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蓝音久儿
2016.7.6
午饭后,打开窗户,外面雨已经停下,在这片被烟囱包围的西厂门,空气中难得有种湿漉漉的清新。
我决定下楼走走,去拍一拍这片我生活了三年的地方——西厂门。
从2013年搬到这里,已经度过了近三年的光阴。平日里买菜都是在西厂门农贸市场,平时散步去太子山公园也是从农贸市场穿过。它位于原西厂门商场的后巷,对于老一代大厂人来说,这是最熟悉不过的地方。在70年代左右,十村商业街还没有形成的时候,西厂门商场是大厂最热闹而又繁华的地方。因为它太靠近厂区,污染严重,大厂的商业重心开始渐渐转移到十村新华路一代。在2012年7月,因区划调整,西厂门街道被合并,原西厂门街道、原卸甲甸街道、原山潘街道合并,成立了新的大厂街道,西厂门街道也正式成为了历史名词。
如今没落的西厂门,已经破败不堪,它像一位被人遗忘的老者,带着沉重的伤痕,承载着老一代大厂人的记忆,在周围林立的高楼里勉强的呼吸。
除了周围新小区,走在巷子里,很难见到年轻人的身影。这儿的店铺也大都是开了十几年甚至三十年多年的老铺子。
卖油条馄饨面条早点、小吃铺,老式的发廊,毛线店, 棋牌室、杂货铺、裁缝店,很多的店铺都还是用以前旧的木门和木板,门头上的布也有很多损坏,有的甚至只是手写个牌子作为店铺的招牌。当街头的移动营业厅变成了包子铺又变成如今的烤鸭店、当一家家新开的店不断的转让易主,这些老店依然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它们的主人很多都是年过半百的老者,守了几十年的老铺,挣钱已经不是唯一目的,更多的是曾经的老友相聚,店铺已经成为一个聚会话家常的地方。
我走在路上,拍拍停停,经常会有人问我,你在拍什么,拍这些做什么。面对陌生人的镜头,人们总是有一种隐私被窥探的不安全感,于是警惕又带着些许好奇的疑问一个接一个的蹦出来,当我真诚的说明来意,又开始放下戒备,热情的和你诉说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经常有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渐没落的西厂门随着老一代大厂人的老去,那些曾经繁华的记忆也将逐渐消失。窗台上悠闲打盹的猫咪,门口纳凉的老人,走街串巷的手艺人也最终成为一张张泛黄的相片,封存在脑海里。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西厂门。
拍摄区域:西厂门农贸市场几条街道及周边居民区(吴家洼社区)
拍摄时间:2016.7.6下午
拍摄者:蓝音久儿
拍摄器材:小米Max
1.中午的菜场并没有什么人,农贸市场门口偶有一两个摊位没有收摊回家。
2.市场尽头是几易其主的超市,新的超市也快开业了。
3.地面上还残留着上午卖菜留下来的菜叶等垃圾。里面是居民区,都是老一代大厂人的自建房。
4.早点铺。
5.一些开了几十年的老铺子。
6.毛线店里打牌相聚的老人,旁边的小鸡们在自娱自乐。
不管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打牌似乎成为了首选的娱乐消遣的聚会方式。
7.午后,一位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的阿姨。
8.路边破旧的小报亭,卖报纸的阿姨,在报亭里养了一条小狗,她说:“这条小狗有一个月大。”
9.在大厂很有名气的西厂门小肠面。这一排面店也都是开了几十年的老店。很多老大厂人爱到这儿吃,不过对于年轻人来说,就餐环境总觉得不干净。现在有几家已经重新装修,改善了就餐环境。
10.平日里去公交站台经常走的一条路。有一片已经拆迁。没有拆迁的老房子屋顶因为潮湿,垂盆草长得茂盛。
放假回来的儿童,在欢快的玩耍,给这片被遗忘的角落增添了些许生气。
电动车上,一只黑色的猫咪睡的正香。
11.去公交站台要经过的路口,这条不长的路上摆满了摊位,大都是拖鞋、手套、衣服等日常用品。另一边则是棋牌室和一些住家户。虽然经常路过,但这三年以来我从未在这条青石板路上走过。今天是第一次走。
12.这两位坐着的阿姨,一位姓王一位姓李。她们说,这条青石板路在她们俩小时候就存在,大概是一九五几年就铺上了。她们的店也已经开了三十多年,现在西厂门很多人都搬了出去,人流量越来越少。来这儿的都是以前的老居民。
13.去太子山公园要穿过的一条巷子。两边还都是以前的住家户。自己盖的小门楼,葡萄枝蔓爬满院落。窗台上打盹的猫咪,发现我走到身旁后,也只是慵懒的把眼睛睁开看了一眼,然后又继续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