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娱乐圈风波乍起,崔永元手撕冯小刚,曝光范冰冰阴阳合同,赚足了观众眼球,可有位老人却默默的捐了1857万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国人都认识范冰冰,却鲜有人知道她。
她是古典文学专家,诗词的女儿,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亦是引人走入诗词世界的摆渡者。
她是叶嘉莹,半生流离却才华四溢,尝过世间百苦仍能修出一颗慧心春风化雨。
人民日报评论她:为中国诗词之美吟哦至今,更活成了人们心中的诗。九十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诗词养性,先生风骨为明证。
总理赞她:心灵纯净,志向高尚,诗作给人力量,多难、真实和审美的一生将教育后人。
这些荣誉于她而言只是浮云一片。
如今她94岁啦,虽然满头华发,可言行之间透着铅华洗尽的优雅。
美人在骨不在皮,看了她,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
从唐诗宋词里走出来的女子
1
民国时期,出了不少惊才绝绝的奇女子,比如冰心、凌叔华、林徽因,再比如叶嘉莹。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户书香门第。3岁读书写字,可以说,诗词是她童年的玩伴。
三岁时叶嘉莹(中)与小舅及大弟合影
在古典文学的气息里长大的孩子,自带一种从容不迫的大气感,叶嘉莹就是这样的女子。
谈诗论画的日子没过多久,叶嘉莹念初中时,太平洋战争爆发,北平沦陷,父亲随政府南迁,从此失联。
命运也格外的苛待她,17岁那年,母亲被查出肿瘤,后因术后败血症离世。
文人都喜欢用诗词来寄托伤感,叶嘉莹也没免俗,“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天悭”,读起来都让人心伤。
出身极好,天分还高,可惜命运捉弄,一次次把她推向悬崖。
初遇贵人,名师引路
2
母亲死后,叶嘉莹带着弟弟在沦陷的北平,靠吃馊掉的饭菜果腹。
直到1941年她考上了辅仁大学国文系,遇见了名噪一时的国学大师顾随。
她拜入了顾随的门下,跟着顾随学习,天分高还刻苦的叶嘉莹很快成了班里的尖子生。
说实话,后来叶嘉莹在古典文学上有如此高的造诣,多亏恩师的点拨。
叶嘉莹与顾随(前坐者)及同班同学在顾家合影
名师出高徒,叶嘉莹毕业后,因为课上的好,同时被北京3所聘请为语文老师。
1947年,顾随写了封信给她“我所有的才能,你都学到了。而且我希望你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叶嘉莹一股脑的钻进诗词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她不知道,这时,有一个人正慢慢的走进她的生命,以摧枯拉朽的架势改变着她人生的走向。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3
遇见赵东荪,是叶嘉莹最大的劫。
他们是在同学聚会上认识的,看到叶嘉莹的第一眼,赵东荪就爱上这个遗世独立的女孩。很快就对叶嘉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不惜为她丢了工作,来了北京。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叶嘉莹哪里懂爱情,心想:他人不错,甚至为了自己还丢了前程,不能撇下他不管。
1948年,叶嘉莹放弃了北平的工作跟着赵东荪先去了南京结婚后又迁居台湾。
刚在台湾安定下来,大女儿还不满周岁,台湾白色恐怖爆发,丈夫因思想激进被抓,她跟女儿被审查。
被放出来后,丢了工作,也没有栖身之所,丈夫生死未卜,无奈之余,她借住在亲戚家,一边工作一边四处打探丈夫的下落。
盼了3年,好不容易把丈夫盼回来了,可谁曾想到昔日千依百顺的丈夫变得暴躁易怒,稍有不如意,就对叶嘉莹拳脚相加。
为了撑起这个家,她一天上九个小时的课,回家之后还要操持家务,照顾女儿,最后得了哮喘。
最难过的时候,她想一死了之,好在王安石一句“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再次救赎了她。
她换位思考,就像一个得道者,体谅丈夫的脾气,欣然承受。
成年人的世界,不会有容易两字,打不倒你的都能成就你。
年逾半百,痛失爱子
4
44岁那年,叶嘉莹被公派到美国讲课,顺手还拿了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学资格。
在国外教学期间,为了能用英语把中国文化讲的更加生动,她疯狂的专研英语。慢慢地,她发现,诗词可以跨越国界,不少学生也因她爱上了中国文化。
在她以为一切都慢慢好起来之后,生活又给了她致命一击,1976年,大女儿跟女婿出了车祸,双双离世。
老来丧女,叶嘉莹把自己关在家里,写了10首《哭女诗》,字字泣血,句句断肠。
至此,她彻底看开。
世事无常,明天跟意外到底哪一个先来,没人会知晓。
既然无法控制,为何不珍惜时光,利用有限的时间做无限的事业。叶嘉莹明白了,“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
她要回国,把自己交给诗歌,交给亲爱的祖国。
以身报国的女先生
5
1977年,叶嘉莹去了南开大学教书。
得知她定居南开的消息后,仰慕她的文人墨客甚至联合南开大学专门为她盖了一座“迦陵学舍”。
许多古典文学爱好者慕名而来,有人还听到不肯下课。
坊间传闻:叶先生的课,座无虚席,最后竟然升级到“凭听课票入场”,许多学生纷纷自己仿制“听课票”。
94岁,她依旧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批改作业,要是听不到,就让学生近点说,看不见,就把论文拉的再近点。在叶嘉莹的眼里,教书育人是跳动在心脏里的信仰,她的生命应当结束在课堂上。
三尺讲台也是舞台,她用一生的时间在诠释对古典文化的爱,用一生为学生指引方向。
“卅载光阴弹指过 未应磨染是初心。”
这段话,恰好能表达叶嘉莹的心。
不退休,活着就要多教学生一点,教他们如何把诗词贴近生活,如何用诗词救赎自我,时常以自己做例子,不介意一遍又一遍的撕开伤疤,告诉学生如何把生活活成诗。
她是海内外教授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学生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一个女学者,席慕蓉,陈映真、白先勇、蒋勋都曾是她的学生。
2016年,叶嘉莹拿下了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7年,登上了《朗读者》,董卿称她一声先生。
2018,倾其所有,年华、金钱都给了国家教育事业。
世界上真的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经历过一切困苦,依旧努力的活着,无私的给与着。
叶嘉莹用一生,完成了在人间最得古意的修行,成了现代离古典最近的先生。
真是应了那句话,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她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