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需要工匠精神

最近很多人在谈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说实话,这部前后只花了150万元的三集纪录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粗糙的,不标准的配音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就连每一集的时长都因审查和篇幅限制由最开始的90分钟压缩到后来的50分钟,但就是这样一部记录片,让看过它的观众都对它竖起了大拇指。有人说这部纪录片很“燃”,这部纪录片,没有动人心魄的情节,也没有激昂的配乐,它“燃”的是那些成稳内敛的文物修复师,那些工匠的精神气——他们身上所散发的工匠精神。

为什么我们需要工匠精神_第1张图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王津师傅是《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最受网友喜欢的故宫文物修复师,被称为“故宫男神,他的工作是修复故宫库房里那些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宫廷钟表,用老话说就是一个在故宫干活的钟表匠。钟表修复是一个精细活,为了让百年前的钟表恢复走时功能和演绎功能,每一个自造零件都要和原配件吻合,为自制一个齿轮,王津需要用小细锉慢慢在齿上“找”,以求精确,一个零件花几天、一周去做、调试,都是很正常的,完成一个钟表修复的难度也可想而知。但王津师傅总是执着内敛、温暖谦逊,他能够代表文物修复师们的气质,沉稳亲善,从容饱满,他所表现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精神和气质。

为什么我们需要工匠精神_第2张图片
修复钟表的王津师傅

我们喜欢《我在故宫修文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被文物修复师们那种纯粹的匠心所感染,我们认同并渴望这种精神。

工匠精神应当是将自己的手艺当做与世界呼吸吐纳、对话的入口,就像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们,能够通过他们正在修复的钟表、陶器、书画等文物,看到前人创作和修复的过程,与古人和历史对话。工匠精神的本质是对技艺的无限追求,是工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惜一切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对“产品”完美性的追求。

提到工匠,很多人会认为工匠只是一个重复一些机械工作的重复者,比如瓦匠、木匠、铁匠等,但是重复的工作只是工匠工作中的一部分,工匠这个称呼应该包含更深远的内涵,发明家迪恩·卡门曾说,“工匠的本质——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并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工匠是踏实的、坚定的、精益求进的,好的工匠可以代表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

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了浮躁和喧嚣,投资希望周期短、见效快,工作希望活少钱多离家近。就拿最普通的日常生活来说,多少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不满于生活的现状,却无心去改变,或者有心却什么都不做,或做了又半途而弃,就是缺乏那种踏实、坚定的精神。如果我们能习得一二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想学画画就立刻行动,想学写作就笔耕不辍,又何愁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们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