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永流传》2018年度经典观感

晚上无事,打开电视,打算搜个综艺节目,放松心情,消磨时光。无意间邂逅了《经典永流传》,一口气看了两遍,第一遍,边看边笔记;第二遍,找喜欢的重播再重播。家里没有连WiFi,用的是手机流量,段先森见我一遍又一遍的重播,问我是不是流量太多用不完?我是停不下来,不想停,就想徜徉在经典中……

1. 《经典永流传》,朱雀玄武,李白杜甫,张杰传唱经典,心被牵回长安。

朱雀二字一绕耳,心,便飞回了唐长安,今西安: 朱雀街,古城墙,钟楼,大雁塔,曲江池,大唐芙蓉园,骊山,秦始皇兵马俑……曾经待过四年的城市,喜欢穿梭于大街小巷,寻找历史痕迹。曾孤身一人,漫步于城墙脚下,品味历史的沧桑。曾奔跑于雁塔广场,感受历史的厚重。曾流连于兴庆公园,细思唐明皇的多情……

说经典,道经典,家乡,西安,便是最好的经典盛藏地,可我怎么就狠心离开了她呢?一如离开母亲的怀抱,从此,只能回忆过往的温情,只能寄以遥远的问候和想念。

2. 一曲《梁祝》,演绎千古爱情。

八十八岁的巫漪丽老人,与著名小提琴家合奏爱情古曲《梁祝》,她的手指,沧桑而又灵动,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敲击在心坎上,泪,不由得泛红了眼眶。

梁祝双双化蝶,永生永世只相随。“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爱情,在古典文字诗词里,生根,发芽,长叶,开花,最终结出诱人的果实。梁祝化蝶,罗密欧与朱丽叶,无论古代文化里,还是西方戏剧小说里,爱情,永远芬芳。同样芬芳的,还有中国古代的情歌情话,比起单纯的“我爱你”,“我想你”,更加的令人回味、珍惜。情深似海,深藏字里行间。大爱无言,爱字从未显现,却每一个笔画里都藏匿着浓浓的爱意。

巫漪丽老人对钢琴,对《梁祝》的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弹奏了大半辈子的《梁祝》,八十八岁高龄,被工作人员问及对所安排有什么不满时尽管提要求,她只要有个地方能练琴!已经熟的不能再熟的曲调,还要一遍又一遍的磨练。弹一遍,可能是出于好奇出于喜欢,弹千遍万遍,一定是缘于深深的热爱,发自内心的热爱,源自骨髓深处的热爱!

3. 《将近酒》道出李太白的豪放与郁郁不得志。

凤凰传奇演唱时,整个李白时期的盛唐活跃在眼前,大唐西市,大唐芙蓉园,钟楼鼓楼……似乎见到了一排排的街坊酒肆,而太白随意落座,一坛一坛的,畅意抒怀。有时,有酒友文友陪同饮酒作乐;有时,一起快马,载他踏遍长安花,归来,一地落寞,孤身一人,对酒无言,沉默。酒入愁肠,化作泪,入喉,干辣干辣。偶尔,会泛着点点泪光吧,只是旧时的灯光太暗,照不明看不清太白心中的抑郁悲欢。

博导教授用沙哑的声音吟唱时,我见到了三千年,正徒步于青泥河畔,我的家乡的游历的太白,“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顺着青泥河道,抬眼仰望青泥岭,那一刻,他想留下点什么吧?因此才有了青泥河琵琶寺小学校园里的两棵李白手植银杏树,引得无数人慕名瞻仰留念。那时青河畔的百姓,可曾知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让力士脱靴,贵妃斟酒的李太白?如果知晓,应该会让他留下更多诗篇,让青泥河畔再多一点奇光异彩吧?或许,他留下了什么,但地偏路陡,无人发现,年代久远,风化的不成模样了吧?

4. 《青玉案·元夕》,稼轩的豪放、感伤被陈彼得先生演绎得淋漓尽致!

元夕背景,陈彼得先生一开口,有种大上海的感觉,又有《人鬼情未了》的韵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接着后边“啦啦啦啦啦啦……”欢快的节奏,着实让人心神荡漾。

研读诗词,为她们作曲十余载,“他们都收到了!”孩子们收到了,他回家了。从风靡台湾歌坛,到回国开饭馆,我看到的是一个游子的虔心归来。他回来了。他带着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挚爱,回来了。愿有一天,所有的台湾民众、高层都能全心全意的归来。

他说,他喜欢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朗诵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脑海中浮现的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战场上奋勇当先,拼搏奋进,只为家国完好,子孙后代福荫永存的盛景!陈彼得先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为古诗词作曲、传唱,只为让更多的子孙后代能够接触到经典,永恒的繁衍下去,生生不息,越传越有光彩!

5. 赵照倾情传唱《声律启蒙》,加上三个小朋友的童真更真实感人。

“沿对革”,“辽东对冀北”……有文化常识的人很容易理解其背后的意义,而小朋友们,他们太小,文化积累太少,阅历不足,他们或许不懂他们所唱歌词的意思,但他们可以用他们的方式,把这些经典文字,唱出来,记下来。甚至比有些大人记得还要多。很佩服小朋友的记忆能力。一直相信,有些东西,记下来了,就不会轻易忘记了。一如传统文化,是刻在每个中华儿女血液骨髓里的东西,轻易抹不掉。

见到几个小朋友赛场古诗词古文字时,心底暗暗想到: 若有朝一日,这一幕,成为中国大地上的生活常态,该多好!若在小孩的童年回忆中,就有古诗词游戏,古文化氛围,老祖先流传下来,经历了历史长河洗筛的一切,必然会历久弥新!

6. 曹轩宾《别君叹》,古琴伴奏,让离别更心酸,让思念更磨人。

西安话,唱离别。灞桥折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只能是安慰话语。“长亭外,古道边……知交半零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无“离别”二字,却将离愁别绪堆积如山,下压如雪。

浓浓的西安腔,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秦腔,想到白鹿原,想到信天游,想到陕北、关中与陕南。最最想念的还是我的略阳——一个陕甘川交界处的小县城。依着青泥河水出生,靠着大巴山脉成长,灵岩古寺中祈过福,奈何桥上远观过宝成线,小碑林下点过香,八渡河边历经地震的洗礼,平板房中参加高考……点点滴滴,在这夜深人静时刻,涌上心头,消散不去……我,想她了。想略阳,想西安,想父母,想朋友,想念与陕西有关的一切了。

7. 编钟,老鼓,龚琳娜,《上下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龚琳娜老师唱出了《离骚》,唱出了编钟背后的历史。第一次见到编钟,是在中学历史书里,只是平面绘画,没什么特别的感触;第二次见编钟,是在『国家宝藏』节目里,听/看了编钟演奏,完完全全被震撼到,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编钟再一次“活”了过来!这一次,龚琳娜老师空灵的歌声、编钟声、老鼓声交织在一起,再放奇光异彩!

8. 《登鹳雀楼》,让传统文化走出去。

果敢老师、二胡在多瑙河上,和维也纳莫扎特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一起,传唱《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国内许多孩子在唱,国外的孩子也在唱。一曲作罢,我看到了果敢老师眼角流下的泪水,无声滴落在宁静的多瑙河上,那一刻,多瑙河听到了,全世界听到了,听到了中国的声音,听到了中国的崛起,听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呐喊!

古诗词、古乐器、古文化……期待的二胡、编钟、古筝、笛子……以及中西乐器合奏,全都见到了。真是一个令人享受的晚上。感恩邂逅,感恩遇见。

9. 后记

观看完节目,特意查询了陈彼得先生与果敢老师。

陈彼得先生,一度是台湾歌坛风云人物,如今想要换一种活法,在开着饭店,体验平常生活。

而果敢老师,没有查到他相关的信息,却查到了『果敢族』,生活在云南边境的一个群体,重要由汉族人组成,讲的是中国话,用的是中国区号,中国的电网,中国网络……一百多年前从中国分离出去,如今,出于国际舆论、国际关系……种种方面的考虑,中国不能从官方接纳他们。真的很遗憾,果敢族人他们应该也想回家吧,却因为历史原因不能回到中国母亲的怀抱。只愿他们,与我们一样,也勿忘中国传统文化吧!

或许因为是中国人,或许因为从小喜欢文字,对诗词文化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吧!愿我们的文化,可以经典永流传!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典永流传》2018年度经典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