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一个新闻,说是一个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因为骨折后留疤得了抑郁症,继而对表弟的一双儿女痛下杀手,被判无期徒刑。
从教师,到阶下囚,抑郁症是罪魁祸首。
1
去年,接到很久不联系的大学同学电话,寒暄了几句后,聊到各自的母亲。
她说,她的妈妈得了抑郁症,不仅抑郁,还有躁狂,冲动的时候拿着菜刀追着爸爸,伤心的时候一个人躲在房间不出来。
她妈妈才60多岁,别人的妈妈这个年纪还在跳广场舞,活得很潇洒。
有一次,她妈妈在做饭,她刚走进厨房准备帮忙,一把剪刀扔过来,差点插中她的心脏,那时发现,自己离死那么近。
带着妈妈去看医生,医生问她妈妈:有哪些症状?哪里不舒服?有没有想过自杀?有没有想过死?
她妈妈回答:有。
当时她的眼泪就下来了。
她不知该怎么办?
曾经以为,抑郁症离我很遥远,只有崔永元、张国荣这些明星才会有。
蓦然发现,不仅电视剧里越来越多,新闻上越来越多,连自己身边都越来越多了。
抑郁症被喻为“心灵感冒”,它到底有多可怕?
2
我的同事小于,长得个头娇小,眉清目秀,皮肤白皙,看起来是一个小家碧玉。
刚到单位的时候,觉得她性格特别好,温柔、善良。
有一天,她突然跑到我的办公室,说了句:
我真的难受死了!
没头没尾的话,把我吓了一跳。
因为本身不熟,没敢去细问。
后来,同事告诉我,她曾经因为抑郁症,休了好几个月的假。
可能天气变化,最近又有点犯了。
我们在上班的时候,她每个办公室来串门,
是那种在门口往里张望,却并不进门。
上班上着上着,她会突然去洗脸、洗头、吹头发,
除了工作,她常常找一些事情来做,仿佛要把不愉快的感觉赶走。
领导曾经找她谈话,却也解决不了问题。
同事也退避三舍,她成了我们单位的另类,谁也不敢靠近她。
3
数据显示,30年间,报告的抑郁症发病率暴增10-20倍,现在仍然呈上升趋势。
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
但我国对抑郁症的医疗防治还处在识别率低的局面,地级市以上的医院对其识别率不足20%,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同时,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事件)已开始出现低龄(大学,乃至中小学生群体)化趋势。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显示,抑郁症就在我们身边,而那些被医生识别,正在进行治疗的人,是运气的。
还有很多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生病了,
他们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进而放弃生命。
比如“抑郁症女子发生口角后跳楼身亡”,“五旬老师因工作压力刺死18岁女学生”,“抑郁症女子在南京自杀获救”等等,甚至有的母亲产后抑郁抱着小孩跳楼自杀。
抑郁症的病因,很复杂。
用精神分析来解释,大概就是超我压抑住了本我,自我无法维持平衡,本我无法释放。
心理学老师说,我们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抑郁症的人,就是忘记了怎么与自己和解。
或者说,他们也想与自己和解,但是做不到。
因为涉及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对待抑郁症患者,
不能总是说:你就是想不开啊,你想开点就好啦。你就是想多啦,不要想这么多。
等等自以为是的话。
不但对他们没有帮助,反而加重病情。
如果不知道怎么办,
就以平常心对之吧。
不要刻意关心,也不要刻意疏远,保持正常的交流与沟通。
给他们一个安全的环境。
4
同学的妈妈,还是幸运的,医生确诊后,住院2个星期,病情稳定了。
回家继续服药,随着家人的关心和照顾,慢慢恢复正常。
听说现在正在帮着带外孙子呢!
我的同事,因为病因有些复杂,目前病情还是有些反复,
但是她能够做到正常上下班,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们也正试着给她营造宽松的环境,尽量不给她任何负担。
我们有时候,会和自己较真,和自己斤斤计较。
其实,学会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一面,
接受自己也会受伤、会放弃、会做不到。
我们没有必要成为别人口中的谁,
也没必要追随别人的眼光、脚步
学会坦然面对自己,
可能压力少一点,
心情就舒畅一点,
人生之路也会顺一点。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