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笔记--脑室外引流管的十大护理要点(原创)

        近期收治了一名颅内肿瘤占位病变的患者,如期顺利开展了手术,术中安置了脑室引流管,返回病房后引流3天后顺利拔管,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可下床适当活动,无不适。故特总结归纳脑室引流管的十大护理要点,以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正。

天使笔记--脑室外引流管的十大护理要点(原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是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脱出是脑室引流成功的关键:在无菌条件下接引流袋,并将其悬挂于床头,引流管口应高出脑室平面10-15厘米或遵照医嘱,切不可随意移动引流袋的高度,位置过高影响脑脊液引流,使颅内压增高,过低使脑脊液流失,导致颅内压低。适当限制病人头部的活动范围,护理操作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勿将引流管固定在床头,以免头部转动时引流管拔出。一旦引流管脱出切不可将其插回脑室内,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并协助医生处理,若为连接管接头处脱开,应及时关闭引流管上端,在无菌操作下迅速更换一套脑室引流装置。意识清楚的病人一定给于交代清楚该引流管的重要性,取得配合。意识障碍的病人则一定给于陪护交代清楚注意事项以及遵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严防非计划性拔管。

      二是控制引流速度: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过多过快。伴有脑积水者,可因快速引出大量脑脊液,使脑室塌陷,在硬脑膜与脑或颅骨内板之间产生负压吸附力,引起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血肿;脑室系统肿瘤者,可因一侧脑室的突然减压,使脑室系统压力的不平衡,引起肿瘤内出血;后颅窝占位性病变者,可因幕上压力的突然减低,诱发小脑中央叶向上疝入小脑幕切迹。因此,引流量应控制在每日500毫升以内,若有引起脑脊液分泌增多的因素(如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加,同时注意预防水、电介质失衡。引流管道是否夹闭观察以及引流的速度请遵医嘱处理,护士及家属切忌自行给予开关及调节引流速度。

      三是观察引流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日引流液可略为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引流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血性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脑室出血;若引流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表示存在颅内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

   四是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给予处理。常见原因有:Ⅰ颅内压过低:若将引流瓶放低,有脑脊液流出则可证实,仍将引流瓶放回原位即可。Ⅱ关口吸附于脑室壁:试将引流管轻轻旋转,即可有脑脊液流出。Ⅲ小血块或挫碎的脑组织堵塞:可在应该消毒后试用无菌注射器轻轻抽吸,切不可高压注入液体冲洗,以防管内堵塞物冲入脑室系统狭窄处,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Ⅳ引流管位置不当,应请医生确认(摄X线片),调整引流管的位置,直到有脑脊液流出后重新固定。

      五是准确记录引流量:每日定时按无菌原则操作记录总结脑脊液引流量,不可逆行引流,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护士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曲折应及时纠正,防引流管堵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如果引流用的是防逆流瓶,不需要每日更换引流袋。引流瓶以上的部位,如果没有异常分泌物,不需要打开。需要更换引流袋时遵照医嘱执行,严防颅内感染,班班交接清楚引流量,性质及性状,未引流出脑脊液及引流量超过范围均要及时发现,分析原因,及时处理。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交待到位。

      六是注意区分引流管性质,是创腔引流管还是脑室引流管,标识清楚,固定稳妥。有的患者可能是三到三根引流管,那么性质的区分对护士来说特别重要,因为不同的引流管要求(高度,位置,引流速度,是否更好引流袋)均不一样。脑室引流管引流是脑脊液,创腔引流管引流的是血性液。

    七是遵医嘱在无菌操作原则下留取脑脊液标本,及时送检。

    八是严密观察该病人病情变化及尿量,及神志瞳孔,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准确评估GCS评分,特别是血压及颅内压监测情况,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尿道口护理,心理护理,防压疮及坠床。

      九是按期拔管:开颅术后一般引流3-4日,不宜超过5-7天,因引流时间过长,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拔管前1日,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入病人无头痛、呕吐等症状,即可拔管,否则,重新放开引流。拔管后,应观察切口处有无脑脊液漏出。遵医嘱复查CT.

      十是严密观察病员拔管后的意识及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注意并发症(颅内感染,颅内出血,脑疝,气颅)的观察及预防措施,准确记录出入量,如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出现“两慢一高”时及颅内压增高“三主征”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使笔记--脑室外引流管的十大护理要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