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镇北洋军,袁世凯最器重此镇,士兵敢打洋教官耳光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五十七):来而不往非礼也。

光绪三十年,日俄战争在清朝的东北地区大打出手。袁世凯果断嗅到了时机的成熟,上书“边防吃紧,兵力不敷分配”,建议在全国成立新军三十六镇,更重要的是“先在北洋成立六镇”。毕竟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清廷的庙堂之上亦深惧愧对列祖列宗,这事儿“就被安排上了”。袁世凯先将北洋新军原有的“左、右”两镇募足兵员,正式成立北洋军“第一”和“第二”两镇,以王英楷和吴长纯分任“统制”。其后又将开往天津维持秩序的“巡防营北段”扩编为北洋军第三镇,以段祺瑞为统制。接着又将原有的“武卫右军”与北洋新军混编,成立了北洋军第四、第五两镇人马。

六镇北洋军,袁世凯最器重此镇,士兵敢打洋教官耳光_第1张图片

其后,王士珍被委任第四镇统制,原先的第二镇统制吴长纯调任第五镇统制,而原先第二镇统制的继任者为吴凤岭,此时第六镇北洋军似乎该登场了。然而北洋军中却来了“插班生”,也就是两年前袁世凯编练“北洋常备军”时,清廷挑选了京畿周围的“八旗兵”拼凑出四营人马,称为“京旗常备军”,驻扎在保定,由清朝皇族直接统率,其后也在交到了袁世凯手上负责训练,但是铁良作为会办,候补五品京堂那晋襄办营务,这意味不言亦明。光绪三十一年,“京旗常备军”大加扩充,于是年五月编制成“镇”,以凤山为统制,曹锟和朱泮藻分任协统,负责拱卫清朝京畿地区。

六镇北洋军,袁世凯最器重此镇,士兵敢打洋教官耳光_第2张图片

但是适逢清廷“统一营制饷章,新军也统一番号”,这支清朝皇族的“京旗常备军”自然得名列前茅,称为“第一镇北洋军”,而其余各镇的北洋军番号不得不“挪位置”,这时也能看出袁世凯的器重与偏爱,第一镇改称第二镇,第二镇改称第四镇,而第三镇的番号维持不变,自此“北洋六镇”正式建成,全军兵力近七万人,睥睨天下各路兵马。袁世凯最器重的第三镇北洋军,也确实够给力,无论是解局南方军“迎袁南下”,亦或是对阵西南军阀的“护国军”,都是实打实地卖力气。毕竟第三镇的前身“巡防营北段”是袁世凯建立北洋军的“老本钱”,其中“各级领兵官佐随袁最久”,士卒鹰扬尚武。

六镇北洋军,袁世凯最器重此镇,士兵敢打洋教官耳光_第3张图片

最终,在光绪三十一年驻防娘子关时,一次举行会操,有一士兵被洋教官“掌颊”,此人性格刚烈,在清朝连庙堂重臣都是只知“磕头如捣蒜”,一位普通士卒竟然没有“谈洋色变”,反而立即回敬了一个老大的耳光,打得那位洋教习面红耳赤,不禁冲冲大怒,要办该镇“统制”以“管教不严”之罪,因此段祺瑞被撤职,袁世凯派遣日后的“干儿子”段芝贵继任统制,不久此事渐于平息,段芝贵外放黑龙江巡抚,袁世凯又让段祺瑞复任第三镇统制。从袁世凯对第三镇的器重可以看出,当清廷往北洋军中掺沙子时,心机似海的袁世凯也在见招拆招,培养自己的势力,打造一支“只知有项城”的劲旅,这也是日后问鼎中原的本钱。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上册、《菜根谭》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镇北洋军,袁世凯最器重此镇,士兵敢打洋教官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