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习“心的世界”有感随笔(一)

1、认识自己

反观自心,问一个问题:自己能否真正认识自己?

唯识学习“心的世界”有感随笔(一)_第1张图片

我给自己的回答是,不能。实际上这种说法出现了两个“我”,“我”认识“自己”,这是有问题的。如果把两个我分别看做是一个“主观”的我和一个“客观”的我,用这个主观的我去认识这个客观的我。假如说这个客观的我就如同外界其它的事物一般,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在里面,而这个主观的我是否能够足够“客观公证”的去认识呢?回答还是不能。因为主观去认识的这个“我”本身就有各种问题,比如已有的知见、烦恼、情绪等,这样怎能去认清自己呢!就像在实验室做实验,用仪器去观察一个微生物,假如这个仪器本身就有问题,那得出来的结果自然也是不准确的。

认识不清的原因,经常是眼光短浅,只看得到眼前的、局部的、片面的、表象的东西,看事物不周全、不系统。比如看一颗树,靠得太近只能看到树干、树枝或树叶,不能看到整棵树的完整性;靠得太远又看不清是什么树。所以,需要事先对关于这颗树的知识有所了解,才能认识清楚是什么树。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树”吗?回答是,经常遇到。比如前些天我在网上看了过多的负面消息,心里就忐忑不安,各种担忧,以为要世界大乱了。而实际上是,自心放大了局部的问题,认识片面,看不到全貌,而导致自己心生烦恼罢了。所以,认识不清楚会导致种种冲突。如果认知、所思、所想,常常自我矛盾,久了就会得病,得心病,焦虑、彷徨、烦躁、对他人怀疑、猜忌,导致自己分崩离析,把握不了自己。

认识自己,通过认识自心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外境。如果连自己都认识不清自己,那么对外境的正确认识也就谈不上。反过来说,如果外境认识不清,那说明内心也是模糊的。比如,当所面对的外在事物出现问题时,容易去埋怨别人、观别人的过,而不会认为是自己有问题。比如前天我先生和我开车在路上,他赶时间一路车开的很快,当他看到有车挡在他的前面缓慢行驶时,是非常的不高兴,开始埋怨说那个开车的人一定在看手机或打电话,这越想越让他觉得气愤,烦躁之情露于言表。而站在我的立场看,我认为是他的不对,不是人家开车慢,是他开车太快。他对别人的埋怨,以及他自己产生的烦恼情绪,又让我对他的行为很反感,从而我的烦恼情绪也升起来了。就这样,我们总是在一环扣一环的去埋怨别人,认为别人有错,而没有从自心的角度来看,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了。也许我看到了我先生做得不对的地方,认为我对他的判断是正确的,所以我开始去埋怨他。而此刻我对自己的认识也是不清楚的,也可以说根本没有“回光返照”去认识自己。一句话说的好“只要感觉到烦恼产生了,那一定是你自己有问题了。”我的问题在于我一直拿着一根标尺去对准他,如果他的言行举止超出了我的标尺范围,那就会让我觉得不愉快。可是,人和人之间是多么的不同,就像是你认为很严重的一个问题,也许在别人那里就是不是个事。拿个标尺或框框去要求别人,实际就是对自己和外境的认识不清,实际是框住了自己。

唯识学习“心的世界”有感随笔(一)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无心造成的,“无心”是对自己和外境的感知都不敏感,认识不清;无心说明愚痴。不能系统、完整、清楚地认知事物,是因为没有心力,内心没有力量去缘更多更广的境界,力量不足。为什么会力量不足呢?因为内心有烦恼,内心不灵活,缺乏对外境的辨别力、决断力。

学习“唯识”能帮助我们真正认识自己。内容包括:如何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心的方法、过程、状态、结果,认识的结构、系统性、完整性等,是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期待进一步的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唯识学习“心的世界”有感随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