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读来颇有趣(读后感)

明朝读来颇有趣(读后感)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1

第一次读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是在2008年夏天。

书的主人姓吴,是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来做了教授,再后来下海开了个广告公司,专门编辑美容杂志,纯广告类的。

我见到他时,这个吴教授开着一辆白色的破桑塔纳,从西安一路发广告到兰州,我们就是在兰州认识的。

那时他的桑塔纳轿车就停在马路边上,车窗开着,玻璃上挂着一双破袜子,在风里来回摆动,空气里弥漫着臭脚丫的味道。

他一边吸拉着面条,一边摸着臭脚丫,一边和我唠嗑。承诺免费带我回西安。为了省下路费,我接受了他的邀请。

在回西安的途中,他一边给我讲他的创业史,一边聊《明朝那些事儿》。到西安后,他同意把这本书借给我,但时间只有一个星期。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每天都要用六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看朱元璋以及他的子子孙孙,直到明朝寿终正寝。

在历史长河中,明朝三百年的历史不长不短,处处显露出江湖险恶,世道沧桑。可以说,明朝三百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朱元璋的苦难家史。

2

在书的第二章,有这么一句话,这句话绝对不会是朱元璋说的,只不过是作者当年明月对朱元璋一生的经典总结而已。

但这句话足以体现出朱元璋的性格,符合他处事之道。朱元璋的座右铭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这句话挺有意思。所以在以后八年中,特别是当我第三次来看这本书时,我首先要找的就是这句话。

为什么对这句话刻骨铭心?我感觉它非常和现实相吻合。

在如今充满铜臭气息的社会,自私、贪婪在许多人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不知道书友们在看这本书时有没有记住这句话?又会从这句话中感悟到什么?

3

当年明月这本叫做《明朝那些事儿》一书我前后看了四遍,现在再看算是第五遍。读每一遍又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有些书友或许怀疑,这本书哪里值得看多遍呢?

不是本人炫耀,也非无书可读。我对作者流畅的描述、诙谐幽默的语言将明朝三百年的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所花费的心血之巨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我对当年明月是非常尊敬和崇拜的,同时,书里所讲述的人物都非常生动,栩栩如生。我将借助一些资料,和大家再具体探讨一些关键人物,算是延伸探讨吧。

书中提到的那个脱脱宰相生平事迹也很值得大家一看,特别是脱脱忽上忽下先后做了两任宰相,最后被奸人所害,不但老命玩完,全家跟着受牵连,就连经营了一辈子的财产都悉数充公,成了真正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奸诈小人自古就有,英雄豪杰也无处不在。我们在用现代的眼光看待历史,用现代思维去评说历史人物的时候,才知道红尘中的你我只不过是一粒沙尘,风一吹便了无踪迹。

我们看每一部书,去见解书中人物的过去和现在,无非是希望能从他们身上找到或发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至于其他都不重要了。书友们以为如何?

生在红尘中的我们都离不开人间烟火,也免不了一些庸俗的缠绕。倒不妨调整心态,定心尽力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孝父母,尊长辈,对儿女尽我们当尽的责任,让每个家庭都放射出温馨和谐的、快乐幸福的光芒。而其他似乎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4

王振何许人也?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土木堡之战里告诉你:他是司礼监,也是当朝皇帝朱祁镇的老师。

那么司礼监又是个啥鸟官?当年明月又告诉你:他是伺候皇帝的太监头目。

这个人啥情况?当年明月进一步告诉你:他从前就是个学艺不精的学官,后来混成了宦官。此人占着自己是皇帝的老师,所以就甩开膀子到处整人,想整谁就整谁。

土木堡之战开始后,把战争等同于街头黑社会斗殴,双方手持西瓜刀对砍,谁人多势众谁就能赢的家伙,竟然怂恿皇帝率领二十万大军去攻打蒙古老将也先。

更可笑的是,此人还当上了二十万大军的统帅。

之后,王振太监凭借自己身残志不坚的死无谓精神,踏上了出征之途。

再往后,便以错误的开头,用错误的结尾,饱含死不认错,死不改悔的态度,坚持把自己的错误进行到底,结果二十万大军被也先三万人杀了个片甲不留。

朱祁镇皇帝做了俘虏,自己也被护卫将军樊同志一个大铁锤砸碎了脑袋。对这个结果,当年明月的评价是:

一个人犯错误不难,难得的是从头到尾都犯错误。王振犯错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难怪后人唾骂。再用作者的话说:一个人最可悲的不在于被骂,而在于骂无可骂。

对死太监王振,我真的、真的是无骂可骂了,啊呸!

明朝读来颇有趣(读后感)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未经作者许可,谢绝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朝读来颇有趣(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