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字——《语文常谈》读书笔记(1)

乐乐老师/文

吃饭、走路和说话,好像都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但其实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蒸煮食物、直立行走和用嘴说话,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动物的特征。

语言和文字——《语文常谈》读书笔记(1)_第1张图片
猩猩和鹦鹉

《礼记·曲礼》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只有人类的说话是从具体情况出发,情况一变,话也跟着变。

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若干音素,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所以才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任何其他动物都办不到的。

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其原因有四:

  1. 声音不受白天或夜晚的光线好坏限制,都可以发挥作用;

  2. 声音传播的有效距离比手势要大得多;

  3. 用嘴说话可以解放双手,可以一边说话,一边劳动;

  4. 说话的速度比手势要快很多。

当然,声音也有其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缺点,但需要用手势作为辅助。

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但是直到今天,还有很多语言是没有文字的。

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发展成为文字,必须具备特点:

  1. 把整体的画拆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

  2. 按照语言里的词序,这些图形必须作线性排列。

3.有些抽象的意思,语言里有字眼,不能直接画出来,得用拐弯抹角的方法来表示。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的“马”字

通过发展,图形大大简化、变化,成为文字。汉字发展的历程中,甲骨文最富有象形的味道,小篆已经不太像,隶书和楷书就更不用说了。汉字中除了有象形字,还有形声字,也就是在形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声旁。

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是与语言不相干的独立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之后,才成为真正的文字。

需要强调的是,文字不能和语音分割,所以文字不能超越语言,不通过语言而能够学会文字的方法是没有的。但是文字和语言又不完全一致,表现为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文字和语言使用情况的不同。语言在使用时,思索时间短,但是有语调和手势的配合,甚至还有表情和语气的辅助;而文字在使用时往往经过深思熟虑,读起来又冷冰冰,即使加上标点符号,辅助工具也极其有限。但是,口头语和书面语也在不断地融合,很多书面语开始借鉴一些口头语的词汇,而随着人类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很多比较书面的抽象词汇也开始出现在口头语中。

语言和文字——《语文常谈》读书笔记(1)_第2张图片
文言文请假条(主要意思:上火了,请个假)

一般来说,文字(书面语)比语言(口头语)更加保守。在文字的保守力量特别强烈的场合,往往会形成文字和语言脱节的现象。中国、印度、阿拉伯国家、古代罗马都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这时候,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就不仅仅是风格或者文体的差别,而是语言的差别了。

总之,在人们的生活中,语言和文字都有很大的用处。可惜,我们的教育往往只教“文”,而很少教“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言和文字——《语文常谈》读书笔记(1))