刚发了工资,就没了。我问,怎么回事?被打劫了?她说,都拿去还花呗了。工作五年,一直单身。月薪过万,一分没存。上有房租车贷,下有水电衣食。5 号交 2000 元房租,10号还 2000 元白条,15号还 2000 元信用卡,20号还2000元支付宝花呗。为什么要还这么多?她说,工作都这么憋屈了,干嘛还要委屈自己?所以,月光的她,可以不用眨眼入手一万多的 驴包说背着体面,买2000 多的护肤品跟玩似的,几乎每个月光买衣服鞋子又得两三千。工资不够,花呗来凑!与大多数人一样,她觉得,高质量的生活是努力花钱对自己好。

断舍离故事三:别让消费主义洗脑的高配思维绑架你的幸福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断舍离故事三:别让消费主义洗脑的高配思维绑架你的幸福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断舍离故事三:别让消费主义洗脑的高配思维绑架你的幸福感!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断舍离故事三:别让消费主义洗脑的高配思维绑架你的幸福感!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断舍离故事三:别让消费主义洗脑的高配思维绑架你的幸福感!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以上是朋友买过的衣服和包,她说好几万!说真的,我觉得不值!)

殊不知,这种消费主义盛行的“高配思维”,毁了多少年轻人的自由。我在这里说的并不是看人家有钱俺没钱羡慕嫉妒恨,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作为朋友,我是真心用脑子帮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她是经济独立女生,可是思想不独立,容易被消费主义绑架!单身高收入,可是没有时间谈恋爱,因为要先工作还债!

《2018年白领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 指出,21.89% 受访白领处于负债状态,月光,穷忙,无存款。更可怕的是,被远超当前经济能力的消费欲望绑架后,越来越多人不计后果,不择手段,直到走投无路。2016 年,装满女大学生裸照的10 G 文件包,将“校园贷”这颗毒瘤炸出水面。2017 年 ,现金贷平台用户量迅速增长,市场规模高达5万亿。2018 年,315 晚会曝光 “714高炮”。砍头息,短周期,高利息,却是无数人饮鸩止渴的安慰剂。

写这篇文章时,我挺后怕的。因为我也曾经被 “高配” 的错觉欺骗过,总觉得要舍得花钱,对自己好一点。你现在喜欢不买,难道等四五十岁才来买吗?受消费主义思想绑架:“好贵好贵,好才贵!买不起贵的好东西,注定一辈子与地摊货不分离!”那时候我刚毕业,月薪1200,被公司洗脑说:“你穿的衣服就暴露了你的层次!整天穿地摊货还想客户找你签单概率是很低的!”于是,我们几个一起去阿依莲专卖店刷信用卡买了两身高档衣服,花了3000多!从此我告别安全感。每个月得将近400多还信用卡,省吃俭用,惴惴不安!

我们以为,花明天的钱,可以圆今天的梦,没想到,让梦破灭的,恰恰就是提前花完明天的钱。为什么我们会变得如此疯狂?

02

为何我们会被“高配消费”绑架?高负债会让人失去自由和幸福感,可我们却在“高配人生”的幻想中沉迷。因为,我们的价值,一直都在被消费定义。商家为了刺激消费,可以用价格把女人分为三六九等!前几天淘宝128元的连衣裙火了!128元是底限,这个价格以下的都是穷女人!何其辛辣,何其气人!

看《社会透明度》报道:大学生小吉,22 岁, 211 大学辍学,挣钱还贷。读书时,他嫌南方的宿舍太热,没有空调。于是,每个月花 1000 块在校外租房,生活过得比同龄人滋润几百倍。作为一个学生,这本不是他能承担的生活。但,他继续借校园贷,结果欠债 3 万,连本带息要还 10万。他说了一段话,让我很震惊。“我不恨那些平台,没有他们冒风险继续给我借钱,我就没法激励自己去赚钱还清钱。”

断舍离故事三:别让消费主义洗脑的高配思维绑架你的幸福感!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觉得挺悲凉的。因为,“面子”让越来越多奢侈品,成为必需品。亚当·斯密在 《国富论》 中写到,麻衬衫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如果一个上班的人不穿麻衬衫,别人会嘲笑他穷到丢脸,脑子有问题。如果你缺了这种证明身份的象征,没有人会觉得你值得尊敬。而当年的麻衬衫,是现在的化妆品,手机,名牌衣服,是一切非必须,却又令人享受的商品。你周围的同龄人,口红一买12支,人手一个 驴 包,5000多的手机耳机电脑,一年换几次。而你不买化妆品,不买品牌衣服,不买高级包包,过着“低配人生”,格格不入,显得不合群体。为了合群,很多人又跟风消费!

很多人说,跟风消费是种虚荣。但很少人关注到虚荣背后,是过低的自我价值感,是对得到他人赞美,嫉妒,关注的渴望,阿兰·德波顿将此称之为“渴望世界之爱”。因为内心认同 ”别人关注我时我才有价值“ ,所以买了很多附加值的东西,期望别人”羡慕自己“。

于是,买能解决一切烦恼。我们用买多少口红,来衡量男友爱情重量。我们用买超贵的令自己心动的商品,来对抗工作挫折,生活空虚。我们用买给自己多少东西,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和格局。如果买一件东西不够爽,那就买两件。其次,社会让补偿性消费,成为了填补空虚的万能药。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社会比较。人们借助社会比较进行自我评价,确认自己的属性定位。这个过程隐含着“被肯定”的情感需求,但越是向上比较,你的自我评价就会越低。

当自我价值受到威胁时,人们会有更大的倾向,通过消费来挽救自我危机。本来,买不起就是买不起,只能徒增烦恼。盲目攀比,让人失去理智!于是,有人在学校厕所门后,发现无抵押放贷的联系方式;社交 APP 和输入法,植入了多如牛毛的借贷广告;每天 xx 金融, xx 借贷都给你发短信恭喜您已成为优质客户,最高可借50 万。

被社会价值观裹挟的同时,为了逃避焦虑,我们开始超前消费。却没想到,超前消费,会带来双倍焦虑。我们不能判断物品本身的功能性价值了。我们忘了,它们本来不过是一个盛东西的包,一身合身大方的衣服,一部手机。最后,我们都活成了别人为我们定义的理想的样子“成功人士”“有品味的人”。为了别人口里的样子,我们失去了自己!

03

如何避免一步步掉入高配思维的陷阱?在这个高焦虑的时代里,拥有过好“低配人生”的能力很重要。

低配人生,并不是衣衫褴褛,也不是随便找个单位混口饭吃,更不是好吃懒做浑噩度日。它是指,你能正确判断自身消费欲望,不依靠外在的消费,来堆砌金玉其外的生活。

德国心理学教授迈尔思说,年轻人至少要拥有三种金钱能力: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处理物质欲望的能力,了解匮乏与金钱局限的能力。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会处理自己的物质欲望。当所有人都在给生活做加法时,也许我们可以做减法。艺术家洪浩,拍过一系列作品:《我的东西》。

12 年来,他每天记录自己买的日用品。衣服,鞋子,碗碟......密密麻麻,数量惊人。他反思,以前物质匮乏,快乐却不少见。现在,快乐好像只能从物质、消费上找到。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拥有那么多东西?离开这些,我们还能生存吗?买那么多东西,好像只有在买来的那一瞬间快乐!过后,我们的快乐就贬值了!

想起知乎上有位女生,分享过自己的断舍离经历。以前,她疯狂沉迷购物。最夸张的时候,每天同时下单十几件衣服。衣柜里塞满数不过来的各种衣服鞋子包包,同一款不同颜色都有好几件。工作了好几年,还是一分积蓄都没有,毕竟月薪 2000 ,每月要还 5000 。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这样不行。她开始断舍离扔东西。跑步机卖了,不用的乐器书本卖了,扔了几十种锅碗瓢盆,扔了两张床,一个衣柜,多余家具,捐了四麻袋穿不着的衣服......为了不让自己买着买着又回到原点,她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东西是必需品吗?我确定要买吗?每次处理掉膨胀的购物欲望,就有多一份踏实的幸福感。她不再对各种商品产生强烈的消费冲动,把更多的精力,放回自己的内心。最直观的体验是,因为断舍离省下的钱,都够在老家付首付。

武志红曾说,面子心理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 “虚体自恋”。与虚体自恋相对的,是 “实体自恋”。真正滋养实体自恋的东西只有两个:我投入地去爱,我投入地去工作,我投入到喜欢到的事情里。这样,你才可以感受到自己稳稳踩在大地上,才可以从容地观察自我,观察别人,包容那些不好的感受。真正的自我价值,只能来自于内在。再怎么追求外界的关注,你也无法从物质上获得真正的价值。

干脆接纳那种一无是处的无力感。坦然接受有些东西自己买不起的事实。正视自己目前的状态,别再过度抬高自己的欲望,会如释重负。所以,在经济能力还不足够时,不要盲目追求高配的生活,不要轻易通过捷径,去获取本不属于自己的人生。

每一次人生滚雪球式的崩盘,都由微不足道的事情开始。那些动辄欠债六七十万的人,离我们很远。但这些因超前消费欠债 5000 , 1 万, 3 万, 5 万,10万有可能是你,也是我。

每个人都有消费欲望,它本身并无对错。能否在消费主义的热潮下,正确判断自己的欲望,才是最重要的。让我们回到故事的开头。被高配思维绑架过的无数人,都在“后悔”。“我想去北上广,我想考研,我想恋爱,可是我得先打工还债。”如果不是因为对高配生活的盲目追求,人生的选择,也许会更多。所以,别让这个讨厌的人生账单发生。

世界和我都爱着你!朋友,让断舍离的精简生活一起来陪伴你我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故事三:别让消费主义洗脑的高配思维绑架你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