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事是一个比喻解释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个。

没有什么事是一个比喻解释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个。_第1张图片
真相已被我一眼看破,嚯嚯~

今天给少儿教育会所的老师和课程顾问开会,同志们说起了一点小烦恼。

由于针对2-3岁的孩子,我们有两项独立的服务:每周5天、每天8小时的全英文托班和每周2次、每次1小时的Baby Impact早教课程,很多家长就会问“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更好”、“有必要两个都报吗”之类的问题。大家的解答虽然专业,但不够简洁明了,无法让家长快速、轻易地理解。

我灵机一动,打了个比方:托班就是日常基础护肤品,洁面、爽肤、补水滋润,早教就是去痘、淡斑、去皱等针对性解决皮肤问题的产品。哪一个更好?有没有必要两个都买?就看你自己的需要了。

再延伸开来,当家长疑惑“为什么你们的托班收费比隔壁那个贵”,我会回答:同样是基础护肤,有大宝、百雀羚、妮维雅、曼秀雷敦,也有倩碧、雅诗兰黛、SK-II、科颜氏甚至海蓝之谜。两者的价格相差也很大,还是看你自己的需要。

搜打死呢

最近发现,很多原本看起来复杂的事情,用比喻来解释,顿时豁然开朗。

之所以有这样的发现,得益于这几个月我休产假,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给4岁的大女儿做启蒙教育。很多事件、现象、道理,如果按常规的理解去说,孩子听不懂,举个例子,她就能明白。慢慢地,就养成了凡事喜欢用比喻的惯性思维。


示例1:如何给孩子解释“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你”

我的女儿是个敏感的小姑娘,有次在商场电梯里出于礼貌向一个陌生阿姨问了好,那人面无表情不予回应,出了电梯她就委屈地问我:“妈妈,这个阿姨是不是不喜欢我”?

我说:“宝贝,打个比方,有一个红通通的甜甜的苹果,很多人都喜欢吃,但是也有一些人就是不喜欢吃苹果,因为他们更爱香蕉、梨子、西瓜。你说,是苹果做错了什么事吗?不是的。同样的道理,世界上会有人喜欢你,也会有人不喜欢你,这很正常,不是你的错。

女儿很快接受了这个解释,表情放松起来,“妈妈,我也不喜欢吃苹果,我不想当苹果,我想当西瓜”。呃,好吧,你开心就好。

没有什么事是一个比喻解释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个。_第2张图片
明明长得像苹果嘛

示例2:如何给男女解释“婚后出轨现象”

前段时间林丹被爆出轨,我写了篇《详解“饮食男女”,细思极恐!》,用的比喻是林丹喜欢下馆子。

(顺便说一句,此文发在后收到多块板砖,微信公众号后台的评论则都是鲜花,说明我公众号目前的粉丝大都是友人,你们不忍或者不便拍我吧。泪~~(┬_┬) 涨粉儿真是不容易。)

虽然收了些板砖,我还是觉得这个比喻很贴切。男人希望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就像觉得家常菜营养丰富干净卫生,应该常吃,外面馆子里的菜风味各异唇舌留香,应该时不时打打牙祭过过瘾。两者搭配起来,完美。没毛病。

没有什么事是一个比喻解释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个。_第3张图片
没毛病

示例3:如何给父辈解释“没有感情”

张三哥觉得对李四姐没有感情了,想离婚。长辈规劝:“李四姐挺好的啊,你为什么对她没感情?哪怕没什么感情,看在孩子/老人/面子……的份上,忍一忍日子不也照样能过吗?”

这就像李四姐是一碗面,而张三哥想吃饭。你质问他“面哪里不好了?你凭什么不喜欢吃面?”没有任何意义,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你要求他勉强自己吃面,一顿两顿可以,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多难受啊。

在父母、祖父母的时代,物资短缺,能有得吃就不错了,哪怕不爱吃面,只要不想饿死,就得老老实实吃一辈子,所以那时候的夫妻多能到白头。现在则不然,所以离婚率这么高。

你看,是不是浅显易懂?

没有什么事是一个比喻解释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个。

(奇怪,为什么选的三个例子恰好都是吃的?莫非因为怀孕坐月子期间每天都想着吃吃吃吃吃?完了,真成吃货啦。匆匆写到这里,草草收尾,我要去吃饭了。再泪~~(┬_┬))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什么事是一个比喻解释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