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变现有3条路径,最后1条人人能用 22-3

知识变现有3条路径,最后1条人人能用 22-3

古典

11小时前

22-3 知识变现有3条路径,最后1条人人能用

13:35 6.36MB

古典亲述

最近烧脑的2周,我们系统地谈了如何输入、如何输出,未来我们还会谈到如何呈现,比如写作、演讲——在这个专题的最后,我谈谈如何把知识变现。

不过知识变现绝对不是什么新鲜事,出书出版是知识变现;知识工作者上班赚钱,也是知识变现。

这事不新鲜,不过听了2周你总算听到了钱,估计你会非常兴奋。

变现无非讨论2个问题: 卖什么,如何卖? 下面是知识变现的4种产品和3条路径。

知识变现的4种产品

1. 卖时间

我们大部分人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知识,我们都在用知识变现。小时候妈妈叫你“好好上学,以后找份好工作”就是变现路径。90%的人都在用一定的知识参与协作,变成工资。

知识含量低、规律性强的工作时间就便宜,甚至分分钟被电脑取代;而知识含量越高,面对的状况越复杂,时间就越值钱——比如说华尔街顶级的律师,一流的医生,最好的企业咨询师——往往一小时标价上千美金。

2. 卖专利和版权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1989年出版,在全球卖出2500万多册,版税收入近1亿美金。柯维先生的演讲费用一度高达3万美金每小时。但即使这样,他也需要近3000小时才能赚回自己的版税——这至少需要3年吧。专利和版税确实收益高,但也是门槛更高的知识变现方式。

版权有2种方式变现:一种是版权收益,比如出书;一种是吸引流量,然后通过广告或电商来变现,比如大部分公众号,早期的“罗辑思维”。

3. 卖产品

有没有可能不是成为一环,而是直接单独地输出一个完整的产品?有,那就是最近比较火的知识产品与内容创业。

过去知识产品需要一个组织协作才能完成——互联网时代,个体的力量通过网络和科技无限放大,很多原来无法一个人完成的工作变得有可能。拿《超级个体》来说,从“顶层设计-策划-知识挖掘-写作-音频剪辑-手绘-排版”我都自己做了一遍后,然后找到专业人士分包。

这就是卖产品。

隔壁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就是个很好的知识产品——功能清晰、收益明确。刘润有一次和我聊他一个让我敬畏不已的细节——他每一篇文章的含标点字数都是在1790~1810个字之间,然后经过训练,让自己的音频永远是300字每分钟——这样他每天的内容永远控制在6分钟左右。这种精度,已经到了ISO9002标准了。

当然,因为涵盖了更多价值链条,知识产品的门槛和收益都更高。从“罗辑思维”到“得到”,本质就是从知识的“流量变现”到“知识产品”本身的变化。

4. 投资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知识变现的隐藏关,就是投资。

好的知识理论有一个标准——自洽地解释过去,正确地预测未来。 “相对论”真正被世界接受,不是因为爱因斯坦沿着光跑步的奇思妙想,而是他预测到引力会让光经过恒星产生偏移,而光真的被观测到按照他的计算偏移了。

怎么体现你对于预测的信心?立个字据,写个文章都不是最好的方式。最终极的其实是投资—— 把自己的钱和时间押上去,然后等待结果。

查理•芒格说,巴菲特有70%的时间都在看书,巴菲特通过知识来判断,通过判断来投资,获得收益。

国内看得最透的,应该是和君咨询。王明夫先生的商业逻辑如下——和君商学院用免费的优质课程,吸引最优秀的大学生来学习商业;优秀的学员成为和君咨询的人才储备;咨询可以收费,但真正收益的是——如果在咨询中挖掘出好企业,和君资本介入投资,这才是知识真正的商业红利。免费教学、收费咨询、股权投资,这是知识变现的高级方式。

知识变现的最高境界,是输出对于世界的正确预测。

总结下,可以用下面一张图表来表示这4种变现方式:

知识变现的3条路径

知识变现、内容创业这个行业之所以诱人,因为感觉门槛极低——只需要一台电脑、一杯咖啡和一个大脑就能开始工作。

在生涯规划师看来,越是门槛低的行业,隐性知识越多、成功率也越低 ——比如说相声,貌似谁都有嘴,都能来一段,但是著名相声演员很少。

1.携带强势能,做知识产品

“马太效应”来自《马太福音》里——“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夺去”,后来被形容为——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一个行业的资产越轻、评价标准越抽象,“马太效应”就越严重,比如表演、时尚、设计、文学等行业—— 好像谁都能干,从而吸引了大量初级选手入场 ;但同时缺乏清晰的好坏判断标准—— 大众不好判断时,就容易选择已经成名的人 。这些领域都是一群侏儒和几个巨人的领域,是超级个体最容易出现的领域。而知识变现恰恰同时符合这2个标准。

这是一个拼“势能”的领域。罗振宇、马东、吴伯凡、刘轩……每个平台的爆款都符合这个规律。如果你自带强势能,选择一个关键词,做好一个产品,肯定行。

2.短期大量产出,产生势能

有人问:“我读书、坚持写书评、并且发表,现在20篇了,有反响,但是一般,我该如何成为IP?”

我问:“用了多久?”

——“2个月。”

“说实话,很难。你速度太慢,干货太少了。”

如果你没有一开始就自带势能——不妨尝试黑马之路—— 快速、大量产出精品内容,创造势能。

要有多迅速?我这周请来的成长导师战隼,2011年读了419本书,写了378本书评。笑来是有段时间每天一篇高质量的心智文,三月成书;李叫兽则是每周一篇近乎教科书级别的营销教学。这背后都是一群极聪明的头脑、很高超的知识管理能力者在秀肌肉。

你不是需要名动天下的一战,是需要持续产出一场战争。

3.宝藏就在你身边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那2个看上去不那么酷的知识变现方式: 卖时间和投资,恰恰是最好的开始方式——通过知识提高单位时间的价值,通过知识提高判断力。

我们公司的一个小朋友肖公子,自己做着生涯规划方面的销售,同时持续地找他的客户做各行业的职业访谈,写成文章发表在公众号。断断续续,点击量一千左右——他会成为网红吗?根本不可能。

但是他的职业有可能因为产生知识有巨大的改变——他的意向客户看完他的专业文字,会迅速产生信任,不再犹豫;他的老客户也可以转发他的内容,形成转介;他能通过访谈接触到各行各业的高人;他还可以用这段经历去给很多同行分享经验,创造更多机会。为自己以后做管理或转型做咨询师做储备。

影响力会让你在圈子里出名——这会提高你的时间价值;也会带给你更多机会,这就需要你提高你的判断和投资的能力。

持续做好了,选对了,就成为越来越高价值的人。

这个故事也讲给你,这是90%的人最靠谱的知识变现之路。

今日回顾

知识变现有哪4种常见的方式?

知识变现有哪3条路径?

什么行业是那种“几个巨人、一堆侏儒”的行业?

为什么说普通人很难直接知识变现?大部人的知识变现之路是什么?

每日践行

观察下,最近你收获到了哪些新知?从今天学到的知识变现的角度来看,它们是用什么产品,什么方式变现的呢?

点击图片保存,分享至朋友圈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变现有3条路径,最后1条人人能用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