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论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

《新教论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_第1张图片

这本马克思韦伯的著作是西方史王老师课中推荐的一本书。由于本人对宗教的起源发展和其思想理念很感兴趣。此书又是从宗教的角度去分析资本主义精神在西方国家得以兴盛,资本主义能在西方国家发扬光大的原因。在马克思韦伯的观点中,新教伦理禁欲主义的理性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进而促进了理性资本主义的发展。

书中首先给资本主义做了一个精当的解释:“资本主义的”经济行为首先是一种利用交换机会来牟取利润的行为。而且书中也一直强调“理性”这个关键词。资本主义是按照理性逻辑思维展开需求的。也提到并说明了在中国、印度和古巴比伦这些文明古国,其实早有资本主义的精神和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一直是一种持久的,古老的,相当普遍的组织。但是本书向大家展示的是资本主义所缺乏的独特的精神气质。关于宗教观念对一个经济体系的精神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或者说探讨一种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一般来说很难把屋。马克思韦伯在其著作中通过比较,应经据典和历史数据的参考得出的答案,他本人自己也再三说明了有其局限性和狭窄的一面,本书也只是想从宗教文化这一方面去窥探和研究西方的资本主义精神。

“富兰克林宣扬的,不只是如何发迹,更是一种独特的伦理。违犯规范的人并不是愚蠢,而是忘记了责任。这才是它的实质。它不仅仅是那种普遍不过的从商中的精明,更是一种精神气质。”作者在书本第三章讨论资本主义精神的时候,大量的举例本杰明富兰克林,他的例子,是对资本主义的金钱观、信用观贴切的描述,体现的就是一种资本主义精神。富兰克林的父亲是一位虔诚加尔文教派信徒,富兰克林从小就被灌输来自《圣经》的古训。而富兰克林式的资本主义及其隶属的道德观被很多人诟病,它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但是其驳回如“人为什么要在人身上赚钱。”这样的问题是,他会引用《圣经》中的话进行回答。不难看出,富兰克林受新教伦理的影响,也渗透到他的事业当中去。

作者不断的引用欧洲一些新教地区和天主教的地区的资本发展来说明不同教派的信徒们在受到宗教影响下对生活对工作的看法。天主教徒,也是我们称作的旧约教徒,他们更加恬静,更少欲望,也更少投身商业的动机与野心。他们宁愿收入有限却过得安稳。而新教徒,为了吃的舒服,适当的割舍灵魂的安稳,这种物欲也表现出其与新教的差异特征。加尔文教派的新教认为,人类中有一部分是上帝的选民,这些选民在死后必将上天堂,但是每个人生来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是上帝的选民,这个时候就必须节俭,勤奋的工作和适度的禁欲才能得到上帝的眷顾和试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证明自己是否是上帝的选民。这样的信仰也使的这一部分新教教徒变得十分热衷与财富的积累和对自我的证明,他们不断地通过正当的途径赚钱,又受到禁欲主义的启发,生活节俭,从不奢靡,资本主义精神的体现就在与能够积累财富,为了让下一次更大的资本投资。

在韦伯看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禁欲主义,节俭、勤奋而非奢侈、糜烂才是资本主义。韦伯所谓的资本主义,其实有着严格的“时空限定”。他考察的只是西欧和美国的资本主义,而且他回避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否认今后的资本主义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因为他觉得“初创时期”过后,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偏离,它已不需要资本主义精神的支持。韦伯极力的撇清自己的书籍有自身的研究不足和狭隘,其中关键的一点也就是他回避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

从韦伯的这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和思考的方向。初读此书,为其能够将宗教文化和资本精神的关系放在一起严谨的讨论,这样的思想和开阔的眼界,不禁让我对宗教文化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产生了兴趣。

最常接触也是比较有趣又隐晦的西方文化输出,影视作品中,宗教暗示随处可见。无论是科幻,悬疑,艺术,恐怖片中,多多少少都会带有或者提及基督教相关的内容。比如大名鼎鼎的恐怖片(游戏改编)《寂静岭》,其中充满了宗教暗示,甚至最后的复仇反派也是受到当时宗教迫害而变得愤世嫉俗。又如《达芬奇的密码》,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从主要线索到待解的谜团,都与基督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些影视书籍游戏作品中,我们作为非宗教信仰者,也会被宗教神秘的气息所感染。我们也清楚宗教在这里因为某些商业目的而变得扭曲,而又往往不愿意进一步了解基督教,甚至是宗教。这是一种错误解读还是我们生来的无知?

记得某周六中午下课在南大校园外,正好遇到一堆基督教徒做关于宗教信仰的问卷调查,那时候还是濛濛细雨,我看其二位不想传销组织或扫码族,便驻足填写了相关的问卷信息。上面的问题大概只有十个左右,基本上都是是非题,“您有宗教信仰吗?”“您相信有上帝的存在吗?”“在遇到人生巨大困难前,您会投靠到宗教的祈祷中吗?”我一一做了回答。结束后,两位教徒问我对基督教的态度是什么,有没有过了解。我回答说:“不信仰,但是比较感兴趣。”这个回答大概是与我同代人的普遍回答吧。生长在互联网冲击和西方文化的宣传之下,难免的会对西方流行宗教基督教产生兴趣。况且,南京当地的大小教堂分布也很广。常常能看见一些高龄且虔诚的教徒风雨无阻的做着礼拜,参加颂诗赞美歌。想不到对方对我的回答产生了极大的好感:“真的吗?既然感兴趣的话,何不再深入了解一下呢。你知道的世间万物的解释都包含在这部伟大的圣经之中,上帝对我们人类的一切都作出了预言。信奉上帝也是对我们人生的最好认识。”听着其中一位基督徒对他们全能的上帝侃侃而谈,我便更加相信他们并不是某些骗术高明的江湖人士。我便好奇的问:“难道你们今天的调查很难遇到对此感兴趣的?”“遇到,但是很少,有些人只是说他们在遭遇困难时会祈求上帝的保佑,但是你知道的,这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祷告,上帝耶和华是不会眷顾他们,因为他们的心门并没有对上帝敞开。”这样的回答我初听会觉得很迷信,但看到她们虔诚的表情,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收起那种无神论的放肆论调。对话最终以留下联系方式友好告终。临别前,一名基督徒对我说:希望下次能进一步与您交流,当您真正的理解了神,理解了《圣经》,你就会顿悟很多,解开很多疑惑。


《新教论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_第2张图片

的确,对基督教这样的描述的确让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也各处寻找了关于《圣经》文化的书籍,上文提到的这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也算做宗教对西方世界在经济上的影响。而为什么没有直接的先去看《圣经》一书,是因为,这本书,真的是太难懂。初涉《圣经》,能记住的也就是里面形形色色的名字和流水账式的故事。再看一遍,也只能记住大概的故事情节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这也是大家所说的,一般人看到出埃及记,就没办法继续看下去了。上文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亦是如此,初看晦涩难懂。原因有三:

一、宗教文化基础薄弱到几乎为零;

二、对韦伯提及的欧洲及美国的历史是知识体系中的空白;

三、不了解资本主义及其资本主义的精神。

以上三点也是难以参透韦伯伟大著作的关键点。因此我也去刻意的避开了直接阅读《圣经》,在之后的与基督徒的交流中,她提醒我,《圣经》的阅读和理解,需要不断的复看和他人的领读,自己阅读会加入自己的个人的理解。所以,看《圣经》知其大概,然后多去交流,之后再细细的回味,方是理解《圣经》之道。

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光这一句,就可以看出其中内在的端倪,上帝只有一个,但是为何上帝说“我们”?“我们”又指的是上帝和谁?既然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出来的,那么上帝的样子就是人类的样子,但是人的长相又千万种,那么上帝的模样到底像谁?既然上帝照着自己造了人,那么人的灵魂中是否又含有神性?既然人有神性,那么基督教中所说的人类原罪又从何而来?种种的问题都从这一句话中引申出来。不幸的是,我目前还没有找到答案,可能再《圣经》之后的内容会给我一个解答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教论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