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碰撞

从前,人的眼睛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黑夜。

“风淅淅,夜雨连云黑。”

“大江风浪起,夜黑不见手。”

“霜清水落年华晚,月黑枭鸣夜漏长。”

那些自然流出的诗句,读来倍感亲切可人。在我看来,古人在“黑夜”之下作出的诗句,有一种独特而高韬的韵味,仿佛将我纳入了一幅古画,成立高山流水的一部分,彼时心界安谧至极,只看得见心灵与自然,与黑夜碰撞所蹦出的星星火花。

于是,这火花点亮了中华文化的火种。

所谓“黑夜”,若离了黑,夜便也不能称之为夜,也不知从何时起,昼夜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夜的黑也没了古时的浓厚纯正,被这文明的灯光冲淡、稀释、消散,再也碰撞不起人们心里关于黑夜的火花。

还依稀记得《诗经•庭燎》中的“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之句,读来只觉“伸手不见五指”。寰宇之内,古时皆是“黑”的天下,古人们摸爬滚打,碰碰撞撞,期望着能驱走黑夜的恐惧。于是在理想的光明与现实的黑夜的碰撞之中,在种种生死离别的痛苦之中,他们彻悟了“黑夜”对于人们的重要性,最终,人们接受了那无孔不入的黑夜,接受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规律,因为人们认识到黑,即是夜的光华,夜的能量,夜的灵魂,夜的尊严,更认识到黑是夜对人们的馈赠,它叫停芸芸众生的熙攘纷扰和劳顿之苦。于是,他们在黑夜中,发现并碰撞出了“町畽鹿场,耀耀宵行”般点点耀眼光华。

而现在呢,勿论白天黑夜,都是一般亮堂,城市更是明显“黑”地不足。“不夜城”春笋般地涌现,挤兑了星空和黑夜,赶走了原来的房客,他们不断地占据原本属于黑夜的领土,人们沉浸在现代文明的灯火中,找不到与黑夜的亲密碰撞,渐渐地迷失了方向,失去了信仰。但人们的本性却还在,文明的灯火照耀,使人们无法入睡,于是人们有了“窗帘”这一发明。黑暗的睡梦中,人们依旧在与黑夜碰撞着,造出一点一滴梦的火花,求得这个“裸体时代”里更加辽阔的私人舞台。这时,现人们才蒙昧地感到黑夜的可贵,只有当黑夜失去时,人们才想起去珍惜。怪不得普鲁斯特说;“唯一真实的乐园是我们已经失去的乐园,唯一有吸引力的世界是我们尚未踏入的世界。”

加以推知,人类在与整个自然界的相处上,亦不断重复着如此的错误行径。人们在自然界里到处碰撞,寻找到能有助于文明发展的资源、规律,一方面感激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一方面又恣意破坏、恶意篡改大自然的逻辑,拥有了一切之后,又去怀念以前的美好。

我喜爱光,月华流苏,萤火璀璨,但那都属于自然,属于黑夜,当他们的柔光,与人们的眼睛碰撞,激起人们心中的波澜,激起了文明的渴望。黑夜不该被驱逐,他该是我们内心永远的温存,而不是纸上书上那抽象晦涩的记忆。

望着乡间难得的黑暗天空与寂寥星光,不由想起屈原的一句话: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夜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