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小词本是歌筵酒席之间歌唱的爱情的歌曲,但是经过士大夫文人之手,发展着发展着便逐渐有了深远的含义,为什么呢?因为词从民间经入文人诗客之手,出现了这样几个不平凡的人,他们的学问,他们的修养,他们的身世遭遇都是不平凡的,不是普通的文人墨客可以相比的。他们一下子无形之中就将小词的内容扩展了。
那么这些不平凡的人都有谁?北宋晏殊、欧阳修、苏轼。而北宋之前有韦庄、冯延巳和李煜父子。
其中韦庄、冯延巳、晏殊均是宰相,欧阳修官至副宰相,苏轼虽仕途不畅,但其直接影响和改写了词史的发展。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所以歌筵酒席的小词逐渐融入了这些人的品格、修养和感情。于是在写词时,不知不觉就流露出了一种境界。
冯延巳词的意境是什么?冯煦说冯延巳的词“上翼二主,下启晏欧”,二主就是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晏欧就是晏殊和欧阳修。那么冯延巳的词对北宋词风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孟子曾经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思是说,我们读一个人的作品,是不能和这个人独立的。所以我们在分析冯延巳词的时候,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冯延巳这个人。
我们说冯延巳是南唐宰相,但注意,他其实没有什么政治才干,他能官拜宰相,完全是因为他和中主李璟关系好。
冯延巳在南唐开国时,因为多才艺,被南唐烈祖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冯延巳比李璟要大十几岁,所以当冯延巳20多岁,李璟10多岁的时候,两个人便已经交往密切。后来李璟被封作吴王,冯延巳就跟着去了吴王府做掌书记。再后来,李璟做了皇帝,冯延巳自然也便一步步官至宰相。
冯延巳有一首词《谒金门》,里面开篇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南唐中主李璟读了就开玩笑问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这表面看是开玩笑,但是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君无戏言。冯延巳虽是宰相,但毕竟是臣子,而李璟贵为皇帝,却拿臣子的词开玩笑,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确实写得好。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冯延巳和李璟的关系不一般。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谒金门》
可是君臣的这段对话,正好表明了冯延巳词风的特点,风吹动了春水泛起涟漪,诗人的心也随之动荡。这是一种感情的意境。
每个词人都有他特别喜爱的牌调。如韦庄的《菩萨蛮》五首,冯延巳的《鹊踏枝》共十四首。“鹊踏枝”又名蝶恋花、凤栖梧、卷珠帘等,冯延巳的众多词中,以这十四首《鹊踏枝》写得最好。清朝词学评论家王鹏运说,他从小就非常喜爱冯延巳的这十四首《鹊踏枝》。足见其艺术影响力。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叶嘉莹先生说,冯延巳的词有直接的感动,又不受情事的局限。这首词表现尤为突出。
首句“谁道闲情抛掷久?”说了是与心爱女子分别的忧愁吗?没有;说了是思乡之情吗?没有;说了是国仇家恨吗?也没有。诗人只说是闲情,就是一种莫名的,一种无端涌上心头的情绪。这就是闲情。对这种闲情,他是怎样的态度,很享受吗?不是,他想抛掷这些闲情,他很努力想要抛掷这些闲情,但是没有成功,“抛掷久”尝试了很久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呢,因为前面有“谁道”二字。所以这句话冯延巳绕了几个圈就是说他内心闲愁挥之不去。但他不直接说。要绕几个圈子。冯煦谓之“郁抑怆恍”。
所以下一句他就说,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为什么春天来了,惆怅也就随之产生了,因为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但是春天太短暂,所以春天在诗人、词人眼中往往多了几分感动。有很多伤春悲秋的诗词作品。但是我们不能说冯延巳这是伤春悲秋,因为他只是一种惆怅,不是一种悲伤。李后主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但李煜说的是离恨。那什么是惆怅?惆怅还是一种感受,一种莫名的感受。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一句与杜甫诗句“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还有花在你眼前,你就尽情欣赏,就算已经沉醉了,也不要推辞。就算镜子里那原本红润的面容,已经日益清瘦了,也不关心。因为早晨的寒雨晚上的风,都可能让花凋零。所以有花的时候就要欣赏它。诗人都是敏感的,都想留住这些美好的事物,可是他们也自知留不住的,于是更添了几分闲情和惆怅。
“不辞镜里朱颜瘦”,这里还可以看出冯延巳这个人物的悲剧性。我们说有的人从出生开始就没得选,冯延巳就是这样。前面说到他官至宰相,但他并无宰相之能。五代十国间,南唐只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打又打不过,不打就等于坐以待毙。所以主战还是主和是个很大的问题,而冯延巳是宰相,自然是背锅的那个。于是一次攻打福建失败了,其中牵扯冯延巳的弟弟冯延鲁,然后冯延巳就被政党攻击,冯延巳就引咎辞职,被罢免了宰相。所以冯延巳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这是从他出生就注定了的。
在这里他说他不惜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日渐消廋,是说他努力奋斗努力挣扎了,而且是不惜,但是他没有成功,他还在苦苦挣扎。他在写这句的时候,一定有这样的意思吗?未必,但是我们说了词的发展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了一种境界,一种品格。那么他就一定没有这样的意思吗?也未必,因为冯延巳的词就是这样,不明着说,就像冯煦说的那样“郁抑怆恍“,这就是冯延巳词的意境。
下阕还是写闲情和惆怅,但是有了不同但区别,是新愁。结合首句“谁道闲情抛掷久?”就知道,他的闲愁是一直堆积的,所以他说,为什么年年都有,这也是他内心的一种反省和挣扎。“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这里又是冯延巳悲剧人物的体现,一个“独”字和“满”字,足见其内心孤寂和凄寒。而路上的行人都回家了,每个人都有了归宿,唯独他没有,他独自站在没有遮蔽没有屏障的小桥上,为什是小桥,桥下流水,水流湍急的地方,风会更加寒冷。而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前面我们说了,他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官至宰相,但他不具备宰相之能,所以他遭受了来自不同政党、不同政敌的攻击。
但是这首词到最后,都没有说他的闲情是什么?他的惆怅是什么?没有说,他写的就是一种感情的意境。这种闲情和惆怅,后世的人可以结合他的生平、他的遭遇、他的经历去联想,未必对,也未必错。因为他没有明说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冯延巳被罢免了宰相,出任抚州节度使。在抚州任职数年,虽没有什么政绩。但是抚州在江西,统辖的几个县中有个临川县。临川这个地方,在北宋出来了两个了不起的宰相,也是很了不起的词人——晏殊和王安石。
尤其是晏殊,从少年就喜欢歌词,尤其喜欢冯延巳的歌词,这不得不说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而且后来晏殊做主考官,选拔了另外一个人才,就是欧阳修,巧合的是,欧阳修祖籍是江西的。而更巧的是后来欧阳修又选拔了一个人才,就是苏东坡(苏东坡对词史的发展的影响前面有文章专门提到了,这里就不赘述了。)所以中国的小词经过冯延巳、晏殊、欧阳修几个人发展后,他们的那些不平凡的经历、不平凡的学问和修养就不自觉流入词里面了,于是词的境界就逐渐宽阔了。
而苏东坡、秦观、辛弃疾等人能取得后来的成就,莫不是因为有前人的耕耘和铺垫,他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冯延巳开北宋一代风气。更具体点是刘熙载在《艺概》中说的:“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而晏殊、欧阳修对北宋词坛的影响不言而喻。
所以,冯延巳的词不仅写得有境界、有意境。更重要的是,在中国词史发展历程中,冯延巳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直接影响了北宋词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