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自卑与超越》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

2月5日,一学生家长来到新化县公安局报案称:其子在桑梓中学被人殴打,

据警察调查,情况如下:

2月2日12时许,正值寒假,桑梓中学初二学生侯某、刘某、李某三人在校园后门附近玩耍,偶遇同级学生姜某,发现姜某携带一部手机和一副耳机线,三人便将姜某拦下,强行索要耳机线和互换手机。姜某不愿意,三人遂将其带至学校后操坪等处,采取拽头发、拳打脚踢等方式进行殴打,并使用弹簧刀相威胁。

其实,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已不再是个案。

2016年4月,湖南永州市道县一女初中生遭女同学轮流扇耳光。

5月,一名学生在露天公厕内遭多人连番踢踹,被按进粪坑,被打得满脸是血。

17年10月,两名学生在校内因掀衣服发生矛盾,午休时,一名学生将另一名学生拉入宿舍,对其进行殴打,并强迫其一口吃下一块饼干。期间不少学生进行围观。

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国家也开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受害人的合法利益。

看到这样的事件发生,我们的内心总是非常沉痛,甚至非常愤恨,摩拳擦掌,恨不得飞奔到受害者身边,替其还手,将内心的愤恨全部发泄而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施暴者也尝受一下被人欺凌的感受。

我们为什么这么愤恨?为什么抑制不住满腔怒火,想冲上去给施暴者几个大嘴巴?

仅仅是因为一群人在殴打一个人?

当我们看到一群人殴打一个人,当然会生气,但当我们看到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除了生气可能还有慌恐、惊吓以及难以置信。

校园欺凌不同于一般打架斗殴,他涉及的人员是未成年人。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应该是人生最美好的年龄,享受着你我可望而不可即的青春,本该是最阳光、欢乐的时候,却如此残暴、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伤害着自己同龄人。

每每看完这样的新闻,总忍不住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怎么能如此狠心?这么凶残,如此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择手段?

                                                            1

“我们相信,所有盛气凌人的言行背后,都有一种必须特别努力才能消除的自卑感。”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在他写过的《自卑与超越》中这样说道。

每一个施暴者的身上总会看到盛气凌人的影子,他们通过打骂被欺凌者来得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地位,实现自己内心的优越感。

他们越是暴力,越可以看出内心的自卑感

很多人认为,自卑的人应该是躲在角落默默无闻、无声无息的一种人,而像施暴者这样凶狠,怎么可能自卑呢?

其实自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打骂、哭泣、愤怒均是自卑的表现。

当一个人无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长时间无法消解内心的自卑时,他通常会选择用一种虚假的或者错位的优越感来麻醉自己。

如果他感受到自己软弱,不是选择让自己变得强大,而是进入一个让自己觉得强大的环境中去

这样再去理解施暴者,或许会找到他们如此残暴、凶狠的原因。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或许正是因为内心强烈的自卑感,使得他们不得不进入一个让自己觉得强大的环境中去,通过欺凌他人来实现自身的优越感。

                                                               2

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强烈的自卑情绪?

什么使他们通过这样错误的方式来体现他们的优越感?

仔细了解,我们不难发现,施暴的孩子无在乎分为以下两种:

a 家长对孩子关注过少,内心空虚的孩子。

很多家庭,因为经济或者其他原因,父母对孩子关注过少,孩子内心渴望得不到满足,当他发现不论自己怎么好好表现都无法得到父母关注时,他会选择这种错误的方式,渴望引起父母的注意,他们认为唯一实现内心满足的方式就是:惹是生非。

b 家长对孩子关注过多,宠坏了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天生具有欲望被满足及随意支配他们的权利。而当他们的权威、尊严、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多半会选择错误的方式得。

                                                                   3

如何才能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呢?

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家长要给与孩子足够而又适当的关注。

施暴的孩子为什么施暴?因为他们内心的自卑,他们想获得家长的关注,想通过某种方式实现自己的优越感,作为家长,要从根本上实现他的目的,同时告诉他目的的实现不是靠他现在这种错误的表达方法。

阿德勒说:“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一样。”

自卑感并不是一件坏事,轻度的自卑不但不会妨碍我们的生活,反而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总是希望让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好一些,因为有不足,有自卑才渴望改变。

校园欺凌事件的背后,我们更多考虑的是被欺凌者的伤害,也许他们会将恐惧伴随一生,也许他们一辈子都走不出这样的阴影。但是那个让人痛恨的施暴者,他们真的是这场斗争中的胜利者?他们霸凌他人时发出的大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开心与愉悦?也许他们“高兴”的背后也藏着一双不为人知的哭泣的眼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校园欺凌”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自卑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