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闲读:“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最经典的《唐诗三百首》的选本,也是销量最大的选本,当属蘅塘退士的选本,我们平常经常说的一句关于唐诗的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其实也出自于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书影)

蘅塘和退士都是孙洙的号,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江苏无锡,祖籍安徽休宁 。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孙洙当官多是县一级的父母官,除了勤政爱民之外,他在任知县期间,鉴于当时通行的《千家诗》“工拙莫辨”,他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以“蘅塘退士”署名的《唐诗三百首》终告完成。

这个选本的《唐诗三百首》选入75位唐代诗人及2位无名氏的诗作共310首。刻印时又补入了杜甫的《咏怀古迹》3首。由于所选作品体裁完备,风格各异,富有代表性,又通俗易懂,刊行后广为流传,“几至家置一编”,可见其普及程度,后世所谓的《唐诗三百首》也基本上多是从孙洙这个选本来说的。

今天我们来说《唐诗三百首》里的第一首诗,就是这首《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像)

这首诗的作者是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张九龄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孙洙选本把张九龄的这首诗选为《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原因可能是以下四个原因的综合考虑:1、张九龄属唐早期诗人;2、张九龄的做到了宰相这样的官位;3、张九龄的人品。4、这首诗的文学水平。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为李林甫所谮,被罢相贬谪,遂后,张九龄作了《感遇》诗十二首,这是十二首里的第一首。

开篇是一对整齐的对偶句,写了两种文人认为极高雅的植物:春兰和秋桂。诗人是广东曲江人,这个地区多生桂树,诗人触景生情,为了与桂互文,又写了兰,兰写兰叶,桂写桂花,但其实又都指兰与桂的全株,葳蕤,写兰,兼具茂盛和纷披之意,一到春天,兰草迎春勃发,换肤无限生机;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由皎洁明净的感觉,因此用“皎洁”二字,写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诗人用两句工整的对偶句,写了两种文人喜爱的植物。

(兰叶春葳蕤)

这两种植物,不论是兰也好,桂也好,遇到她们适合的季节,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她们“自尔为佳节”,适应自己的季节,不去攀附别人,只要气侯条件合适,不需要媚好权贵,就能勃发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兰和桂的气节,也是诗人的气节。当然,前四句,着手点还是兰和桂两种植物,看似直观描写,却又隐约写出兰与桂的生命态度。

第五句,诗意陡转,转向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美人并不是指美丽的女人,而是指美好的人,是引兰桂风致同调的隐逸之士。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芳,因而发生爱慕之情。“闻风”二字来自于《孟子.尽心》:“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元夫廉,懦夫而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因为感受到美好的东西而改变自我的追求,可见美对人的教化感应作用。“坐”,因而。美人因为兰桂的特质而受到感召,改变自己的品质。美人所以为美人,品质本身就是好的,而与兰桂品质相映,心生欢喜。

(桂华秋皎洁)

最后两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林栖的美人既然闻风相悦,那么,如果兰桂有知觉的话,应当是很乐意让这些美人来折花欣赏了。但是草木自有他的品质,并不是为了让美人来折的。贤人君子们像兰桂一样,他们洁身自好,努力进德修业,只是尽他们做为一个人的本分,并非是为了借这些来博得外界的赞誉、提拔,求取功名富贵。这才是全诗的重点。

古体诗相对于律诗来说,往往长篇大论,极尽铺排,但这首诗却只有八句,算是极短小者,但这短短八句,每两句一个节奏的起承转合各有交待,结构严谨,意尽词尽,全诗无一字落空,而表现手法上,用了比兴手法,从草木写到美人,又回到草木喻人,咏物背后,又言高洁之志趣,但这一切,又不像一般的咏物言志诗咏物是咏物,言志是言志那样生硬剥离,而诗人这首诗,都平平道来,像是在讲一个小故事,咏物言志浑然一体道理只是随着故事慢慢流出,没有丝毫的生硬之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诗闲读:“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